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事迹材料7篇
事迹材料中的感人故事和感人场景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梦想和希望,激励人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优秀的事迹是一种激励,激发我们拼搏奋斗,永不言败,追求更大的成功,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留守儿童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1
小张,男,现年12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
小张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他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他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他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他能很好的适应独立的生活,在家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坚强地为家庭撑起一片天,是一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诚实正直,做讲道德的中学生。
在学校,他乐于助人,哪位同学需要帮助,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抢在前面;在家里,他除了做好自己的事,还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在社会上,他总是会利用假期与同学结伴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因此,他总是受到大家的好评,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同学加入了“讲道德”的队伍中。
二、刻苦学习,做爱学习的中学生。
小学时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学后,他又积极调整学习态度,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中学学习中。无论是主科还是副科,他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他并不畏惧,还总是笑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受过压力的弹簧才能弹得更高!”正是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在各科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标兵”。
三、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小张同学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会全力以赴,朝着目标奋斗。他不仅自己成绩优异,还想方设法让全班一起进步,一切都为了班级考虑。有时候早自习,他会主动带领大家,高声朗读课文。遇到难题,都是勇于面对,努力解决,从不逃避。他会给自己定期制定生活计划或者学习计划,力争每段时期都有所进步。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相信他能够保持一贯的优良作风,并把它带到同学中去,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正因为有了坚定的梦想,才会收获硕果累累,正因为有了执着的追求,才会更加相信自己。小张同学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在浩瀚的学海中奋力遨游。用正直与善良为歌,以阳光和快乐为曲,弹奏着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青春乐章;他用理想和追求做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正书写着一张留守儿童多彩的人生画卷。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2
小李,是远离义县县城110里偏远山区的一名一线教师,任班主任工作20年,关爱留守儿童、注重家长正面管教培训、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团训,让她的农村教育之路越走越坚实,在全县享有很高声誉。
2016年获得锦州市科研科普先进个人;2017年参加了为期三年的辽宁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2018年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实验教师;2017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2018年7月所教班级被评为锦州市“先进班集体”, 2017年9月获义县人民政府优秀教师,2018年1月被锦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锦州市基础建设年先进个人”,2018年9月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教师”;2017年当选为县级人大代表。
无怨无悔 甘于奉献
每一个假期,小李老师都向学校、教育局报备为留守儿童无偿补课。十几年如一日,利用假期为200余人次留守儿童义务无偿辅导功课。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她叫池子怡,一年级入班时,其父母外出务工,由70多岁的奶奶监护,由于隔辈人的溺爱,这个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就连整理书包都不会。每天下班后,李老师就去她家看看,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给孩子的母亲打电话沟通,在李老师的劝说下,母亲放弃了打工赚钱,回家看护孩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到寒暑假,李老师让所在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自己家里去,为孩子们免费补习15天功课。这样做,能使家长腾出时间干一些农活,减少了补课的开支,孩子又学到了知识。刚开始有的家长补完课给李老师发红包,李老师婉言拒绝的同时告诉他们放心,她会努力教好你们的孩子,为留守儿童尽一点微薄之力,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不忘初心 拼搏进取
2017年由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李老师被评为镇“师德标兵”,并作为典型在班主任大会上作了题为“师德铸师魂”的报告。报告后,全镇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让班主任承担一份职责,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妈妈”“代理爸爸”。全体班主任齐心协力,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的引路人。由于学校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问题学生”发生着的巨大变化:在学校的特长生中留守儿童占20%,在学校的各类表奖中留守儿童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关爱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2017年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
心理健康 持续护航
