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观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25-03-28 17:51:10 分类:作文大全

写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影片内容,培养批判思维,观后感是一种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观影体验的有效途径,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电影《少年》观后感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影《少年》观后感精选6篇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1

青春很美好,这谁都知道,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在青春里看到的爱情、奋斗、失败、成功。全都被我们所铭记,可是我们走出那段时光,便再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从此之后,我们剩下的只有回忆。

?少年班》定义为为青春片,只是因为其中上演了那个年纪的故事,但这样的青春又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经历的,我们不能身临其境。电影不能让我们回忆起我们青春时光的故事,我们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可是,这才是电影啊!你能在一个角度去体验你在现实世界里所经历不到的东西。

一直不知道天才的该如何定义,是否要去翻开字典,去翻译它。那是天赋,与生俱来的出类拔萃,可是天才的另一面是疯子,对吗?他会有一些出乎常人的举动,然而我们不愿承认疯子是天才啊!

方厚正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若是没有周知庸将他带到大学里上少年班,在他那个年纪,已然是鹤立鸡群的人物。他是一个异类,他是天才,他是孤独的。他曾对吴未说,你是我第一个朋友,天才不应该被孤立。我想起了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与疯子只在一念之间。方厚正是天才,有着与年纪不符的能力,不符的情感表现,太过于突出,这不是他的错。却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在我看这里,我最喜欢的应该是王大法,片中王大法是一个神棍形象。他的成长,思维,做事方式与一般人都不一样,他保有一丝神秘。也正是有这样的原因,最后炸了汽车,王大法是最勇敢,最没有顾忌的。我喜欢王大法的处事,不谈封建迷信,可他总是用封建迷信的方式解决其他人不能解决的事,在数学教授来测试少年班时,几乎几个人都被难住了。王大法却用一招算卦成功解出了数学题,看似无稽之谈,我们要承认第一个拯救少年班的人是王大法。可能天才正是用了我们正常人无法理解的思维,才那么与众不同吧!

麦克一直是一个坏孩子,在少年班也是,没有一点长进。他是青春期叛逆的代表,在来到少年班之前,无所事事,他该去的事少管所而不应该是少年班。这是最开始大家想法。没有人喜欢这样一个恶汉。到了少年班,一贯的特立独行没有一丝变化,可是从他保护方厚正的场景可以看出他的恶更多的来自对不公平的憎恨,来自他的仗义。在古代,他有可能能成为一个大侠也说不定呢!

吴未并不是一个天才,正好反衬。他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失败品,母亲对他的厚望以及培养方式有些扭曲,造就他在性格上的巨大缺陷,可人的自尊心又是那么强烈,从不愿被人发现事实,到最后的坦然。最后为麦克顶罪,被学校开除,他一直是一个失败者的角色,隐藏于心底的秘密,最后才揭开。可是晚了,与我们平常看到的一样,世上没有月光宝盒,太多在失去才懂得珍惜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你想做的,没人知道结果。

吴未的遗憾在于周兰,周兰是最有学生气的一位,她才是少年班的学生。其他人或多或少只是拥有了上天给予了一些天赋,对这些人而已,这些天赋只是上天强加到他们身上的,他们对此也并为珍惜。周兰毕竟是一位女生,女生的情感太过于细腻,不是一般人所能猜透。况且周兰还不是一般人。不知道最后追吴未时,她是不是真的后悔了,吴未不是她人生计划的人,终究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个能在他青春期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一个人。

将这些天才少年召集在一起的是周知庸,从很多层面上来讲,周知庸是一个疯子。他是少年班第一期的成员,他可以被称为是第一代天才,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少年班的同学只是他来证明自己的人。这样想想可悲至极,然而他却也是最有血有肉的一位老师,是最悲情的一个,

最后的最后,结局是悲剧。说到结局不得不提一个人,江依琳,她是所有天才少年的女神,他是少年班失败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车震,是不是少年班会成功,是否结局会变得美好。我想说是红颜祸水,可是这就是青春。即使方厚才一干人等-了imc。少年班计划也不一定会继续下去,周知庸一开始就错了。

