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人物的事迹8篇
每一篇事迹都是我们成长旅程中的一部分,值得珍藏,通过写事迹,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明确未来的方向与目标,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杰出的人物的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1
“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残疾人认为自己没用”
记者:咱们工厂在疫情期间营业额还实现了增长,这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有没有扩招残疾员工的计划?
陆鸿:我平时有个爱好,就是买设备,然后把它改造得适合我们的残疾员工操作。每年投入几十万元,但有时设备买回来也没用。疫情期间,义乌一些企业的外贸业务停了,就有外贸公司找过来,我们的设备刚好能做,就发展了外贸业务。另外,疫情期间,我看电视上有人做口罩辅助带受到启发,就自己研发了一款,也卖得不错。我现在主要就是负责设备维修、改进、新品研发和经验分享。
目前,我们在各个平台总共有十几家网店,每天营业额大约五六万元,好的时候能达到十万元,也希望我们的生意能稳步增长,让员工放心在这儿干,也多带动一些残疾人就业。
我们厂里的残疾员工,有的就是过完年刚来的。我的员工总说要为我过生日,我经常说我要是60岁了还在这里干,到时候就一起给我过个大生日,小生日就不过了。这样的大生日我其实在梦里过过好几次,身边有很多残疾人为我过生日,我也希望厂里的残疾员工越来越多。
记者:一路走来,您觉得哪个阶段最难?
陆鸿:困难特别多,但印象中没有哪个特别重,因为我爱回顾爱珍惜,我分析发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再去想办法,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残疾人认为自己没用,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激励、帮助更多残疾人。有句话我说了可能会被指责,我还是想说,我觉得残疾人应该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再针对自己的缺陷想办法弥补,然后找到自己能做的事就先练,顺手了之后再反过来继续训练自己薄弱的地方。因为我原来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不觉得自己多残疾,是你们没有帮助我,针对我,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就“踩坑”了。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2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3
“他对群众很大方,就是对自己抠。”认识邱军3年来,华池县政府干部魏建飞这样评价自己这位朋友。
在华池,许多群众都深深地记着邱军的慷慨帮助。城壕镇余家砭村的王文正记得,儿子王志彤时常收到邱军嘱托妻子从安徽寄来的衣服、文具和玩具。南梁镇高台村的刘玉金记得,自己女儿读高三时一度心理压力很大,邱军经常来进行心理疏导,女儿上大学前还特意来看望,送了一部手机和一个行李箱。被帮扶户燕丽记得,一次邱军看到自己家里的电饭锅太老旧,第二天就买了一个,还亲自送了过来。
“每次买了东西,邱县长都亲自送过来。”王文正说,“一个大城市来的人,一个副县长,一点不嫌农村人,没有一点架子。”只有魏建飞知道,这位对群众大方的副县长,却把自己喜欢的皮鞋保存在手机相册里,一直不舍得买。脚上的皮鞋穿坏了,也只是花了10元钱,将开胶的鞋底扎了一圈。
2017年10月23日,邱军一大早就带着同事给深山里的孩子送去羽绒服和保温杯,随后走访调研,一直忙到天擦黑。回到乡镇吃饭时,邱军接到母亲打来的视频电话,问儿子生日怎么过的,这时大家才知道,这天是邱军39岁生日。当天,吃着师傅赶制出来的长寿面,邱军动情地说:“在家里有母亲念着,在华池有同志们想着,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而这,也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在距离挂职期满的最后40天里,邱军病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邱军惦念的依然是工作。在重症监护室中,他曾用发抖的手写下:把我写的自评报告交给集团,工作总结的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对明年资金使用要有个大概规划,县上要加强与中国化学沟通,做好老百姓的动员……
邱军不幸病逝后,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央企楷模”“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他在扶贫一线奉献青春的事迹,感动、激励了许多人,就如网友“大李”写道:“他把生命献给了异乡的人民和土地。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党员。”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4
今天,我学完了《邓稼先》这篇课文。起初我连邓爷爷是谁都不知道,可直到我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才明白,邓爷爷是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啊!《邓稼先》这篇课文让我感触良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邓稼先》这篇课文,主要赞颂了邓爷爷不畏艰苦,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这得从50年代的中国说起。
50年代的中国,任人宰割,科技落后,得不到发展,自然而然的成了被宰割的对象。但是,自从国外留学的知识分子归来后,中国,将要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邓爷爷当之无愧。邓爷爷回国后,立刻马不停蹄的着手研制原子弹。他与他的科研团队在空无一人的戈壁滩上进行着这个重要的实验。戈壁滩极其荒凉,黄沙漫天。可就算是再苦再累,为了自己祖国,值得!邓爷爷与他的科研团队不怕苦不怕累,就这样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年十月,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可邓爷爷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转手去研制氢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三年后,中国爆炸了第一枚氢弹!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意味着,中国,站起来了!
