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读后感通用8篇
一篇深刻的读后感,往往是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为基础,展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在写读后感时,可以从角色发展、情节构建和主题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智慧读后感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智慧读后感篇1
如果知识是一片汪洋,那么它就是一艘轮船,如果知识是力量,那么它就是臂膀。它给予我知识,给予我力量。它就是我的好朋友---书。
贝多芬有《第十四交响曲》,我有《书的交响曲》,在众多音符中,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背囊》。
一重奏:读
我喜欢读书,但我最喜欢的是《智慧背囊》,在我的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十本一套的'《智慧背囊》,它里面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告诉我一个个大道理,故事引人入胜,常常使我进入忘我的境界,因为看书,搞出了许多笑话,有一天,我边看书边吃粽子,眼睛不舍得离开书一下,竟然把墨水当糖蘸着吃了,后果可想而知了……。
二重奏:用
?智慧背囊》教育我们做善事,要互相信任。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暑假前说好暑假要一起出去玩,可到了那天,天气热的像火炉一样,去不去呢?一向怕热的我犹豫着,突然我看过的一个故事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信任无价》,有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鸽子,每天都到广场上喂鸽子,鸽子们很信任他,常常停留在他的肩上、胳膊上。美术老师让同学们画鸽子,同学们知道鸽子听他的话,就怂恿他把鸽子带到学校当模特,他同意了,可是当他把那只小鸽子放回广场时,鸽子一看到他就飞开了,再也没有鸽子愿意落在他身上了。虽然他把这只鸽子放回来了,可是他失去了整个鸽群对他的信任。想到这里,我不再犹豫,顶着烈日来到了会合点,大家都来了,我们度过了暑假中最快乐的一天。
三重奏:思
读《智慧背囊》,我经常伏案沉思,故事里的人物努力学习、珍惜时光、尊重师长、开心和快乐的获取知识的精神让我感动,与自己和同龄人相比,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小皇帝”“小公主”能否勤劳节俭起来?整日对作业牢骚满腹的同学能否体谅老师的苦心?自暴自弃的念头是不是现在丢弃……
?智慧背囊》是本好书,这支交响曲是否动听?还犹豫什么,和我一道,走进书的世界,一起分享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智慧读后感篇2
近来阅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一书,颇多感触,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1850年写的《附录和补遗》中的一部分。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哲学思想,但早期的作品并不受到同行们应有的欢迎和理解,当然也不会得到世人认可和赞许。金子总是会发光,在去世的前几年,叔本华终于获得了他早应获得的名声。
书中讲述了,决定人生命运的根本区别在于三项内容: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和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的自身对于造成人们的幸福抑或不幸福会产生根本和彻底的影响,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亦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对人的幸福的影响仅次于人的自身。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是指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亦即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这些对人的幸福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微弱的。
我们应该爱护,培养和发展我们的自身,因为它是我们得到幸福的关键,对我们的幸福起决定性的作用。最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因为他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人如果他能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幸福就会想他招着手走过来。所以乐天派是幸福的,他们总能找到高兴的理由,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我们的幸福取决于愉快的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的体魄,会使我们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专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没有人会愿意像病人一样躺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度过他的一生,因为健康的乞丐比染病的君王幸运。叔本华认为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名声。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而我们就生活在这两者之间。当距离痛苦越远的时候,我们离无聊就越近,反之亦然。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痛苦,而无聊来自丰裕和安定。普通民众为了温饱和免于饥饿,和痛苦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富人却不得不面对无聊连续不断的袭击。
