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和葵花读后感推荐7篇
优秀的读后感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共鸣,感受到情感的共振,写读后感不仅能帮助我们回顾书籍内容,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铜和葵花读后感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1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先生著名作品之一,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它无疑是令外一种声音。尽管它是苦难文学的代表,可其中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无处不折射出感恩的光彩……
就拿葵花捡白果赚钱给奶奶买药这件事来说吧!它告诉我们:只要你真心付出了爱,就一定会收到双倍的回报,甚至更多的爱!葵花是城里人,是个孤儿,被寄养在青铜家。从一进家门开始,葵花就完全融入了这个穷苦的家庭,青铜一家人带她比亲人还亲,尤其是青铜这个丝毫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葵花就在这充满爱得雨露中成长着。同时,她也学会了感恩。当奶奶生病时,没钱买药治病,她很难过,居然想出独自一人乘船去远方捡白果来赚钱。试想,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姑娘,这样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一起去捡白果的大人也被葵花的孝心感动了,吧白果多的地方故意留给她。尽管赚回来的钱还是不够只好奶奶的病,可是奶奶很欣慰,幸福地走了……
是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的生活中,感恩的雨露时刻滋润着你我他。就说5.12汶川大地震吧,,当时有位唐山地震中的幸存者给灾区捐出了一千万元。他说:“唐山地震时,是你们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现在你们遇到了困难,我更应该全力奉献吃自己的力量帮助你们……
是啊,感恩是什么?感恩就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大的情感纽带。让我们学习葵花,学习唐山来的那位叔叔,在感恩的雨露中成长!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2
今天,我读完了曹文轩写的小说《青铜葵花》,我由此真切地感受到在苦难中那温暖的兄妹真情。
?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男孩和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是一个哑巴,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里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形影不离的兄妹。但在他们十二岁那年,让人捉摸不透的命运又将葵花召回她的城市,青铜从此经常看着芦荡的尽头……
老槐树下,涌动的是兄妹真情。葵花失去了爸爸,她此时要面对两个家庭:一个富有却空虚,一个贫穷却充实。我仿佛看见葵花那坚毅的表情,她那坚定的眼神紧紧地牵住了我的心。她选择了充实的生活。那一丝丝一缕缕的感动悠悠地荡漾开来,那样纯洁无暇,那样地温暖。在那贫穷困苦的时候,在那困难重重的时候,在那……那一对兄妹却默默承受,用那一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困苦,用纯美的微笑,充满自信地面对它,这就是在苦难时的一种美这种美正源自于痛苦,因为有了痛,所以是兄妹俩的心紧紧依靠在一起,当快乐来到时,他们才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快乐的甜蜜。
石桥上,永恒的是兄妹真情。为了能治好奶奶的病,妹妹葵花独自逃学,偷偷地出去挣钱,“村里人都知道,葵花有个哑巴哥哥每夜都拿着个灯笼守在石桥上,从不间断……”他的眼中是那样地期待,他盼望着妹妹能尽快回来,因为重病在身的奶奶多么希望能见到她呀,当葵花回来时,固执的哥哥青铜早已在寒风中站了好长时间,这种执着的兄妹之情使我感动,而那葵花回来时那爽朗的如此甜蜜的笑声,脸上洋溢的微笑,使我也随之笑了起来。是呀,那美好的情感正来源于快乐。在苦难中,兄妹之情变得更加深厚。
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的: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是呀,我们应当去好好品味这两个词:快乐、痛苦。因为感动,源自于快乐、痛苦,这兄妹之情就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词才更加浓厚!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3
暑假 ,我读了《青铜葵花》一书,这本书是曹文轩写的纯美小说。她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个哑巴男孩叫青铜,一个女孩叫葵花。缘分使来自城市的葵花和大麦地的青铜成了形影不离的兄妹。他们一起生活 、一起长大。直到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葵花带回了城市,青铜便从此常常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当青铜看到葵花田时,竟从喉咙里发出了他内心的声音“葵花……”
这本书一次次的感动 了我:大草垛、三月蝗、冰项链、老槐树、葵花田……就拿冰项链来说吧,葵花是校文艺队的骨干,在大年三十的文艺会上承担报幕工作,()校文艺队的老师 希望 葵花能戴一条银项链参加报幕,但葵花家没有那个能力。青铜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房檐上的的冰凌,便给葵花做了一条冰项链,虽然为了做这条冰项链。青铜的手冻得通红,但却使葵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大放光彩。可怜的葵花连一条项链都没有,可我呢,有许多项链,和葵花比起来,我真太幸福 了。
还有,在大麦地遭受蝗虫灾时,青铜和葵花从没说过半句饿,硬是把裤带勒了又勒。我呢,只要一饿,便大叫,恨不得要全世界人都知道。和青铜葵花比起来,我好惭愧呀!