这里我们不聊教育,不谈人生,只有青春。还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唯一的天才,特立独行者,却只是他人的替身。不管谁是天才,不过是同一段人生,相信你也是天才,你也能将人生过得不一样。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2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令人敬佩。在区电教中心的安排下,我校以爱国为主题,今天为我们播放了一场脍炙人口的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这部电影讲述了岳飞成长的经历以及一幕幕妙趣横生、与阴险狡诈的敌人斗智斗勇的感人故事。

聪明、机智的少年岳飞和几个小伙伴从小生活在岳家庄。北宋年间,岳家庄开学堂了,学堂的先生是名震天下的周侗,他书不仅教得好,武功也是相当的了得。因喜欢岳飞聪明好学,而收岳飞为徒,教他武功。其他小伙伴也想练武,于是,周侗的孙女周遥成为他们的“教头”。汤阴县令的儿子潘俊也进了学堂,靠着他是县令的儿子,处处找事,与岳飞为敌。周侗昔日的徒弟史文恭,从梁山死里逃生,潜入汤阴,阴差阳错的收潘俊为徒。一次“切磋”中,潘俊被岳飞打败,非常恼怒,一心要赢岳飞。史文恭撺掇潘俊和岳飞比武,并趁机打伤了岳飞,绑架了周遥,逼周侗交出所有武功典籍。岳飞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布机关,把史文恭和其手下打得屁滚尿流。

一想起岳飞巧设机关,打败史文恭的滑稽幽默情节,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岳飞先派了一个小孩点火扇烟,搞得里面烟腾腾、雾闷闷的,根本认不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一进去,有些人被藏进草堆里的王显绊倒;有些人被小伙伴用东西砸晕;还有的摔倒在泥地里弄得满身是泥。到最后,敌人倒的倒,伤的伤,只剩下史文恭和岳飞决战。旁边的小伙伴助威喊道:“史文恭,大坏蛋!吃了包子拉鸡蛋!哈哈哈!”史文恭一怒之下刺过去,岳飞一闪,他们就冲进学堂继续战斗起来。岳飞找准史文恭的弱点,巧妙地打败了史文恭。

看完电影,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觉得岳飞和他的小伙伴们太棒了!他们善良勇敢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脑海中不时闪现出他们在学堂一起学习;在院落一起练武;在乡间一起玩耍的情景,过得既开心又快乐的幸福生活,使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向他学习做一个正直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用岳飞吃苦好学的精神来激励自己,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想办法来克服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难道不是这样吗?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3

?烽火少年》讲述的是在战争时期,一个来自延安的姑娘——白雪,为了寻找吴晓宇。吴晓宇的父母是游击队成员,他们为了保障吴晓宇的安全所以要把他接到延安。

白雪在途中认识了一群当地的孩子,她要向孩子们打听目的地里的游击队员,想与他们组成一个一个团队,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人时,日本的飞机突然轰炸,在这危急时刻白雪救了孩子们,但她也受了伤。孩子们知恩图报把白雪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养伤。

晓宇也想探望白雪阿姨,但是由于晓宇的二叔是中国人的叛徒,大家都不让晓宇接进白雪阿姨。不久,晓宇的二叔发现了藏在山洞里的白雪,并把她抓进了牢里。孩子们都很伤心,怀疑是晓宇告的密。但是后来当他们知道晓宇的身世后向晓宇道歉了。孩子们和晓宇一起救出了白雪阿姨。但是白雪为了救晓宇,替他挡下了那颗子弹,牺牲了。

观后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想一下现在我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家庭,身边又是一个没有战阵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白雪阿姨他们相比我又是那样的矮小,真是自愧不如!我因该学习白雪阿姨舍己为人的精神。我因该珍惜这美好的一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现在仍就梦想着,自己也能和这样一群伙伴去经历同样一次冒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面对挑战,就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多么好的一次旅行啊。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4