金钱之于人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人们总是夸大了金钱的作用,以至于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使用了一些卑鄙下流的伎俩。这样做的后果是幸福离他们越来越远,因为伤害了自身,与高贵的人格是背道而驰的,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尽管名誉对于我们的幸福没有我们的自身和拥有的身外之物更有优势。人们希望得到足够多的钱,好让他们的后半辈子免于因为钱而造成的不幸,然后疯狂地追逐金钱,当赚到的钱能让他们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们又有了新念头要让下一代能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于是又开始追逐金钱的行动。财富犹如海水:一个人喝的海水越多,他就越感到口渴。人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难以满足,因为他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总是在不断地膨胀。金钱可以为我们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的问题,还可以为我们生病时提供医药费和一些意外事故的花费。这也是金钱的真正意义。至于购买华丽的服装,闪着耀眼光芒的珠宝首饰,名贵的跑车,还有结婚祝寿宴请时铺张排场,都是浪费金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的幸福并没有多么大的好处。
地位、名誉、名声对我们人而言都是奢侈品,我们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更不要将它们视为生命的支柱。上述三者都是别人赋予我们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且可能随时被别人收回去。其实得到名誉并不难,只要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它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因为名誉的要求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事情。一旦你没做好一件事情,或者没去做一件本该有你去做的事情,那么名誉就会从你身边溜走,而且一去不复返。名声被视为名誉的孪生兄弟,名誉会死,而名声却永恒的存在。正因为得到后可以永恒的存在,所以得到名声是很艰难的,在得到它之前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贝蒂在《吟游诗人》中写道:高傲的名声殿堂闪耀在陡峭的山上,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显而易见,要得到这一奢侈品并非易事。很多做出过非凡成就,写出过卓越作品的人,在获得了他们应有的名声之前,就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人世。在他们做出非凡成就和写出卓越作品的年代,这世上并没有比他们伟大智慧和思想稍微差一点的评论家,更没有和一样拥有伟大智慧和思想的头脑。直到后世,诞生了天才,他们智慧和思想才开始被大众所知道了解,并且名声大噪。本书的作者还是幸运的,在他永远地闭上眼之前,世人就将显赫的名声赠予了他,尽管此刻他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已经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非常乐意使用和维护这种权利。但如何才能利用好这种权利,让我们从这权利中受益呢?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逃避的问题。从我做起,从人的自身开始,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发展我们丰富精神思想,锻炼出我们健康的身体。钱不要太多,但不需能保证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因钱的缺乏而受到干扰。地位、名誉、名声,我们不必强求,做好本职工作,热衷于自己的事业。做到了这些,你会发现,幸福的翅膀长在自己的身上。
智慧读后感篇3
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因为打字员的疏忽,把10打成了1。而5个人是分不了1个苹果的,所以注定这个题目是无解的。
可是学生们仍然写出了答案。
有一个答案是这样的:‘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因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分会留给奶奶的;但奶奶也不会吃,她通常会把苹果送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我;但我也一定不会吃这个苹果,我会把它送给每天在街上卖报纸的妈妈,因为妈妈每天在太阳下晒着,口渴的她一定需要这个苹果;但妈妈也不会吃的,她一定会送给爸爸,因为爸爸进城这一年来每天都在工地上干很累很累的活,却从没吃过苹果。
所以,我们家每个人都有会得到一个苹果。’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可没人想到。在家庭面前,每个人都把手里最珍贵的苹果传给下一个最需要的人,苹果在5口人的手中传给下一个更需要的人,可是自己还会得到苹果。人们用世俗的眼光看到的只是分到得苹果有多少,忽略的这5口人本身的给予。它会把这个苹果、还有其他的.物品继续传下去。
世界上最完美的也许是黄金分割线,但是在这种爱与爱的传递面前,它是微不足道的。这个小女孩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事,这并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钢铁城市的冷漠使得我们没有想起身边的温暖。
我跟作者一样对小女孩的想法给了满分。可爱的小女孩所描写5口人分到的不仅仅是苹果,她想到了亲情。
智慧读后感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孙云晓的《智慧之花》这篇文章,我对文中的两个小姑娘充满了敬佩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玛丽亚凭着自己的知识和勇气,救了五个小男孩的命,而六年级的.学生江雪,在自己和同学的利益受到侵害时能挺身而出,勇敢地把卖冰棍的人告上了法庭,利用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和同学们。她们的这些行为令我敬佩不已,比起她们来,我感到自己真的和她们有很大的差距。
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在小摊上买零食吃,给了我一点,谁知回家以后,我就有点拉肚子了。妈妈骂我,肯定是买的劣质食品,我本来想去找那家摊主,可是又害怕别人不承认,只好认倒霉了。现在想想,真是惭愧呀!
