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集合教案6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有条理地组织课程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教育法规和标准,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线的集合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线的集合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随乐曲的节拍做手腕转动的动作。
2、能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3、通过摘果子,体验劳动的快乐,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拍手转腕》音乐律动,果农摘果子视频,果实丰收图片,音乐《摘果子》。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热身,谈话导入。
1、播放《拍手转腕》音乐律动,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入教室。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2、谈话导入活动。
大家表现的真棒,现在请坐下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秋天来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知道果园里哪些果子成熟了吗?苹果、桃,小朋友们知道肥城最有名的水果是什么吗?桃子,肥城又被称为桃都,我们的肥桃远近闻名,很多人都来我们肥城品尝肥桃呢,现在肥桃和其他果子都成熟了,农民伯伯肯定忙坏了,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吧!好,你会摘果子吗?怎么摘?你来试一下,你来。
(二)观看果农民伯伯摘果子视频,学习摘果子动作。
1、播放果农摘果子视频,激发幼儿“摘果子”的兴趣,学习摘果子。
观看视频后讨论:农民伯伯怎么摘果子?这样摘,你来试一下,转动手腕,小手腕要转一下,为什么要转一下手腕?这样会很容易摘下果子,不会破坏果枝,我们一起试一下,教师巡视,你的小手腕转的真漂亮,伸出手儿转一下,红红的苹果摘下来!伸出手儿,转一下,甜甜的梨儿摘下来,伸出手转一下,香香的桃子摘下来!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转转手腕摘果子吧,播放音乐,教师幼儿一起做一遍,你学会了吗,自己来试一下吧!摘了这么多果子放在哪里呢?放在筐里,篮子里,你想怎么拿筐/篮子,提着,挎着,背着。现在拿好你的筐准备摘果子了。教师巡视,你是背着,你是拎着,你是抱着。我们开始吧!播放音乐,。好大的果子,转转转转,摘四次,间奏,小跑步换地方,我们来这边摘,这边的果子好多,转转转转。
我的筐装满了,你的满了吗?我来看一看,教师巡视,摘了满满一筐果子你高兴吗?高兴,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笑一笑,你笑的真甜,跳一跳,拍拍手,小朋友们的表现方式真多,高兴我们来拍拍手,我们随音乐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吧!再来一次。我们学会了摘果子,现在来摘自己喜欢的果子吧!播放音乐,你摘的什么果子/摘四次,转转转转,摘满了/做筐满了动作四次,真高兴/拍四次手;我们换棵果树吧,好大的果子呀/摘四次,转转转转,加油/摘四次,我的筐满了/做筐满了动作四次,太棒了/拍四次手。
2、摘不同位置的果子。我们摘了上面的果子,我们还可以摘哪个位置的果子呢?摘下面的,/老师蹲下来我们来摘下面的,还可以摘哪个位置的果子?摘前面的/演示摘前面的,摘后面的/演示摘后面的,演示摘旁边的,我们一起来摘不同位置的果子吧!播放音乐,上面两次,下面两次,前面两次,后面两次,旁边各两次,筐满了四次,真高兴转圈。重复一次。
3、同伴合作摘果子。两人或三人或更多人一起摘果子。现在轻轻把筐放地上,摘果子快乐吗?快乐。劳动真快乐!刚刚我们摘果子时,自己拿着筐,自己摘果子。我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摘果子吗?可以,现在找个小伙伴一起摘果子吧!你们两个怎么合作?谁摘果子,谁拿筐?现在拿筐的小朋友准备好,摘果子的小朋友也准备好。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老师和一组小朋友合作,你拿筐吗?好,我们两个摘,/或者老师在整个场地走动帮大家摘果子。你摘的什么果子,摘了那个位置的果子。筐满了,真高兴/两个人击掌。两个人换一下,你来摘果子,他来抱筐。一起合作真愉快!现在老师来抱一个这么大的筐,小朋友都来摘果子吧!播放音乐,你的小手转的真漂亮,你摘的什么果子,你摘了那个位置的果子,远处的果树上有颗好大的果子,转转手腕,把它摘下来吧,小朋友们真能干,摘了这么多的果子,老师抱不动了,我们一起把它搬到中间庆祝一下吧!互相击掌庆祝!
(三)创编动作,丰富表现。
1、讨论:摘果子时除了这些动作,还有哪些动作?