陈念就像是一朵雏菊:她阳光、纯净,目标明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她在高考前只有一个信念:考上好大学,离开这座城市,带着妈妈开始新生活。所以即使面对欺凌,她也在苦苦挣扎,努力寻求办法,打电话报警,寻求小北的保护,并且一直告诉自己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但不幸的是,陈念的家庭很差劲:爸爸从没出现,妈妈为了养家倒卖三无面膜,骗钱被追债,远远的躲走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家,承受着这一切,她在遭受同学欺凌的时候寻求不到来自家庭的保护,独自一人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而且还要被动承受妈妈带来的附加伤害,在同学中间的不到一丝温暖,所以,面对愿意保护自己的小北,她义无反顾地和这个“小混混”“厮混”在一起,因为在小北这里,她得到了渴望已久的阳光,感受到了的梦寐以求的温暖,她不是把小北当恋人,而是一个让自己依靠的,给自己安全感的亲人……

小北就像是一枝仙人掌:他粗野、自由、放荡不羁、痞里痞气,他打架斗殴,信奉用拳头解决一切,他生在野外,没人关心,没人在乎,更得不到一丁点的温暖,甚至可以说凭自己的倔强在生活中苦苦挣扎,这种挣扎让人心疼……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生活怎么可以这样?反观他的家庭,我们也就找到了答案:父亲跑了,母亲因为带着他无法嫁人,也丢下他跑了。13岁,他就一个人生活。他也想读书,也想好好生活,可他首先的是要先活着。没钱上学当然就是辍学,年纪小没文化,又能有什么好工作?他成了一个混混,被打的多了,让他的人生信条变成了:“别人欺负我,我就一定要打回去!”

因为陈念的一次无意的救助,让他感受到被关注、被认可、被依赖;在和陈念的深入相处中,他找到了被关心、被牵挂的温暖,所以他义无反顾地成了陈念背后的“保护者”,他愿意当篱笆,把陈念这朵雏菊围起来,甚至在看到陈念被伤害后,这个被生活所欺压的男孩,几乎丧失理智;在得知陈念过失杀人后愿意替她扛下一切:你成功了,我才不算失败……

小北替陈念顶罪,所有人都觉得他傻。可他不是傻,而是因为他没有家。因为没有家,没有人爱他,所以当出现了一个关心他疼不疼的人时,他付出了万倍的回报,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护她,最终成了一个包庇犯。

再来说说施暴者魏莱,我觉得她就像是一朵罂粟花:外在美丽,内心邪恶。她看起来是一个就连眼神都“纯净”的乖乖女。成绩好,家世好,家里摆满了奖杯。可也是这样一个“纯净”的人,却自私、冷酷、毫无仁爱之心,不但是逼死同学的欺凌者,而且面临同学的因自己欺凌的自杀,不仅没有悔过之意,进而却把矛头对准了给尸体盖上衣服,并接受警察问话的陈念,甚至对追随自己的小姐妹也不放过,谁不听她的就收拾谁……小小年纪内心却如此阴暗,想想就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果必其然,从影片的叙述中,我们也不难分析出原因:因为复读,父亲一年都没和她说话了。就连死了之后,父亲在殡仪馆认尸之时也看不出任何的悲伤。而母亲对她的期望很高,也被她的乖巧骗了,女儿做错事后,警察找上门,她指责学校和警察,指责胡小蝶家庭教育不过关,心理素质太差。她爱自己的女儿,所以觉得自己的女儿永远不会犯错。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家中,魏莱就是被“冷暴力”的那一个,是一个“失败者”。所以在学校里,她试图通过欺凌别人来找回“自信”。她永远都是一副高傲的模样,扮演者那个“胜利者”,以欺凌别人来取悦自己,以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最终因为陈念精神崩溃失手一推,她却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生命戛然而止……

除了原生态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校园凌霸”这个问题上似乎也存在着问题:学校发现蛛丝马迹时的简单处理:班主任发现学生凳子上的红墨水,只是生气地问了一句“谁干的?”,事情曝光后学校只是撤换了班主任;学生明明知道同学在受欺负,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甚至在胡小蝶跳楼后,陈念都没有说出她知道的真相;“自杀事件”之后,学校只是给楼道装满了护栏,没有人深究背后的原因……

