雨中观后感8篇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内涵,我们应该认真写份观后感,观后感的记录,我们可以随时翻阅和回味自己对电影的深刻感受和思考,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雨中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雨中观后感篇1
电影《雨中的树》讲述了“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感人故事。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大公无私、大勇无惧、大爱无我的“三大”品格,像他那样为人、做事、当官。
我们为影片的主人公——一位叫李林森的组织部长事迹而流泪和感动。这部首次以组织部长为主角的影片,的确可以让人有超乎一般的感化和感悟。影片从中国人熟悉的乒乓球赛开始,一幕接一幕,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比如,买解放鞋和打摩的时的讨价还价、泡吃方便面、在小饭店就餐、追公共汽车、搭轮船、挤火车等,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故事,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群众都会遇到的,艺术来源于真实,也高于真实。
真实的场景:再现了李林森同志生前的工作。他对老百姓,有大爱。洪水中,他冲入危房救人,不顾危险、不顾疲累,撕心呐喊、冲锋在前;病魔带来巨痛之时,他仍然争分夺妙地办那些“破事”,挂念着为困难党员盖房,他心中想着的全是老百姓。他对基层干部,有真情。一位乡党委书记,在高寒偏远山区工作了15年,县领导很少有人上去过,李林森亲自上山体验基层干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会上据理力争“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哒哒、哒哒”,李林森与那位乡党委书记打乒乓的球声,反复回响在荧幕上,那是一位组织部长与基层干部心与心的交流、心对心的回应。
真实的言行:彰显了李林森同志的崇高精神。“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却要深深埋在泥土里、出淤泥而不染……”“泡上一壶浓茶,好好洗洗你的肠子!”“我人生的航班已经停飞。” 当李林森面对生死考验,他是幽默的:“咱活着呢,活得好好的”;当碰到苦干在第一线的乡党委书记,他情真意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对于前来巴结他的干部,他立场坚定,但是评价客观 “他不掩饰自己, 官场的老油条不这样”。他没有毫言壮语,朴实的语言更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位当代“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面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始终能保持着心底的崇高和真诚。这在现代社会难能可贵,也注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个组工干部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困难面前保持淡定、从容,这个社会就会涌现更多的先进和优秀;如果每一位观赏过《雨中的树》的人,都能够更加慎重地面对自己的寻常,珍惜属于自己的平凡,整个社会通向美好的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雨中观后感篇2
“雨中的树,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树,把人间最美的画卷颂读……”李林森,一心为公的共产党员,一切唯实的领导干部,一身正气的组织部长。“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李林森同志一生的光辉写照。今天,我在观看电影《雨中的树》之后,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再次洗礼,党性得到升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蜡烛”精神,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学习李林森“蜡烛”精神,就是要讲奉献。奉献是党员干部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种偏好,也是党员干部满足群众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党员干部应该讲奉献,这种奉献来源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来源于对品质坚持不懈的追求,来源于对岗位无怨无悔的选择,来源于对事业忠贞不二的信仰。
讲奉献就要有一腔热血。“把工作当命,把事业当命,把命令当命”,这就是李林森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宗旨。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工作激情和热情,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民服务中去,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履职尽责、贡献力量。
讲奉献就要心中有大爱。李林森同志始终严于律己,却能处处宽以待人。“把群众当父母,视乡亲为爹娘”,这是他不变的诺言。党员干部要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心存百姓事,冷暖知民心,做一个对百姓“有情有义”的党员干部。
讲奉献要不忘讲原则。原则来源于政策,来源于职责,来源于信任。孔夫人曾云,“乡愿,德之贼也”。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向前冲、敢动真格。任何时候,都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规矩,做到责任不往下推、困难不往后甩、问题不往上交。
有奉献就会有收获。李林森用他年仅42岁的短暂人生,换来党员的信服,换来干部的信赖,换来群众的信任,换来生命中最绚丽的篇章。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味浓的市场经济时代,李林森这样的干部最可珍贵。作为党员干部,要向李林森那样,学会奉献汗水、奉献青春、奉献智慧,在奉献中收获宝贵的财富,在收获中赢得百姓的认可,在认可中彰显人生的价值,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雨中观后感篇3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的心。李林森,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地做着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在平凡中谱写不平淡的人生。他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的“雨中树”。通过观看《雨中的树》,了解到李林森同志时刻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在他病重期间依然坚持工作,这种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增强责任与奉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平台,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处理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雨中树”。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像李林森同志一样扎根基层,真情为民,将人民群众至于心中最高地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亲历群众甘苦,直接为群众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本质上认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真诚拜人民为师,善于学习、总结、运用人民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引领基层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多干实事。
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雨中树”。威信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李林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甚至在他病重期间,为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隐瞒自己的病情。组工干部要将李林森同志当做“一面镜子”,从严律己,坚持公道正派,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李林森同志用其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更应以其为榜样、以其为动力,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雨中观后感篇4
