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游作文优秀7篇
要知道作文一直是语文考试中占分比最大的部分,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需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重庆游作文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重庆游作文篇1
天坑,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重庆天坑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它雄踞世界第一,令我为之倾倒和折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山上下来时,天空中烈阳高照,大地的灵魂似乎被掏空了,部分土地开裂了。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放佛是为我们解暑消热。冲在最前面的我,把爸爸甩到了千里之外,我在树荫下独自仰望天空,太阳依旧是那么毒辣,令我拥有无限的遐想。在一路各种昆虫的考验下,我“通关”了!到达山底时,浑身的劳累、所有的汗水都化为乌有。迎面吹来的凉风让人倍感爽快,看着天坑的美景,不禁令我心旷神怡。此时,爸爸也迈着沉重的步伐下来了,放下沉重的包袱,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欣赏着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我们身后的石恐龙,它伸着小爪子,身体前倾,吐出舌头,也许它是一只饥肠辘辘的小恐龙。它面前的美食,散发出阵阵香味。原来,恐龙的姿势由此而来。恐龙的后方,是电影《变形金刚4》和《满城尽在黄金甲》的拍摄地,这儿的美景让人不得不拍手叫绝!
天坑里有三座桥,被称为“天生三桥”,分别是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在青龙桥上可以找到拍照片的绝佳地点,桥尽头的牌子上写着“鲤鱼跳龙门”,我感到十分疑惑,仔细地寻找“鲤鱼”的影子,原来从牌子角度看去,洞口就像一个跃过龙门的鲤鱼,十分逼真。黑龙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桥两侧的石缝里流淌着点点水流,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到了出口。
回山上时,我已无力再爬了,坐着我的“独家”小电瓶车缓缓离开那流连忘返的天坑。
天坑是我国5a级景区,是大自然创造出的奇迹,如果你有时间,重庆天坑值得你一游!
重庆游作文篇2
你们知道我的家乡重庆过年的习俗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腊月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做好了这些,最后再拿去熏,熏好了一看,就会发现腊肉和香肠被熏得黑乎乎的,但此时却时不时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不仅如此,在这一天,大家都会大扫除,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六开始,自己人开始吃团圆饭了。外出的人都会赶回家。大伯家吃了吃二伯家,轮流着吃,每家都少不了鱼,表示年年有余。
腊月的最后几天,人们会抽空赶集购买各种各样的年货:糖果、饼干、水果……会吃到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零食。
除夕这天,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尽情地玩。下午,人们会贴春联、年画,晚上要守岁。到了除夕的最后一刻,人们都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压岁钱。人们早上必须吃汤圆和鸡蛋,鸡蛋一定是两个,代表二红喜。早餐后,一定要给去世的祖先拜祭,给他们报平安。中午的菜里一定会有猪头上的东西:猪舌头、猪嘴巴、猪耳朵。初二一定是给外公外婆拜年。
十五元宵节,中午一定要吃猪尾巴,初一吃猪头,元宵节吃尾巴,代表这一年有头有尾。晚上还要吃汤圆,预祝家人团团圆圆,还要猜灯谜呢!
瞧,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习俗,跟我过年去吧!