李老师所在班的家校共育范例,是学校以至于全县的典型。针对家长和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李老师及时把脉问诊。商浩松是班里的一名特殊儿童,坐不住板凳,不咋爱学习,经过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是非打即骂,孩子不愿意学习,有时候不愿意回家。李老师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指导给家长一些养育工具(和善而坚定、花时间训练、陪伴式倾听、特别时光等),并且定期发给家长学习资料,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给家长进一步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有了变化,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了,在家也与妈妈少了“战争”。家长体验到有方法的教育带来的喜悦,现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5月份,学校“家校共育研讨课堂”将在全县做示范展示。
人大代表履职 示范引导
李老师还是一名认真履职的县人大代表。组织的信任,让她倍感肩上担子的重大。在学校看到太多的孩子因为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能以身示范,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走下坡路。她便利用休息时间走进各村与妇女主任联系,对在家的妇女作“远离不良嗜好,做合格妈妈”专题宣传活动,得到县、镇领导的高度评价。铁河村有一位家长,孩子上学的时候就到麻将馆打麻将,孩子在家时候就盯着手机玩麻将,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不管不问,有时扔给孩子一个手机,手机代替了母亲的陪伴,孩子的成绩直线下降。为了能够给这名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李老师多次找到妇女主任一起劝说家长,刚开始不理解李老师的做法,冷言冷语,经过多次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讲道理,最终使其明白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3
郝xx,女,xx省xx县xx中心学校八(1)班学生,老师的得力的好助手,同学心中的好榜样,爷奶赞扬的懂事好孩子,在他身上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勤奋。
由于家境贫寒,她的父母很早就外出务工,由于爸妈忙于工作,小时候的她就留守老家跟爷奶相依为命,郝文静自幼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把她带到江西无锡,在当地的xx小学读完了小学,20xx年9月上初中了,她转回了家乡继续完成学业,从此又开始了留守生活,作为留守儿童的她两年间只能通过电话和父母交流沟通,她在家听爷奶的话,并经常帮助爷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刚到xx中学的郝xx还不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她从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胡总乡中心学校学生“十不准”规定》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起,热爱班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为同学服务,积极为班级做贡献。处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做老师的好助手,做同学的表率和榜样,热情为同学排忧解难。渐渐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课堂改革,逐渐脱颖而出。
郝xx同学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品学兼优,自20xx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20xx年9月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她积极带领全体团员认真按时完成学校团委交给的各项任务,按时交纳团费,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各次团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雷锋活动,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美德模范”。
郝文静同学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坚持做好预习,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思考,加深对功课的把握;上课时,严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课下,及时复习功课加以巩固。她的学习灵活多变,从不是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是把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加强理解记忆。她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并经常帮助其他同学,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影响和感召其他同学,时时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同学们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xx中心学校学习的每学期里都被评为“校园十佳学生”、“学习标兵”、“三好学生”。
郝xx同学兴趣爱好广泛,酷爱读书。名人传记、科学读物、历史故事等课外书籍读了数部。同时认真记笔记,及时写读后感。同时喜爱书法、绘画、音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少年宫举办的多项活动,积极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轻轻松松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现在郝xx同学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普通话、隽秀的钢笔字、优美的课堂展示、动听的朗诵声音、耐心的释疑解惑、融洽的师生关系、诚信的为人处事,深受全班同学及各科课任老师的一致赞誉,也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重用。20xx年11月28日在xx中心学校举办的xx省第十届教育年会上,她作为学校小导游带领客人们参观了学校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学校的全貌,他精彩的演讲深受客人们的一致好评。20xx年12月6日出席了共青团xx县第十五届团代会,成功的表现受到了胡总乡共青团委的表扬。
郝xx同学是一位德能并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多次在不同的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
20xx年、20xx年、20xx年,连续三年被xx省xx市xx镇团委评为“镇优秀少先队员”;20xx年4月荣获xx区教研中心举行的“小学课文朗诵比赛二等奖”;20xx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立项竞赛活动荣获“20xx年度xx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xx赛区三等奖”;20xx年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读写大赛xx选拔赛中荣获小学组县级二等奖;20xx年12月在xx小学生“xx杯”英语小报制作比赛中荣获特等奖;20xx年12月在xx市“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xx年6月1日被xx市xx中心小学评为20xx--20xx学年度百名好少年(儿童)“艺术小明星”。20xx年在xx中心学校“争做小陶子”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第八届英语演讲比赛”获一等奖、“第十二届师生个人技能展示”中获绘画第一名硬笔书法第二名、获xx中心学校“三好学生”和“校园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20xx年荣获xx县第六届全县青少年书信大赛三等奖、xx县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赛初中硬笔字组三等奖、被评为xx县优秀共青团员。