生活中会遇到的危险事件太多了,当你遇到这些危险事件时,你有足够的智慧去应付吗?有些人可能不经思考,莽撞地就去帮助别人或者面对危险;有些人可能会冷静地思考,运用生活中积累到的知识,帮助别人。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智慧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当别人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要去帮助别人,使别人脱离险境。
我们要当一个集智慧、勇敢、爱心于一身的人,才能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之花少受意外的摧残,健康平安的活下去。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懂得了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才能战胜困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智慧读后感篇5
在生活中,“懒惰”常常被人讥笑,“懒人”更是不受欢迎。而劝人勤奋的名言典故却数不胜数,什么“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更有“头悬梁,锥刺股等等”,人们以勤为荣,以苦为乐。但当我读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后,其中《懒人的智慧》一文却让我对“懒惰”有了新的认识。
文章别出心裁的将“懒”和“智慧”连在了一起。文中的“懒惰”是指那些讨厌吃苦受累,懒于无效劳动,不愿因循守旧,但是却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想出省时省力的懒办法,他们是聪明的“懒人”。其实,“懒人”的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懒得扇扇子,发明了电风扇;懒得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懒得收割庄稼,发明了收割机;懒得爬楼,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买东西懒得出门、直接在网上淘??“懒惰”激励了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懒人的智慧就在于懒得动手动脚,却勤于动脑用心。他们不是傻懒,而是善于想出懒的办法。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怎样学习“懒人”的智慧呢?有的同学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埋头苦读,却是事倍功半,成绩平平;而有的同学看上去学的轻轻松松,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我想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懒办法。他们是学习的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偷懒有时可以找到更好地方法,当你遇到一道十分复杂难解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先不要用麻烦的方法做,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读后感篇6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翻开了《智慧背囊》第五辑的第三页,读到了这样一篇故事,空姐由于一时的疏忽,忘记了给乘客倒水吃药;正当这位乘客要控诉这个空姐时,却把投诉信写成了表扬信,那是因为空姐的十二次微笑打动了他。
瞧,这就是微笑的力量,假如你在生活中能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微笑,给别人,或者是给自己,那么,这一天的生活也许会更加愉快。
当你在失望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失望也能变成希望。这个微笑,能让你如同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风雨中看到彩虹,在沙漠中找到水源那样充满希望。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心情马上会好起来。这个微笑,能让心中有个莫大的安慰。那把紧锁于心中的.锁会随微笑而打开;那块遮盖住开心的黑云会随微笑而抹去;那块压住心灵之愉快的石头也随微笑而消失。
当你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请你在每次见到别人都给别人一个微笑,以作为道歉。当别面对着你真诚的微笑,,他也许心中的怒火就被这些微笑浇湿了。
微笑,使陌生人感到亲切,使朋友感到安慰,使亲人感到愉悦。当你与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却以一个微笑作为打招呼,别人会感到亲切,也许这一天的好心情就因这个微笑而起。
微笑,是人类的春天。春天的风,春天的雨,一切是那么温和。微笑,也一样如同春天的风和鱼那般温和。
你给别人以微笑,别人回报你以友情,你什么也没付出,却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感情赙赠。
从此以后,我会——微笑着面对*谤,微笑着面队困难,微笑着面队坎坷崎岖的人生!
智慧读后感篇7
今日,我读了另一本《智慧背囊》,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好看。可最吸引我的是:放弃天堂的导盲犬。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要资料是: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马路时,盲人被一辆失控的大卡车撞死,导盲犬为了守护主人也一齐惨死在车轮下,他们一块儿去了天堂,天使让他们一个去天堂一个去地狱主人想让导盲犬去天堂他去地狱,可是主人的一片好心被天使误解了,天使让他们赛跑决定,主人慢慢的走,导盲犬跟在后面,天使认为可恶的'主人利用了这一点而稳操胜券,可是主人先让导盲犬到达天堂的门口,自我去了地狱,而导盲犬追随主人一齐去了地狱。天使久久的站在那里,喃喃的说道:我已开始就做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即使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就像导盲犬一样,为了守护主人不惜搭上自我的性命;在比赛中还一向守护着自我的主人;为了追随主人,导盲犬放弃了去天堂,而选择和主人一齐去地狱。我们不能够因为一句话而断定这个说话的人是好还是坏。天使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使盲人和导盲犬一齐去了地狱。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舍己为人,把好的东西留给他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智慧读后感篇8
沈君,别来无恙吧,近日读完你送我的小书,感触颇多,愿与君分享。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力作,正是此书让其晚年得享盛名,让更多人了解其独具一格的哲学思想。都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在我看来,他也有积极乐观的一面,本书虽名为“智慧”,其实是叔本华的“幸福论”,也可算作他的自传。精妙深刻的语言加上优美的、格言式的翻译令我大呼过瘾,读书时手中的笔从未放下,基本上每一天都有勾画。
开篇老叔就指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
人的自身 。即在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及其潜在发展。