重庆游作文篇3
坐在车上远远的就看见收费站上用钢板铸成的两个大红字:重庆。走进重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山,连绵起伏的山。山间挺立着一栋栋高楼大厦。立交桥上穿梭着一辆辆汽车,热闹非凡。
吃过晚饭,我们一行人来到街上散步。“重庆的夜晚可真热闹啊!”我不由得感叹道。整条街都弥漫着火锅和烧烤的香味。还不时的传来吆喝声:“老板,来三只烤鱼,多放辣椒!”火锅的生意也非常好,很多人排在门外等候。这样的'场面在重庆屡见不鲜。走过着条不夜之街,我们又来到了小区背后的龙脊广场。广场里的老太太和
老大爷在跳舞,而小朋友则在滑旱冰、玩电动车、捉迷藏。五颜六色的灯光和各式各样的广告牌更是给这个城市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一觉醒来,已是清晨。舅舅对我说:“今天上午我们去‘花卉园’自然公园玩。”我们吃过早饭,徒步行走了三十多分钟之后就来到‘花卉园’自然公园。走进公园,一股花香就扑鼻而来。我们顺着一条幽静的小径向‘曲桥’走去。小径两边栽着兰草,那沁人心脾的清香顿时让人神清气爽!古老的黄桷树上饶满了树藤,树干上长的树须足有一两米长。老人在这里遛鸟,鸟儿的叫声自然也就洋溢在其中。穿过小径就来到了一个木制的亭子。木亭中的老大爷在下象棋和围棋,时而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下一步棋怎么走,时而喜笑颜开,我想,他一定是取得了胜利。走过木亭就来到了‘曲桥’。它位于一个人工湖上面,它的左边是一大片荷叶,这荷叶用“荷叶罗裙两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荷叶之间偶尔有点白色或者桃红色,那是荷花的花苞,投影在水中,把她衬托的得更美丽了。走过曲桥就进入了公园的中心。这里完全是树的海洋,有梨树,桃树,黄桷树,桂树,柳树,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树。老大爷在树下打太极,年轻人在树下打麻将。整个公园一幅天人和一的景象。
重庆,一个陆游胜地,度假的好地方。
重庆游作文篇4
过年了,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大伙的脸上都荡漾着愉快的笑容。说起过年,免不了提到吃。
对于吃,重庆大伙更是妙“手”生“花”。大年三十夜,重庆大伙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重庆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吃完年夜饭,来看看重庆大伙过年的活动吧:重庆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4种。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在大锣大鼓之外,加上脆鼓、小锣和竹板。年锣鼓在正月初五之内,多为商家所用,另外,年锣鼓还有为其它娱乐活动喧染助兴的功能。重庆大伙对各式年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的取名为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雪和七五三;既闻其声又听其词的叫做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鼓;既无节奏又无言词的重庆大伙统称为乱劈柴。所谓纸鸢就是“鹞儿”。
鹞儿用细竹为骨,制成飞禽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穿上线迎风放飞。重庆大伙向来心灵手巧,鹞儿的形状多彩多姿,有蜈蚣形、蝴蝶形、美人形、月亮形、星形等等;还有以竹为笛,把它绑在鹞儿的头上,使风声入笛,其声如筝,这种类型的鹞儿才是风筝。另外,过去重庆大伙还别出新裁地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套在线中,等到鹞儿放到高处,将竹圈和纸条附线迎风而上,被重庆大伙称作灯鹞。龙灯的涵义比较宽泛,说小了它是用纸或绢蒙成各种形状,能够为燃烛避风的灯罩;说大了它就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灯会的统称。原先重庆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的形状,再蒙上皮纸或嵌上玻璃;还有马儿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条腿,用纸糊上,分为前后两截,每截当中点燃一支蜡烛,分别系在儿童前后身上,象骑马的样子;再有走马灯,灯中竖以麦秸,秸下插在细钉当中,灯的上面是纸制的风车,四边挂着纸剪的人和马,用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不能行动,而其他形状的灯则可以随龙灯大队一起喧闹于大街小巷之间。
花爆就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最大的称烟花,要在空旷处搭架引放,以看烟花流荧为主;其次是花筒,小大由之,老少咸宜,点燃后既听其声又观其形;再次是炮杖,尤为少儿所喜,燃放后只为听其惊心动魄的一响。那时候重庆百姓燃放的花爆,多为花筒,比较著名的有在木盆中施放的金盆闹月、在池塘河溪中施放的水老鼠,以及不受地形限制,各到各处都可施放的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等。一方水土酿就一方习俗。老重庆的过年习俗,反映了重庆大伙随缘、达观、仗义、机敏、幽默以及热爱生活、知书识礼、乐趣自取的一方民风,这实在是重庆大伙的福气。
重庆游作文篇5
重庆不仅人美,水美,山美,重庆人过春节时的情景更美。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杀过年猪,磨汤圆,做米花糖,做年糕,贴对联。大人们舞龙灯,跳秧歌舞。小朋友们放鞭炮,放礼花,穿新衣,买新鞋。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拜年,能得好多好多压岁钱,真是开心极了。特别是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全家人欢聚在一起,相互敬酒,相互鼓励,祝来年取的好的成绩。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去超市,农贸市场购买。甚至年夜饭都可以到餐厅聚餐。仍然保留了过年气氛。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我相信今后过年会更热闹。
重庆游作文篇6
重庆的夏天可真热呀!