作为留守儿童,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郝xx内心藏着同龄人无法体会的酸楚。然而,她却以自己所作的一切证明着一个当代中学生的坚强和勤奋。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4
梁平县龙江村位于海拔近千米大山里。片中主人公姐姐七岁、弟弟五岁。他们的母亲三年前因山乡偏僻、家庭贫困离家出走,父亲因全家生存压力长年在外务工。由此,这个家里就只留下小姐弟相依为命。
没有父母的日子,他们学会了独立。每天天不亮,姐姐照早早起床生上火炉,顾不上做早饭就带上还未入学的弟弟到十多里外的村校上学,却总是迟到。姐姐上课的时候,弟弟游荡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姐姐期盼这一天的课程早些结束,弟弟期盼姐姐早些放学。时间在他们身上变得缓慢和难熬。
平时上学读书,小姐弟俩显得异常忙碌,一日三餐没有任何保障。只有在周末,稍有时间的姐姐总是想方设法让弟弟吃好。然而,由于父母没有尽到责任,家徒四壁,米和柴就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当姐姐煮熟好心人送的南瓜改善生活的时候,挑食的弟弟却不懂姐姐心思,哭了。
没有任何人照顾,没有经济来源。让聪明的弟弟入学变成一个梦。刚读小学二年级的姐姐义无反顾的当上了弟弟的启蒙老师。每个周末,是姐姐学校放假,却是弟弟在家读书的日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姐姐由于平时分心照顾弟弟,成绩不尽如人意。学校散学典礼返回路上,弟弟由于又饿又冷,在雨雪中哭闹,让姐姐伤心和无奈。回家后姐姐拨通父亲的电话诉苦,没想到却遭来父亲的指责。让姐姐更难受的是,父亲曾经允诺的电子琴在成绩单上化为乌有。其实,关于父亲的其他承诺早已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春节快到了,姐弟俩期待着父母能回家一起过年。可大年三十了,妈妈杳无音信、爸爸没有兑现回家的承诺。失望的弟弟哭闹着找姐姐要爸妈……除夕夜,电视里的热闹非凡地春节联欢晚会,勾起了姐弟对父母的思念。弟弟忍不住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给父亲拜年,并问他何时才能回家。得到的答案依旧是过几天才能回来。这个“过几天”,或许又将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5
为进一步贯彻我校关于留守儿童帮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班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本班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本学期开始并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取得了如下成果。
一、基本工作情况
1、掌握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其父母的联系电话和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做到一个学期至少与他们联系三次以上;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二、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我及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倾入真情,换回童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于是我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充分发挥班级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四、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的,他们有了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主动告诉我,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6
一、高度重视,努力营造关爱氛围
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基于这种认识,插花一学区幼儿园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深入开展了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举措,营造关爱氛围,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等问题,在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倍加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快乐地成长。
二、开展关爱活动,享受家的温暖
学校、家庭、社会是儿童生活的三个重要场所,三位一体能整合资源,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合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加强了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实现关爱的化。我校具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依托家长学校促进学校、家庭教育的互动。我校教师在原来家访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现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增进了解,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有效地教育好“留守儿童”,注重指导监护人加强对儿童德育的培养,这对“留守儿童”良好品德、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了解每位留守幼儿每天的思想动向、表现情况,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便跟踪管理。使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员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教师和家长的双向沟通。
3、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家访或与留守幼儿的代理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老师姚经常与留守幼儿现在监护人联系,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一体化。幼儿园的教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当儿童的“代管家长”,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为这些孩子营造“温馨家园”,向他们传递无限亲情、无限的爱。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交往、生活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鼓励留守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独。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5、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6、除了在教学上尽一切办法,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我们还必须看清,留守儿童虽然缺失了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成为特殊的群体,但学校应该成为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应该使他们成为“特殊”的“普通”学生,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习上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给他们更多展现的机会。