老师自然蹲下,摘了这么多果子,我都流汗了,现在来擦擦汗/擦一下,甩一下,你也来擦擦汗吧,你怎么擦汗?我这样擦,我们摘果子时也可以加上擦汗的动作,谁想来试一下,好,你来吧!播放一半音乐,一个孩子表演,其他孩子打节拍。太棒了,我们摘果子时还可以加什么动作?好你来试一下,大约3个孩子表演。
2、播放乐曲,鼓励幼儿随乐曲节奏表演创编动作。
(四)教师谈话,知道帮助别人很快乐,体验劳动后的喜悦。
小朋友们,你们帮助农民伯伯摘果子,农民伯伯高兴吗?高兴,你高兴吗?高兴。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以后要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今天小朋友们为农民伯伯摘了这么多果子,为了感谢大家,农民伯伯给小朋友们送来了好吃的果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去分享吧!好,教师带幼儿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2、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①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②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四、听歌曲,讲解游戏规则。
1、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2、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3、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五、幼儿游戏
1、边听音乐,边哼唱歌曲进行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小鸡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以此来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六、活动反思
?小小鸡》是我们根据外国乐曲创编的一首幼儿歌曲。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妈妈找小鸡的游戏情节。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线的集合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都见过猫是吗?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有不少同学还很喜欢猫,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老舍先生家的'那只猫,是什么样的,他从那几个方面来描酥述他们家的猫。
板书课题:
猫
齐读课题。
二、自渎课文,初知大意
1、自由读文:
借助字典或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巩固生字新词。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
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的猫。 我是从__________看出来的。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完成填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思考:
⑴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 ……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3、从第一段的哪些句字里可以看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
理解:
“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并口头造句。
4、个别读,师问生答式,齐读,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想:
自己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小组交流品味:
大花猫动作的温柔可亲。
理解:
“蹭”“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猫胆小却很尽职,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6、指导感情朗读1~3自然段,你们感受到了猫的古怪吗?
四、小结
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猫。
五、积累运用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责打 遭殃 无忧无虑 淘气 生气勃勃
2、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 、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四自然段,思考:
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小组交流: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3、师引导感情朗读四自然段,体会小猫的可爱:
师: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4、比较积累词语,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师: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用这些词语各说一句话。
5、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吗?举例说一说。
(喜欢、喜爱)
6、齐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三、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朗读课后“阅读链接”:
师:这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同?
2、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一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____古怪
高兴时 温柔 不高兴时 一声不吭
15、猫
胆小 勇猛 作者 喜爱
小____淘气可爱
?相关作业】
1、仿例写词语:
生气勃勃(含叠音词)_____ _____ _____
粗细各异(含反义词)_____ _____ _____
2、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花猫?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下来。
线的集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
(1) 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 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
(3) 供学生实验用的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特制的纸盒(里边涂黑,盖子上开个长条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
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
二、观察蜗牛
1、 发给学生放大镜,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
2、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你可以给你的`蜗牛起个名字。
3、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三、研究蜗牛
1、你还想了解蜗牛的哪些方面?
2、找到和你研究同样问题的伙伴,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啤酒、醋、干布、湿布(或干纸、湿纸)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各小组的记录员要做好实验研究记录。
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点拨)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四、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能不能根据你对蜗牛的了解,给你捉到的蜗牛设计一个家,饲养它,让它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五、回家观察(雨天、晴天)
线的集合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练习从10——15厘米的高处往下跳的动作。
2、发展幼儿听指令行动的能力。
二、材料准备
托班的椅子高度刚好为15厘米左右,一人一把小椅子、小树若干、老鹰头饰一个、小虫子若干、小鸟头饰若干。
经验准备:知道小鸟喜欢吃的食物-、有初步关于小鸟生活习性方面的经验。
三、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练习从10——15厘米的高处往下跳的动作。难点是双脚并拢往下跳,小年龄的幼儿从高处跳下来的时候往往一只脚先下来,后一只脚跟上。在这里教师先示范给幼儿看,然后指导幼儿双脚并拢轻轻地跳下来。
四、活动流程
(一)以小鸟到树林里去捉虫为引题
1、今天,妈妈带你们到树林里去捉虫,展开翅膀,小脚踮起来一下一下学小鸟飞。
2、看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树林里有什么?请每个宝宝到树上去找个家。
(二)肚子饿了,怎么办?出去找东西,教师带领幼儿从高处跳下来。
3、音乐响起,下雨了,打雷了,小鸟快回家。
(三)雨停了,小鸟又出去找东西了,嘘、妈妈好象听见了老鹰的声音,老鹰来了,大家赶紧飞回家。
(四)老鹰走了,鸟妈妈请鸟宝宝出来找虫子。找到好多的虫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线的集合教案篇5
学习目标
①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②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③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④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②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②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③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自主识字
①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①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②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③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④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①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②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③“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④“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了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三个儿子》教案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③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④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②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信”“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独生子应该纯朴。
课后拓展
①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②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线的集合教案篇6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讨论:“浮力=重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