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 。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
人向其他人所显示的样子 。即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人的看法又可分为名誉、地位和名声。
对于这三个因素的轻重排序,老叔的结论是: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的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他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或痛苦首先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
这么棒的开头一下就激起了我阅读的欲望,历经数十个日日夜夜,床上、厕上、火车上,这本书陪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旅程。
第二章老叔同志花大力气论述了“人的自身”,强调人应该注重内心修炼和个性培养,尤其要不懈提升、积累精神财富。书中的一句话特别合我胃口——“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的原因,原因就是:他就是一个愉快的人。一个人的这种愉快气质能够取代一切别的内在素质,但任何别的其他好处都不可以替代它。我们应该把获得和促进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随后老叔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建议大家都“动起来”。他本人常年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定居法兰克福后,无论刮风下雨,每晚都牵着他的狗儿出外散步。本章结尾部分有一个发人深省、振奋人心的结语:“当一个人注定要把自己的精神印记留给整个人类,那么,对这个人就只有一种幸福或者一种不幸可言——那就是,能够完美发掘、修养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得以完成自己的杰作。”这其实是作者本人真实的内心独白,才华横溢的叔本华在29 岁即完成了开宗立派的巨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但直到60 多岁才为世人所称颂,如果没有那样强大的心理暗示,他怎能坚持那么久?这让我想起了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 创作手记》中的一段话:“在狂热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主要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什么?那就是认定你在做一件对你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工作,甚至是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不论实质上是否如此,你就得这样来认为。你要感觉到你在创造,你在不同凡响地创造,你的创造是独一无二的;你应该为你的工作自豪,就是认为他伟大无比也未尝不可。这不是狂妄。只有在这种‘目中无人’的状态下,才可能解放自己的精神,释放自己的能量。应该敢于把触角延伸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敢于进入‘无人区’并树起自己的标志。……照耀你的世界的光芒应该是你自己发出的`。”沈君,让我们一同发掘并释放自己的突出才能吧!第三章老叔介绍了“人所拥有的财产”。
第四章大篇幅论述了“人所展现的表象”,对我启发最大。老叔悲观地说:“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扪心自问,我又何尝不是呢?所谓的“通过提升自身影响力、帮助别人以实现个人价值”,说到底也是自己的虚荣心作祟吧?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导致人不能平静地生活、工作、学习,从而不能为自己而活!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接受真实的自我,不畏人言,坦荡荡勇敢选择要走的路、要过的生活。到那时候,内心的幸福就如期而至了。有一句话与你共勉:“具有价值的不是名声,而是藉以获得名声的东西——它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以此获得的名声只是一种偶然意外而已。……例如我们羡慕一个伟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被那些缺乏判断力、经常受到迷惑的大众视为伟人,而是因为这个人确实就是一个伟人。他的最大幸福并不在于后世的人会知道他,而在于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那些耐人琢磨、值得人们永久保存的思想。他的幸福是被自己掌握的。”
第五章“建议和格言”是本书内容最多的部分。在本章里,老叔表现了自己悲观、现实的一面——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本章以小节的形式列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犯的毛病,如嫉妒、不能节制欲望、过度劳作等等。老叔对每一个问题都做了精当的评论,但因为内容过分接近现实,读起来如同“卡耐基论人性弱点”那种教人为人处世的成功学著作,略觉反感。
第六章“人生的各个阶段”是本书的完美收官。老叔大声疾呼把握现在——“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不必太未雨绸缪、思考遥远的未来,也不宜总是如闺怨的少女般怀念再也回不去的过去。“不管我们能够生活多长时间,我们都只享有那不可分的现时此刻,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沈君,让我们都过好每一天,享受此时此刻此岸的生活,但也不能在温柔乡中迷失自我、忘记使命——“生来就注定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从青年时代起就在内心秘密地感受到了这一事实。他就会像建筑蜂巢的工蜂那样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临近结尾,我想缅怀一下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他让我重新认识哲学的魅力,哲学是平易近人的、属于每个人的学问。正如他在教授第一堂哲学课时所说:“在康德以后,很快就冒出了尽是玩弄字词的诡辩者。他们乱用莫测高深的字词,把他们时期的有思考能力的人弄得烦腻和厌倦,把这些人吓得从此远离哲学,不再信任这种学问。但现在,某一更具思想能力的人将会出现,使哲学重新恢复其荣誉。” 终其一生,叔本华都近乎顽固般坚持这一原则,从不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始终忠实于自己,为人类写作。1860 年9 月20 日,72 岁的叔本华在书房与世长辞,孤独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密友格温纳献上了如下致辞:“对于自己要完成的使命,他怀着铁一样的信念。在那漫长的、不公正的默默无闻之中,他从不曾偏离其崇高的孤独路径半步。在自己选定的事业中,他真可称得上恒兀兀以穷年。”
沈君:前路漫漫,风云变幻,仕途艰险,使命永驻。作为四年室友,我对你怀着深深的感谢,借此机会送上你毕业前给我的祝福:人生的智慧在于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能幸福愉快地度过。愿君无论身处何环境,均能坚守自己最真实的内心,制止最原始的欲望!
愿幸福与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