书中的主人公在越到挫折 和痛苦 的时候从没抱怨过,而是勇敢 面对。我呢,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怨天尤人。我以后遇到挫折,遇到困难就勇敢向前,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4
我最近读了老师曾推荐我们的一本书——《青铜葵花》,它是由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
一开始,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很精彩,只是句子优美些,当我一篇一篇地将它读下来后,才发现它越来越精彩,故事情节越来越感人!我也亲眼目睹了奶奶和老牛的死去,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当我读到葵花失去父亲的时候,虽然大麦地的.人都很喜欢葵花,但是因为太穷,没有人敢去收养她。这时,大麦地里一个最穷的人家——青铜一家,她们收养了葵花。他们一起过着贫穷但非常快乐的日子,这时我的眼眶不禁红了起来。
青铜一家收养了葵花,葵花感激不尽,天天很安静,每天跟着青铜他们一起捕鱼、摘野菜、看慈姑。
原本就很穷的青铜一家,为了可以照顾好葵花,更加省吃俭用。并且还把给青铜上聋哑学校的钱给了葵花上学,这可是青铜唯一的上学机会!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胜似亲人!
小说中写出了人性之美,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性之美。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有很多人“执著”于“dna”检测,怀疑自己的父母和骨肉,一旦发现错了,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找到与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有什么能比情更重呢?真情是不会骗人的,就像小说最后:青铜,一个将近十年没有说话的哑巴,最后她居然喊出了一句“葵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局,这应该便是小说的极美之处吧!
他们承受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苦难,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了他们的勇敢、执著、真诚与善良。为他们点赞!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5
青铜葵花是一本好看有趣且催人泪下的小说。主人公是一对兄妹: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并不是亲兄妹,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美丽善良的葵花与“哑巴”青铜成了一家人。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三月蝗”,三月出现了蝗灾,每个老人都心急如焚,家人们都没吃的了,饿的人心惶惶的。当时青铜一家也难逃此劫,米都是数着下锅的。但哥哥青铜依然领着妹妹葵花去找芦根,生活的灾难一点也打不倒他们。
面对困难,青铜和葵花受的苦不在少数,没饭吃是每个人都无法忍受的,而青铜葵花却顽强的度过了每一个痛苦。
面临葵花的父母死去,葵花青铜的没饭吃,后面还讲述了奶奶的去世,但这一个个的苦难都不可能阻止他们的幸福生活。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利。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勇于面对各种现实和各种挑战,像青铜和葵花一样敢于和困难斗争;生活积极乐观;刻苦学习。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6
读一本好书,就像喝一杯甘甜的美酒,令你回味无穷,最近,我正在读《青铜葵花》,读完全书,最令我佩服的还是善良、一心为妹妹着想的青铜。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为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让哑巴青铜变得更加开朗,同时他也把葵花照顾得无微不至。
当我读到青铜背着葵花看了一晚马戏和为了让葵花报幕时漂亮特意为葵花做了一串冰项链时,忍不住流下了泪。青铜为了妹妹可以不顾一切,如果是我,却做不到,这么寒冷的天,我一定会坐在暖和的地方,而他站了一晚上,浑身发抖,却不说累,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着读着,泪流三尺。大麦地闹蝗灾,家里没粮食了,青铜为了让妹妹吃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到了一只野鸭,却被误认为是嘎鱼家的家鸭,被爸爸训了一顿,乡亲们也说他家这点名声都毁了,可青铜人穷志不穷,找到了证据。青铜为什么要为葵花捕鸭呢?葵花与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只是领养的妹妹。他为什么要这么一心一意的对她?他喜欢葵花,为葵花可与付出一切,宁愿自己受苦,也不委屈葵花。
可我与他相比,却是渺小的,我一定要学习青铜,做个舍己为人的孩子。
?青铜葵花》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帆,虽然已经破破烂烂,但始终在我脑海里回荡……
青铜和葵花读后感篇7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用青铜做的葵花雕塑,第二,它是这本书里两个小主人公的名字。
这本书描写了两个小孩子的故事。葵花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她和父亲一同来到大麦地对岸的干校,父亲最爱用青铜做成葵花雕塑,他们以前居住的城市里到处都是葵花雕塑。在一次观察葵花田的时候,父亲不慎被水冲走了,她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这时,青铜,一个十一岁的大麦地男孩,他五岁的时候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声音,却仍很坚强。他和他的一家收留了葵花,从此葵花和他们相依为命......尽管后来他们又分开了,但心却始终在一起。
书中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地方:快开学了,家里钱不够,只能让一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虽然很小但都很懂事,都要让对方去上学。最终青铜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红银杏、绿银杏放到瓦罐里抓阄,谁抓到红银杏谁就去上学,七岁的葵花抓到了。虽然我不知道青铜用的什么样的方法,但书中的描写却准确无误地告诉了我:这是青铜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让妹妹去接受教育,不管自己吃多少苦......
由此我想到:父母赚钱不容易,我们的环境比青铜葵花幸福太多太多,我们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我们的美好时光,才不辜负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父母的辛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