在家里,别的地方的人们散热只需用电扇就行了,但在重庆,只用电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每天都在空调区的“管辖区”里。哎,由于天太热了,我只好拿出我的最爱——冰棒,我快速地吃着冰棒,那股热浪似乎要和我抢冰棒吃似得,使冰棍很快地融化了。
大街上,没有一个人影,花草们全都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有的甚至都变成了枯黄色,大街上只有知了懒散地趴在枝头,用尽全力叫着。那些室外的空调主机“呼呼”地发出热气,不停地滴水,像是在下着太阳雨。毫不夸张地说,把一个生鸡蛋打在铁栏杆上,马上就会变成香喷喷的炒蛋了。仰望天空,那毒辣的太阳传播它那可恶的热浪,如果把温度计向空中一抛,肯定会使温度计爆炸。
在乡下,动物们也hold不住啦!它们各出奇招,躲避着太阳。远处的猪圈里,一只猪正躲在猪圈里仅有的一点水里呼呼大睡呢!由于天气太热,鸡也开始“避暑”了,它们先用它们的鸡爪挖出一个能容下它们身体的洞,并在身上撒上凉爽的泥沙,并闭上了眼睛。一只哈巴狗正躲在树荫下,伸出了长长的红舌头,仿佛在说:“真热呀,还让不让狗活呀!”远处的小溪沟里,一头牛将身体浸泡在水里,感受水带给它的凉爽。
太阳啊太阳,我真想有射日神箭,把你射下来。
重庆游作文篇7
按照重庆的老规矩,春节在腊月末尾才开始。天气添了几分寒冷,也添了几分热闹。一年到头了,大家也并不计较什么杂七杂八的,反而更加热情地准备着迎春过年。尽管,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月十二那天,家家都陆陆续续准备起了年夜菜。年夜饭是在一家人团聚时吃的一顿饭,不管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都要及时赶回家里。
这顿饭仔细一琢磨,反倒也是人与人情感的传递——饭菜花样很多,但始终是那几样熟悉的材料——各类米,黄瓜、白菜、猪蹄、玉米、土豆……这不是年夜饭,而是农民对收成自傲的,得意的表现,也是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十二这天还要包红包。把两百元大钞塞进红包里,封好,藏起来,大年初一时再拿给孩于们。到了年末,人人都欢天喜地,老人们再把年前包好的红包变戏法似的拿出来给孩子们,大家都乐开了花。在重庆,春节当天,必需给“压岁钱”。
腊月十二开始,铺子都加快换上了年货,把店里打扮的焕然一新,挂上红灯笼,贴上窗花、福字,一片红红火火,万象更新的样子。老街也多了不少摆摊子的——卖糖人儿的、卖果饯的、卖泥人儿的、卖麻花儿的、卖江米糖的等等。孩子们都喜得快要发疯了,这些都让他们笑得更欢。
巷子里,来来往往的货郎挑着担子,吆喝声,叫卖声比平时更多,更响亮,包括那些仅在这几天出没的,例如卖年画的、卖米糕、卖红点馒头的等等。
大人们也没闲着,他们必需加紧准备好初一,初二,初三,至初八的饭菜,为的是迎接客人。也还要忙着挑衣服,挑鞋子,以表现出焕然一新,“新年新气象”的样子。