?雨中的树》讲述的是原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公道正派、刚正不阿、燃尽生命谱写忠诚的感人故事。作为一个四川人,故事一开始就听见了熟悉的家乡话,荧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的灵魂完全陷入故事情节之中,个人情感与主人翁一起同悲共欢。
李林森同志作为一个村书记,能在抗洪救灾中身先士卒,坚决要求不能死一个人,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互救和自救中,就能体现他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他的凝聚力以及强有力的社会责任感。从这点,我想到了铁路建设的新形势。在铁路建设市场全面缩水的情况下,怎样能在激流勇进中求得生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作为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我一直在考虑设计行业的前景和出路,在面对严峻形势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有了这个影片,我似乎有了更多的想法,也得出了一些结论。企业要想获得新生,不能“等、靠、要”。领导固然重要,但是仅仅依靠领导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上下协同、团结一心,拿出一种精神,逆向而上。上有领导在不断扩展市场,下有强大的设计力量作为后勤保障。大到国家铁路,小到铁路专用线,从路内到路外,设计院大门敞开的尺度可以说是空前的,设计任务也在源源不断地流入,现在需要我们每个设计人员全心全意投入其中,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绝不拖后腿。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的设计水平,体现我们高瞻远瞩的目光,我想这样才能稳住我们的脚步,永远处于不败之境。
故事情节在发展,主人翁也在进步,李林森同志担任组织部长。在这期间,李林森同志敢用人,也能考验人。甘愿奉献的程世新就能被提拔成为公安局长,投机耍滑的刘二奎注定被识破真面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从事的铁路建设行业,处处有诱惑,处处就是陷阱,我们必须高度提高警惕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廉洁性,就像李林森同志说的那样,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人心不行。所谓坐得端,行得正。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做一个老实人,肯定不会吃亏。说道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院设计大师,青藏铁路的总设计师李金城同志,当我进院的第一天就开始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他的故事历历在目。而今,毅然是一面旗帜飘扬在铁一院的上空。作为铁一院的党代表,代表了众多铁路建设者的心声,洋溢着车轮和铁轨的撞击声,在全国党代会上发挥灿烂光芒,值得每个人学习。
正当李林森同志得意之时,人生最大的灾难降临在他身上,当知道他患上癌症时,我的心咯噔一下,隐隐作痛。明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他还拼命工作,真的是图什么啊?就像办公室主任说的那样,他还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留给家人。而他,至到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工作上的事情。从我内心来说,不太赞同他的做法,我们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也是小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呕心沥血,也要在小家庭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我们还有多重身份,不能在真正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在平时在生活中就应该多善待朋友,关爱家人。
看完《雨中的树》,我的心突然与外界隔离了,让我享受了少有的静谧,用纯洁的心灵去思考人生,让我在这个嘈杂的社会中精神再次得到了升华和洗礼。
雨中观后感篇5
电影《雨中的树》生动再现了四川省万源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为民尽责的感人故事,观看后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他燃尽生命写忠诚,巴山蜀水为之垂泪;他呕心沥血铸党魂,赢得万民敬仰。在他短暂的42年人生中,以对党忠诚、干事尽心、为民热心铸就了“公道正派、甘为人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的组工之魂,是新时期组工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我们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努力做一个“有情”人。
做一个对党的事业有“痴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把党的事业当作生命,他说“万源条件艰苦,只有苦干实干,事业才会兴旺,干部才有前途”,他是这样说的,更用生命这样做了。面对病魔,他与死神赛跑,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林森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他始终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甚至在病重期间,为了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而隐瞒自己的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将李林森同志当做“一面镜子”,学习他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把忠诚体现在干事创业的行动上,体现在为民造福的成效上。学习他从严律己,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筑“防火墙”,自设“高压线”,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做一个让党放心,让百姓满意的人民公仆。
做一个对本职工作的有“激情”的人。李林森同志时刻将工作放在第一位,推进工作,他敢于创新。在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期间,带领组工干部探索出“四评村官”模式,有效地加强了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五议社区党组织”活动,激发了社区组织的活力;实施“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工程,缓解了人才紧缺的问题,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死亡,他视死如归。罹患肝癌晚期两年来,他始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守岗位,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作风不变,直至燃尽生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李林森那样,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无私无畏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就要切实增强责任与奉献意识,努力克服困难,把工作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平台,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做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挚情”的人。“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人民群众是我们不竭的力量源泉!”“把群众当父母,视乡亲为爹娘”,这些是李林森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怀着对群众十分深厚的感情,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群众。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记挂在心上,切实解决组织工作和群众的现实问题,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对反映诉求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遇到生活困难的群众,他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面对滚滚的洪水,他身先士卒,抢救被困的百姓,不那么强壮的身躯背着群众在洪水中的.身影却显得那样高大……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像李林森同志那样,将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走了一个林森,留下一片森林,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楷模,坚守理想信念不动摇,忠诚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淡化,严于律己不褪色,艰苦奋斗、忘我工作,鞠躬尽瘁、造福百姓,让“雨中的树”根植心中,让李林森精神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根深叶茂。
