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5-11-20 16:51:04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分享心得,我们能够激发他人的思考,促进集体的创新能力,大家通过写心得体会,能够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研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1

3月30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非常特别且意义非凡的活动——去曲阜研学。

走进曲阜,仿佛置身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传统文化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空气弥漫着儒家思想的韵味,仿佛置身于三千弟子之中,目睹先师之容颜,聆听圣贤之教诲,感受儒学风范。

济宁的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出生于曲阜。曲阜,古时候为鲁国国都,孔子的故乡,被一些外国游客誉为“东方圣城”“东方耶路撒冷”。两千多年之前,鲁国的家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讲授六艺,曲阜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游学之都。后来孔子周游各国,传播儒学,博采众长,堪称世界研学旅行的典范。

孔府与孔庙、孔林并成为“三孔”。孔庙始建于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离现在已经过去2497年了。孔庙仿照皇宫的建筑而制,规模宏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成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孔庙又名圣庙,主要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孔子的三千弟子的地方。现在看到的孔庙为明代弘治年间的规模。孔庙的主要建筑有:万仞宫墙、金声玉振坊、二柏担一孔、棂星门、太和元气坊等。

孔府俗称“衍圣公府”,又称“圣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处理公务和居住的地方。现在的孔府占地面积240亩,有楼堂、厅、阁463间,分在路布局九进院落。封建社会,建筑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平常老百姓建造住宅只能建一个院落,有官职的人家只能建三进院落。经过帝王的特许,官位高的人才能建三路布局,五进或七进院落;只有帝王才能享受有“九五之尊”这一建筑的最高等级。而孔府就达到了九进院落,达到了与帝王同样的等级,可见孔府的地位之高了。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死后专用的`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

手捧一卷《论语》,伴着微微春风,迈步孔府、孔林、孔庙、体验六艺文化,探寻儒家思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

通过这次的研学活动,我体会到了孔子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历史中的非凡地位和伟大而又深湛的儒家思想!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2

星期五这天,终于到了我期待已久的研学活动。但是早上起床上学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我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要知道我等这天等到可谓是“茶饭不思”啊!不过幸好最后活动如期举行,我们背上准备好的各种各样零食,坐上了校车,到了我们这次研学活动的地点—农科奇观。

到了目的地后,我们一、二年级所有的学生先集中在一起,由一名教官给我们讲了今天研学的内容和注意的事项。讲完后,我们就分开进行活动。

我们班的.第一个项目是叠被子,我们分组坐在下面,教官在讲台上铺了一张被子,并且一边给我们讲叠被子的细节一边动作展示。讲完后,我们小组就开始合作,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四四方方的,最后我们组是最快完成的,所以我们迅速地做出了ok的手势。接着第二个项目开始了,这个项目是搭帐篷,经老师介绍后,我们八人一组,首先我们把三根竹子捆在一起,然后把竹子拉成一个三角形,但是由于我绑的结太松了,所以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们没有把帐篷搭成功。马上就到了第三个项目,那就是结绳逃生,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新的打结法,这个很简单,并且比我们平时打的结要牢固很多,我很快就学会了,我很开心。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午餐真丰富,有我最喜欢吃的鸡腿、丸子、土豆等五个菜呢!我们吃得可饱啦!吃完饭后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教官的宿舍,宿舍里面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像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枕头放在被子的旁边,看起来可整洁了,我以后每天早上起床后也要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养成好的习惯。

紧接着到了我们的第四个项目,那就是野外取水,这是要在一个瓶子里塞一块布,再放一些石头在下面,在上面放沙子,最后装上水,这样就可以制作成一个简单的过滤器了。以后我们在野外如果找不到干净的水源,就可以用今天教官教我们的方法,过滤出干净的水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最后一个项目—火场逃生,教官首先给大家介绍灭火器,同学们每人按了一下,然后捂住鼻子和嘴巴,爬过浓浓的烟,在爬的过程中不能碰到绳子,否则就意味着有危险。

活动结束了,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3

12月19日,我们全校师生进行了研学活动。同学们都踊跃的参加了这次研学活动,植物园、孔氏家庙、药材市场,光听着名字就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发。

要外出研学的那天早上,同学们都快速的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像火箭似得飞向了操场。在操场上集中后,我们焦急的等待着大巴的到来。在我期盼的目光中,车终于来了。我们推推嚷嚷的上了车,找着自己心仪的座位,想跟自己关系最好的小伙伴一起坐,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零食跟美丽的风景。即使我在跟同学们说着话,可是我却有点心不在焉,我的心早就去了景点。