孩子们也兴高采烈地要来零花钱,奔上街。第一件事儿就是买玩意儿。插在架子上的面塑,站在柜上的泥人,会发光的瓷猪,样样都被染得五光十色,红、黄、蓝、绿、紫,糊糊涂涂地混在一起抹上,也不知道好看否。反正,至少孩子们眼里,这些新奇且花花绿绿的小儿,是美的。第二件事就是买吃的了,这个花样可就多了——白生生,软糯的糍粑裹上一层厚厚的砂糖,甚是甜;中间空心,外边是各种奇怪姿态的糖人,也吃起来甜甜的,但想一会儿就舔完,那可得费些神。咸黄瓜、糖葫芦、饼干…这也是不二之选。第三件事,恐怕才是拉着父母跑去游乐园了。
锅碗的“哐哐咣咣”声,人们的“哇”“新年好”声不绝。一不留神,除夕就到了。
家家户户取出陈放已久的对联和福宇,贴好。老一辈在锅中煮着猪蹄,小孩子们像猴儿似的这里抓一把瓜子,那里一把糖果,但大人们也不多说什么,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呢!况且,一年都到头了,还计较什么呢?而且这一夜大家伙儿都不睡觉,小孩子们也没什么睡意,都要“守岁”。鞭炮声更是提起精神!
初一就风光多了:孩于们丝毫没有因为熬了夜而减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这天,全家人都一齐出动,姨娘家,表姑家,舅父家,每一个都要去。提着大红包装的礼物,揣着几个红包,就这样跨进了亲戚家。人们也毫不拘束,互相推搡着,并揪着红包一个劲儿的往对方口袋里塞,另外一个人又不好意思,说着说着也掏出两百元往对方手里放,对方见他不收,便又推辞起来他要给钱。实再不行,便一扭身笑眯眯地把红包和一把糖捧给一旁的小朋友。另外一个人一看,也乘机把钱塞进那人的手里。
大家都忙着彼此贺年,这样的事时常发生。孩子们也特别热心去看大人们互相推搡,虽然不知道在干什么,但是乐一乐,是有必要的。
所有的铺户都拉下了铁帘门,击鼓跳舞唱歌的红衣大妈倒是活跃起来,把鼓包上一层大红花布,跟着节奏左扭扭,又扭扭,有模有样的,手画着圈圈,重重地打着鼓,脸上洋溢着笑。一曲终,一曲又来,大妈们的脚步似乎没有停歇。她们似乎并不求什么,只是单纯的为了开心。
初二、初三,一部分铺户开了门,但大部分仍紧闭着。人们仍忙于互相拜年,但不再全家出动了,闲着的人便上街东逛逛西逛逛,孩于们也很热心去玩。在一片蓝天,抹抹淡云,终日明亮的红花灯下,仍不失热闹。初四开始,挂花灯的就多了。北街还开了一个灯会,处处张灯结彩,绚烂夺目。有些染成红色、黄色……等纯色,有些图绘各式好看的大字;有的都是由木头雕刻成的,有的清一色纱灯,也有的把各类灯都挂上了,看起来更加火炽明亮。
孩子们买回各式花炮,“甩炮”“满地红”,跑到自家的坝子里,用火点着,一扔,“嘭!”孩子们出了满意的笑容。后来,大人们也会加入进来,“啪!”“嘭!”“嗵!”一条街全都充赤着响亮的鞭炮声。这确实是美好的日子啊!春节就要风风火火的,热热闹闹的。
初六,店铺都开张了。清早,全城的鞭炮声不绝。但店里伙计们都不太忙,也都结伴出去逛逛商场。
初十以后,春节味儿便淡了。大人们开始照常上班,孩子们开始照常做作业,老人们也开始照常烧饭。腊月和正月,正是大家最悠闲的一段时光。元宵以后,也就是出节以后,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天气逐渐暖和。
重庆是一座直辖市,虽是城市,但也保留了“过春节”这个悠久的习俗。农村过年,它也过!并且十分有趣,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