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5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调研实际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案设计使我们能够轻松应对意外情况,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
难点
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方法
实验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下雨天狂风暴雨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对比,黑夜里闪电的光亮和街上彩灯的闪亮对比,水龙头出水多与少对比。
师:自然界中强与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大雨与小雨;强光与弱光;水龙头出水的多少,即水流有强弱。那么电流是否也有强弱呢?
演示:由一节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的一盏灯的发光情形。
师:灯为什么会亮?灯光亮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丝。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灯的亮度大,表示电流流过灯丝的强。
师:电流与水流一样,也有强弱的不同,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呢?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电流的强弱,即电流。
二、新课教学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流过的电流强弱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
师: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教师简介安培: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师:除了安培之外,还有其他单位吗?
生:还有毫安、微安。
师:它们如何换算呢?
生:1a=1000maima=1000μa
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一般不同。请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看课本上“常见的电流数据”,让学生读数据并讲明意义,比较不同单位的电流值,体会日常电路中的电流值。
2.怎样连接电流表
师:小资料中的电流值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用什么测量电流的强弱呢?
生:利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强弱。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灯泡、导线、电池组成电路。先用一节电池供电,再用两节电池供电,灯泡亮度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师:现在每组发一个能直接测出电流值的电表——电流表。在刚才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就可以测出灯泡的电流值。不过,大家要先阅读课本,讨论一下,要注意什么原则才算正确连接电流表?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使用前要校零;
规则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3: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4: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学生用电流表有两种量程,电流值小于0.6a时用标着“0.6”的接线柱和“一”接线柱;电流值大于0.6a且不超过3a时用标着“3”的接线柱和“—”线柱;
规则5: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师: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3.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总结:要能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应该看清三点:一是看清选用了哪个量程,从而知道满偏度所表示的电流值;二是看清每一大格分成几个小格,以及它们各表示的电流值;三是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学生活动:安排两个同学一组做游戏,用印刷的无指针的表头当电流表,竹签当指针,一个同学指一个刻度,并说出选择哪个量程,让另一个同学读数;或一个同学说出一个电流值,另外一个同学指出选择哪个量程,并把指针指到相应的位置。看谁读数准确、迅速,看哪个小组合作好、学习愉快,作为奖励,让这样的小组在展示台示范。
师: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那么我们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试触法解决,即两根导线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则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小猫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它想去吃鱼,这有两条路可走请小朋友为它找一条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回答了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你们用目测法判断的是否正确那就是自然测量。
二、量一量
1、教师用纸棒(测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师:刚才小老师是怎样测量的谁会说说。
生:用一个小纸棒
师:你说了老师想说的了,这个叫测量工具。
师:还有谁看仔细了,请他来说说
生:对着那条路量的
生:有做记号的
师:你们都说得更好了,观察得更认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记号了,还有要补充的吗?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发现。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
2、师再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强调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测量时工具要和被量的物体一边要对齐,每次测量都应做记号,测量中不能留有间隙,也不能重复测量)。这就要自然测量。
3、出示记录表,讲解如何使用并记录次数。
4、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师:请小朋友用纸棒这个测量工具量一个桌子的长和宽,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长量了几次?宽量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桌子长所以量的就长,宽更短就量得少
师小结:刚才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动脑筋了,当我们用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5、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测量工具,请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师:小朋友都量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咦,大家的结果都一样吗?为什么
师:对,结果不一样,因为你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工具,各测量了几次
生:我用了毛线来量,量了4次
生:我用笔来量,量了6次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工具 ,你发现了什么 ?
生:毛线长,笔更短
小结:原来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6、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用自然测量的办法量量家里家具电器等。
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篇3
文章
大班科学《自然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多个实物接着排和用一个实物移动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用数字记录,并用语言表达测量结果。
3、激发幼儿积极探索测量物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商店背景图、玩偶小白兔、小马、皮带道具四条,方形卡、铅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小熊皮带专卖店”的形式引题。
1、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啊!原来是“小熊皮带专卖店”开张了。看!小马是跑的最快的,它高高兴兴的来到皮带店,他想买一条新皮带呢。“哇!小熊皮带店的皮带可真多啊!”小熊猫说。“熊老板,我要买哪一条好呢?”熊老板热情的说:”不急,我还有更漂亮的呢,你看!(出示四条皮带道具)小马高兴地说:“哇!好漂亮啊!熊老板我的皮带要六个方形卡纸连起来那么长,我要怎么选呢?”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熊老板服务可周到了,他耐心的说:“我为顾客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你可以看一看、量一量那条皮带要多长就计录在表格里,这样很快就能找到你合适的皮带了。
二、引导幼儿动手测量皮带的长度,探索测量的方法。
(1)请幼儿初步目测哪条皮带是适合小白兔所要的皮带
(过渡语):小马着急的说:到底那条皮带合适呢?哪个小朋友愿意帮我看一看哪条皮带有六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呢?嗯,我想请小手举得漂亮的小朋友来帮我找一找。
(2)、引导幼儿用多个实物测量物体,教师观察测量结果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 过渡语)师:“哪个小朋友说的对呢?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找到合适的皮带呢?”(请幼儿上来用六个放行卡纸测量)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用一样长的方形卡量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应该怎样测量?
教师小结:我们要把皮带的起点和方形卡的起点对齐,再把其他的方形卡纸按顺序一个紧挨着一个不留空隙,不层叠排放,这样就能正确的量出合适的皮带了
小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合适的皮带了,他呀,快快乐乐的拿着皮带回家了。
(4)、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实物测量物体长度
过渡语:小白兔看到小马买到了皮带,也到皮带专卖店了,原来他妈妈要过生日了,他想买一条皮带送妈妈当生日礼物,给妈妈一个惊喜呢。看,他偷偷量了量妈妈的腰带,刚好五个方形卡纸连起来那么长。可是他急急忙忙出来只带来一个方形卡纸这可怎么量呢?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量量看,要怎样才能用一个方形就能量出皮带的长度来呢?
1)、请幼儿上来用一个方形卡纸测量
2)、请幼儿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师总结:先从皮带的一头开始量,量一次在方形卡后面做一个记号,移动方形卡从记号这里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三、请幼儿测量自己的椅子的边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提醒幼儿用数字记录,并跟同伴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教师先要交待注意事项,及记录表的填写方式。
过渡语:小白兔很高兴,它买到了合适的礼物,非常感谢小朋友。妈妈的生日就要到了,会请很多的客人椅子不够坐,他觉得小朋友们坐的椅子很漂亮,也想在做一些和小朋友坐的一样的小椅子,可不知道大小,所以想请小朋友再帮他量量你们坐的椅子的边有几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回家也叫师傅做一些,记得把你们每次量的数量记在这张小的表格里哦。
(1)、幼儿自由测量,教师观察指导。
(2)、师幼交流测量的结果。(师:你们用方形卡量了椅子的边长,量了几次才量完?画了几个记号?)
(3)、教师小结幼儿测量操作情况。
师:哇!小朋友都量好了,一起来看是几个方形卡纸那么长呢?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师:噢,原来椅子的边有三个方形卡纸那么长。
延伸活动:幼儿测量不同的物体,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妈妈的生日不仅椅子要加,窗帘、桌布等等很多东西都要换新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一起去他家帮他量一量吧。
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儿园蒙氏数学测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教学准备】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
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
【教学过程】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
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
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