到了植物园,导游姐姐给我们介绍来了许多植物,有杭白菊、银杏、金银花、野菊......在植物园中有一幅让我记忆深刻的景点。那就是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倒映着被风吹拂着的风车。风吹过时,风车旋转,水面更显得波光粼粼。

在这旅行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午饭,这可不是一顿简单的午餐,而是让同学们学习怎么做饭的。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西红柿炒蛋,步骤很简单:先把鸡蛋打到碗里,然后把鸡蛋搅拌均匀。把西红柿切成一小块,最后一起放锅里炒就行了。这步骤看似简单,没想到自己操作起来却很难。在打蛋的时候,我总是不小心把蛋壳打到碗里。不过这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切西红柿。一是因为切西红柿我们不能掌握切的'时候的大小,二是因为西红柿的汁水老是飞溅出来,三是因为切西红柿容易切到手。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学会了怎么切西红柿。我还想再切一个,可是当我把手伸向菜篮子的时候,篮子已经空空如也,原来西红柿已经被同学们“干”掉了。终于要进行最后一步了,那就是炒。可是风太大了,锅却热不起来。最后只好拿到厨房去烧,尽管最后一步不是自己完成的,但是当这个菜端上来的时候我还是细细的品尝了这道菜,这是我的第一个半成品。我的心中是骄傲的,自豪的。

这次的研学让我不仅认识了很多很多的药材,还让我学会了怎么打蛋,怎么切西红柿。如果还有机会我想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活动!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4

“嘟,嘟,嘟!”大巴车终于来了!和家长告别后,我们排队上了车,开始了一天的白鹿原影视城研学之旅。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下车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三匹正在奔跑的,巨大的银鹿雕像,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似乎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呼吸着大山里新鲜的空气,穿过巨大的城门,顺着蜿蜒的台阶向山上走去。在上山的地方有一片湖,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美丽。湖中的小鱼儿、蝌蚪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我们忍不住停下来欣赏。

在帅气导游的催促下,我们继续上山。半山腰处远远就看到了几个醒目的大字——关中巨幕影院,我们瞬间活跃了。走进演播室,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银幕,比平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银幕大很多很多,我们迫不及待地选好了座位,电影就开始了。影片讲的是三个小孩掉到时空洞穴里,要转动时空转盘才能回到现代,可要找到宝石来启动。他们为了顺利回到现代,穿越了半坡、周朝、秦朝、唐朝等不同的朝代,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聪明,终于回到了现代。银幕上清晰的画面,逼真的镜头,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走出关中巨幕影院,我们向关中大地震方向走去。来到模拟地震房,一进去我们就分成好几列站在悬着的木板上,中间有栏杆隔着。正当我静静欣赏着房间的一切时,突然窗外有几道闪电,接着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更不可思议的是,脚下的木板摇了起来,吓得同学们大声尖叫着。我赶紧用手仅仅抓住护栏,这时,洪水又如猛兽般涌来,背面的.墙也倒塌了下来,外面晒布的架子在狂风的怒号中散架了,酿酒的坛子着火了,一切都是那般恐怖,惨不忍睹。看着眼前的一切,虽然只是体验地震的瞬间,但我却深深感觉到地震给当时人们带来的灾难。

走出地震体验区,我们经过烈日的炙烤,来到了有名二虎剧场。在影棚下观看了杨虎城和李虎臣两位将军与民众合力,屡次抵挡土匪的进攻,保卫长安城的电影。第一次与演员们面对面,近距离接触,不仅为他们的演技拍手叫好,更为剧中人物的爱国精神骄傲自豪。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一次的研学之旅,我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还了解了关中的风土人情。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5

坐上大巴车许久,我们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目的地——黔阳古城。

充满古风,幽静万分,是黔阳古城的身份证。我们踏着青石板,在这狭窄游戏上的小路上,走着走着,便到了芙蓉楼,一位大诗人,又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文人,他就是王昌龄。人们见到这栋木建筑,回回想起《芙蓉送辛渐》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在芙蓉楼下,王昌龄正在与他的好友辛渐举杯同饮,不醉不休,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愈来愈响......