雨中观后感篇6
xx年11月5日(星期一)下午3点,在星光影院观看《雨中的树》,街道居民区书记、主任及各辖区部分党员一起前往星光影院观看《雨中的树》。看完《雨中的树》,我久久无语。那雨、那山、那树、那人、那情、那景、那笑声、那喊声……看后我非常震撼,我回到家里后,晚上拿起原来放在床边没看的那书本《李林森的故事》,从第一段看到第四十二段重新阅读一遍,看完李林森的42个人生历程。我承认,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没看之前,感觉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一是自己对电影不是很感兴趣,二是单位组织观看的影片,觉得有点牵强的味道。看完以后,感觉不一样,一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少人,应该是大多数人在流泪、在抽泣;二是自己的眼眶也多次湿润,感慨不浅。
心得之一: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李林森”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实际上这样的干部太少了,这样忘我苦干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李林森考虑到的都是大家,但把自己的小家给忘了。
心得之二:
我很喜欢那句经典台词——空气可以不干净,水可以不干净,但人心不行。是啊,在空气和水不很干净或很不干净的当下,要保持人心干净,我想这不仅是一句动听的话语,更是充满电闪雷鸣、艰难险阻的行动。这不仅要勇气、而且要有这种的魄力。
在李林森身上,我看到的是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看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的是一位党员入党时的誓言,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深入居民区了解群众积极的一种力量。典型来自身边,所以李林森的事迹真实、可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为社区服务,我们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雨中观后感篇7
电影《雨中的树》将老百姓的组织部长——原中共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平凡、短暂而又卓越的一生事迹搬上荧幕。一个李林森,能让全国人民为之感动,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优秀,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很多党员干部恰恰缺乏李林森这种精神。《雨中的树》作为一部为十八大献礼的影片,它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一个李林森,更多是为了教育党员干部。
向李林森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信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就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抵制各种物质诱惑、抵制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的思想,就必须坚定信仰,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筑起一道思想屏障。学习他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与时俱进、开拓有为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奋斗不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学习他胸怀大爱、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组织部门在有些人眼里是一个权利大无边的“肥差”。李林森,用短短42个春秋谱写了生命的华章,诠释着组工干部最美的情怀——坚定、执著、广袤、无私,像树一样的坚守。“组织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组织部长就是要把人才选准用好,为跨越发展配班子、强队伍、聚人才。”这是他对于自己的工作定位。李林森担任组织部长以来,万源市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万源市级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干部被安排到机关工作。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第一。他始终保持对名的超然、对利的淡然、对权力的敬畏,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作为党员干部,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李林森无疑树起了一面丰碑。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像李林森那样坚持党的信仰不动摇,爱岗敬业不懈怠,清正廉洁不放松,真心为民不自满。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称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林森用平凡的故事抒写了卓越的一生,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最坚强的党性。向李林森学习,就是要使自己在党性上有新历炼,素质上有新增强,形象上有新变化,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名组织放心、领导信任、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影片虽短,但却给了我们内心深深的感动。李林森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的精神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感动之后行动起来,在干事创业中比贡献、在行使权力中扬正气、在淡泊名利中写人生、在创先争优中争标兵,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多做贡献。
雨中观后感篇8
学校组织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该片以李林森的儿子李东阳追寻父亲生前足迹为线索,串联起李林森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交往过的人物,以及他生前说的那些朴实却铿锵的言语,将李林森短短42年的'人生通过父子间跨越时空的对话,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虽然观影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但许多感人的画面仍历历在目,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忘不了,牵着水牛、几次把鞋子脱给逃命的灾民,风雨中背起80岁的老人,与暴雨搏击与死亡抗争的救命书记;忘不了,一手打吊针,一手掏手机询问灾情,靠在床上组织会议,即便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装的还是工作的倔强病人;忘不了,面对妻子心有遗憾,捧着孩子照片,眼泪肆意流淌,用颤抖的手给孩子写下箴言的柔情父亲。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圣诞晚会上,他对青年朋友们幽默而朴实的语言:"抓紧你们的青春多做事,但要做事,首先要做人,做善良的人,做清清白白的人……"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尽了他为组织鞠躬尽瘁的一生,寄托着他对后辈真诚殷切的希望,承载下他与百姓甘苦与共的岁月。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人民教师,要以广阔的视野与心胸,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身在校园,心系时代;热爱人民、忠于理想,光明磊落,一身正气。首先要把做学生放在首位,要有一颗爱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要有一颗恒心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工作中勤奋努力,乐于奉献,加强师德修养,扎实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像李林森一样,成为一棵"雨中的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