可我在想,邓爷爷做了那么多,他,不累吗?我想,肯定是累的,可这么做值得!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为了展现出中国人民不服输的气概,为了展露出中国人那不屈的傲骨!这一切,就算再累,也值得!
让我们看看现在,不也是一样吗?
我国陷入疫情危机,已经85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毅然决定前往重灾区武汉支援,随着他一起“逆行”的,还有许多有爱心的医护人员。那难道不危险吗,他们难道不累吗,他们,就不怕吗?
我也想着,那边肯定很危险,他们肯定累·,他们,肯定怕!但,为了能让祖国渡过难关再苦,再累,也值得!这就是奉献精神,这就是职业道德,这就是爱国情怀!
无论是邓爷爷和他的科研团队,还是钟爷爷与他的医疗团队,全都无一例外的奋勇拼搏,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国家有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们,把中国人民的不服输的气概,把中国人民不屈的傲骨,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在向全世界宣告:我中国,站起来了!
邓爷爷,钟爷爷,您们,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是所有人的骄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长大后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5
英雄,一个伟大的字眼,它所描述的人,平凡、勇敢、爱国,他们有着远大抱负,他们朝着自己远大抱负一点一点去奋斗去努力。邓稼先,大家一定听说过,他制作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能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心血积攒下来的。
有一次,他们制作的原子弹发射失败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邓稼先挺身而出,承担了所有的责任,但必须有人去找核弹头,邓稼先想都没有想说:“我做的,我知道,你们去了也白受辐射”,要知道核辐射是十分恐怖的,很有可能置你于死地。邓稼先也知道,可是他丝毫没有畏惧。
他就这样去了,并很快找到了核弹头,并捧着核弹头回来了,这也为他死于核辐射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邓稼先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岳飞,有一次,他硬要拉着自己的同事去拍照,同事疑惑不解,因为邓稼先特别不喜欢拍照了,朋友去了才知道,原来他们拍照的地点是岳飞的亲笔题字“精忠报国”的地方,邓稼先也梦想像岳飞一样报效祖国。最后,他在世界禁核之前,早早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制作。
也就是他去世的十周年后,中国便宣布了世界性禁核,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两弹之父”。“两弹元勋”,这是当时部长张爱萍送给邓稼先的素布题词,“元勋”就是对创建新中国有巨大贡献的人,难道这种伟大无比的人不能被称之为英雄吗?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6
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特别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9岁逃难到了重庆,每到夏天,放学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和横渡长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这件事给予袁隆平很多启迪:凡符合实际的“不服气”思想,不一定是消极因素,有时可以变成积极因素。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催他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也正是这种“不服气”的思想,在他科研实验中遇到更大困难时,总是给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高峰!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7
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学校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学校,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9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学校,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
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杰出的人物的事迹篇8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钱七虎参与到抗核武器爆炸作用的防护工程研究,当时我国为了抵御核武器爆炸冲击波,修建了大型飞机洞库,但是在实验中发现,爆炸之后存放在洞库里的飞机确实没啥事,但是防护门变形太大打不开了,飞机还是飞不出去打敌人,不利于我国反击。
其实钱七虎当时的政审不过关,他是黑帮的女婿,按理说参与不了这样的项目,但是他的上司都为钱七虎做政治担保,特批他参与这项项目。
钱七虎穿上防护服深入核爆炸区域进行研究,又仔细调查,发现防护门变形的问题主要是计算精度不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精确计算变形。
钱七虎当时决定采用最先进的有限单元算法,把一些结构分成很小的单元来计算,因为涉及的计算量实在是太大了,仅靠人工根本不可能完成,必须要使用计算机。
当时我国的计算机还比较落后,使用的是晶体管计算机,而且全国就三台,每台都特别大,一台计算机比一整个房间还要大。
使用计算机也非常复杂,当时有一本上机说明书,也就是操作书,就连专业人士看起来都像是天书,但是钱七虎花了2天时间就看懂了,而且把程序都做出来了。
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实在是太少了,而钱七虎又是外来单位申请用计算机的人,所以他只能趁着别人吃饭、睡觉的时候使用计算机,因为长期超负荷运行,钱七虎还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和痔疮,最严重时甚至无法坐下。医生建议做手术,但他想胃部切掉4/5人就要废掉了,最终采取了保守治疗,好在也慢慢好转了。
在钱七虎的主持下,我国在1975年就解决了防护门变形的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使用气动式升降门的方案,缩短防护门启闭时间,确保了当我们国家遭受攻击后,我们的战略武器的绝对安全,并能够立即进行反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