从芙蓉楼离去之后,我们便到了许愿树,导游阿姨说这棵许愿树,许愿灵验万分——据说这棵树下出过一名文状元,我们拿着老师发的红丝带,许了一个愿望——学习步步高升,天天向上。让这条小而细长的红丝带带上我的梦想,永远的留在这棵许愿树上,此时此刻,千千万万条红丝带随风飘荡,偷走了同学们心里的落寞,偷走了千年以来的芙蓉楼的清冷。

不知不觉,火红太阳出现在我的头顶——已经到了中午了。铜须门来到一个小餐馆吃了午饭,我们便又踏上了学剪纸的道路。

剪纸——一门中国艺术的瑰宝,一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一学就入了迷,喜爱上这门传统学科,久久不能自已,它博大精深,朴素而不失华丽,老师就像是一个伟大的魔法师,他让一张普普通通的卡纸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般,瞬间出现了千万种花样。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转眼间,就到了该返回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只好与这个迷人的黔阳古城缓缓道别……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6

今天,我们乘着大巴车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黔阳古城。

首先,我们来到了古城主体,走过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大青石板,周围的小店铺别致新颖。走着走着,同学们突然发现,有一些大青石板旁,还有一个类似铜钱模样的镂空花样,导游说,那是用来排水的,水象征着吉祥,而水流过铜钱,也就意味着财运滚滚、百财归来,所以才要设计成铜钱的样子,有意思。

随后,我们便来到了许愿树下,据说,这颗许愿树特别灵,曾经在这个许愿树下,还出过一位文状元。老师给每一组的代表每人发了一条红丝带和一只白板笔,写下每组所有人的心愿,而我写的是——全家人幸福健康又快乐!写完之后,我们组的代表就把红丝带绑在许愿树上,然后,我还看到了王昌龄的画像、拜见了孔圣人。

我们吃完中饭以后,便随着向导来到最初集合的地方,来到了剪纸艺术中心,黔阳剪纸艺术文化传承人秦老师,为我们讲授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成就秦老师还亲自教我们如何剪窗花,做的好的同学,他还会奖励他们一只纸蝴蝶,还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简直不要太好看!紧接着,我们又来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首先把宣纸放到刻有字的石板上,再用蘸了水的刷子在上面刷一点水,再用报纸吸掉多余的水分,最后用蘸了墨水的布包把墨水打在上面,取下来,再晾干,就可以带回家做纪念品。

真是充实快乐的一天啊!收获满满。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篇7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国家aaaa级景点---黔阳古城,开始了期盼已久的研学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前养成城内。听导游说,青石板路上的铜钱石板预意着百财归来,只要水流进板缝里,那户人家就会发大财。这和现在的路面真是天壤之别!我感叹着古建筑的精妙。

我们走过了西正街、南正街、北正街,我发现这些路交叉的地方都是“丁字形”的。我正想着是这么一回事?导游的解说就传到了耳边:“你们有发现这些路口都是丁字形的吗?因为湘西这边土匪比较多,那是为了防御敌人,丁字路口是最合适的。如果敌人从某一方进来,我们就能在另外两条道上夹击。”我仿佛看见了古城百姓防守保卫家园的情景,老祖宗可真有智慧!

接着,我们来到了这次研学活动的重点———芙蓉楼。即使过了几千几百年,大门上的图文仍然依稀可见:有奔腾的龙、挺立的鹤、幽静的船……而且这些都是用糯米一层层制成的,真是别具一格!进入芙蓉楼里,我们望见了王昌龄的画像,他的眼睛半睁半合,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好像都在看着我们似的,让我感叹中难过古代画技的高超。这里景色很美,难怪王昌龄喜欢待在这里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好友。

我们又转移到芙蓉楼的后面的门,这里有一棵灵验的许愿树,我诚心诚意地写下了自己的心愿:考上心仪的中学,交到合适的朋友,遇见想遇见的人。我满怀下午地把那飘扬的寄托着我心愿的红丝带绑在了郁郁葱葱的树枝上,我看着它,好像看见了我的梦想已悄然起航。

下午我们先来到剪纸馆向剪纸传承人学习技艺。只见秦叔叔咔咔两三刀,红纸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真是“高手在民间”啊!随后秦叔叔手把手开始教我们剪花,好吧,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勉强也剪出了一朵看起来丑丑的窗花。

最后,我们又一个个去拓印,我也获得了一张纪念品。我们离开拓印馆时,发现有两位古城耄耋老人坐在一旁分三牛饼干吃,那画面实在是太有爱了,看来,小城的幸福指数很高呀!两位老人憨厚笑容实属打动了我的心……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登上了返程的大巴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黔阳古城。

《研学感想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