还有我们的社会:因为无人作证,证据不足,警方无法对那三名欺凌者提起诉讼,只能将事件送到教育局处理,而教育局选择的做法是:开除陈念的班主任,将三名欺凌者停课,但为了她们的未来,保留她们高考的资格。

面对这样的结果,陈警官也很无奈,他相信陈念,可他无能为力,他只能告诉陈念:“别再纠结于这件事了,这或许就是长大的代价。”

更甚者班里的学生因为换了老师而怪罪于陈念,甚至欺凌者被停课,被她们的父母打,学生们都觉得是陈念的错。

正是因为这一双双无形的推手,让被欺凌的孩子对成人失去信任,处理问题不计后果,出了事宁肯自己来扛……

影片看完,内心很沉重,也在不停地思考: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欺凌?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心存善良、仁爱,不欺凌别人?在平时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阳光般的关爱和呵护?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体谅?我们是否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孩子从我们这里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学做人上给与学生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关注到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不易发现的变化?在“校园凌霸”依然存在的今天,我们有没有教给学生有勇气说“不”的方法?我们有没有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依靠和朋友?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5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被火了,无论是演技还是剧情都非常受观众欢迎,是一部男女老少都值得观看的一部戏,虽然整个剧情中非常的压抑以及沉重,但这些问题就是在展现着我们如今社会状态,而男主易烊千玺在本剧中饰演小北更是演活了小说,他把那份对陈念的爱像是隐藏着,又像是不敢动!

如今这部电影票房已经是破2亿了,而且今天还是第二天,往后数量更是不可预测,易烊千玺这次总算是突破了自己,因为小北这个人设真的很不好演,更何况易烊千玺还是一个新演员,不管在表情上还是细节上他却处理都非常好,尤其是荧幕初吻献给影后___时,他自称没什么感受,因为他当时只在乎演技,他要把沉重感演绎出来!

不管是易烊千玺也好,还是___也好,这次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老戏骨般的演技,而且现在《少年的你》一些小细节也在网络上被揭开了,不揭开还好,揭开后貌似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原来陈念去上学路上的小雏菊是小北特意为她绑上去了,而陈念去小北家,是小北用“我们”来证明2个人的关系!

还一个让小编内心恐慌,就是开头演员胡小蝶跳楼的时候,当时的陈念正在听英语听力,而等你认真听清楚里面的英文的意思后,你会汗毛竖起,因为这个英语是在讲这个社会的无情以及人心,而英文大概意思就是:“这会是一个新的世界平衡,弱肉强食的平衡”,这压抑的.一段如果没有仔细看的话,真的是无法听得见到!

不过上面这些都是去二刷三刷的网友们揭开的,这些细节是我们都无法注意到的细节,当你们知道这些细节后,是不是也觉得特别的戳人,原来小北是多么的呵护这陈念,而这电影也再次让我意识到了校园凌霸的可怕事件,尤其是陈念抱住小北的那一刻,眼泪是真的落了下来,这一幕真的很激动人心!

电影《少年》观后感篇6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少年犯》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们感慨万千。下课后同学们纷纷议论他们的犯罪原因。看着那一个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穿着灰色的囚服,剃光了头发,带着手镣和脚扣,周围是电网。简直是让他们插翅难飞,如果他们没有犯罪,现在也会向我们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呢?是冲动,不是。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问题就出在他们不懂法律。“法律”这个词让人们想到的是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尊严,他就在这个社会上无法立足,而更何况一个国家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句话已流传至今,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的制定法律,人民也得遵纪守法,不能胡作非为。那他们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父母、亲人呢?影片中有一名中学生因犯罪被带走,他奶奶天天盼,日日哭,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哭瞎了。如果他们在做事前都好好想一想;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吗?这样做对父母有影响吗?如果他们能认真考虑这些问题,那就好了。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觉得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养成乱花钱、吸烟、喝酒、去网吧、迪厅等的坏习惯。我们要远离犯罪道路,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不和社会底层的小偷、强盗等人在一起。

让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改变坏习惯,不走上犯罪路。

《电影《少年》观后感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