7、是要强化安全教育,首先坚持每天安排教师将留守学生护送到安全路段。确保孩子们平安无事,也让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
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往往正时缺乏了亲情的沟通和交流,才导致意识的变化、情感的错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强亲情的沟通,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促进沟通。从而集众家之力,推动我校留守儿童工作。让亲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母爱永驻孩子身边。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篇7
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中心学校,有一位默默在乡村小教讲台坚守三十多年的女教师小袁。每当提起袁老师,不仅是本校师生,还有各届家长无不对袁老师交口称赞。
小袁老师于1986年毕业于望江师范学校,副高级教师。在三十余年教学里,她执教的数学课,寓教于乐,学生易学、乐学,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致家长们都以孩子能成为袁老师的学生而感到放心和骄傲。袁老师不仅书教得好,师德也好。她性情温和,整天总是乐呵呵的。她常说,做一名乡村教师是很幸福的,呼吸着清鲜的空气,欣赏着田园风光,陪伴着淳朴天真的孩子成长,她已经很知足了。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
及时雨,浇灌一朵朵弱小的花
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有限,在乡村学校,经常会有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每当遇到这样的困难学生,袁老师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袁老师班上有一位名叫袁丽的女同学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她的母亲是一位盲人,父亲是她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因为父亲挣钱既要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又要供两个女儿上学,家中始终是负债累累。20xx年秋天,袁同学的姐姐完成了学业,找到了工作,她的家庭经济状况终于日益见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春,袁同学的父亲突然病倒,到医院检查,肺癌晚期,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袁同学的姐姐只得通过网络筹措药费。袁老师捐了600元,还发动亲朋好友伸出援手,希望能给袁同学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安慰!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弱者。20xx年暑假的一天傍晚,袁老师刚刚吃过晚饭,手机响了,是袁同学打来的。孩子边哭边说,她的母亲在县医院住院。袁老师放下手机,难过极了,失去父亲不久的袁同学,现在母亲又病了,这可怎么办?孩子这个时间段给她打电话是在向她求助。她心急如焚,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家人,并表示现在就想去医院看看这孩子和她妈妈。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可县医院离她家有六十多里地,天色已晚,家人不放心。最后,她在儿子的陪同下乘车赶往了县医院。他们在内科病房的走廊尽头找到了袁同学和她妈妈。袁同学扑在她的怀里抽泣不止,她也心疼得泪流满面。袁老师安慰着母女俩,将带来的1000元现金放入孩子的手中,并告诉孩子不要担心,老师一定会做她的坚强后盾。袁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袁妈妈住院期间,袁老师一直出钱出力,照顾好袁同学的饮食起居,直到袁妈妈康复出院。
像慈母,呵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乡村学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心智有障碍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袁老师觉得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她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为人师”,更是“为人母”,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残障孩子。
他,身患残疾,腿脚不便,而且口齿不清,每天蓬头垢面的,衣服从来没有干净的时候。他,无父无母,身世悲惨。他就是袁老师班上的蔡良才。听他以前的老师说,因为一场大火,他的父亲被烧成了残疾,因此娶了个傻女人,那个傻女人就是他母亲。父亲靠打点鱼,捉点泥鳅养家糊口,母亲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他本来还有一个完整的家,可就在前年,父亲身患绝症,撒手人寰。他的“傻妈妈”也不知踪影,而他只能由年过七旬的爷爷抚养。爷爷年纪大了,还要种点庄稼,根本没有多余时间来管他。他自己又是这个样子,所以同学们唯恐避之不及。
袁老师接手该班时,第一次与同学们见面,蔡良才情绪激动,用含糊不清的话语重复说着:“我不要你。”下课后,袁老师在办公桌前沉思良久,怎样让这个孩子尽快地接受换老师的事实?怎样让他也喜欢自己呢?袁老师决定付出更多努力,用爱心来感化他,让他接受新老师。
袁老师尝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她经常找来蔡良才谈心、交流,在生活的细微处关心他,时刻留意他的身体、情绪状况,给予慈母般的关爱。她特地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让我走近你”,让同学们体会残疾人的苦楚,聆听他们心灵深处的呼唤。那次班会过后,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再孤立蔡良才,而是给予他很多的帮助。天气冷了,袁老师又和办公室同事一起凑钱为蔡良才购买过冬的衣物。渐渐地,一颗冰冷的心被融化了。有一天,袁老师跟他聊天时,他突然对袁老师说:“我喜欢你。”
有一次,袁老师因身体不适去看医生了,小良才没看见袁老师的。身影,四处寻找,下课就来办公室问。袁老师回来后,老师们都笑着对她说:良才已经离不开你了。从“我不要你”到“我喜欢你”再到“离不开你”,师生之情逐渐在发生变化,袁老师对小良才一如既往地关爱,小良才对袁老师也越来越亲近、依恋。袁老师用爱心为小良才撑起了一片蓝天。
倾注爱,决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作为班主任,袁老师尊重、关爱学生。她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哪位同学稍有不适,她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哪位学生有了负面情绪,她总是积极了解原因,帮助解除心结。在袁老师班上曾有一个男生是出了名的淘气包和后进生。这个男生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母亲去了外地,几年没见一面;父亲也去了外地打工,他自幼就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儿童。袁老师通过家访了解这位男生的具体情况后,仔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上带来了巨大创伤;父母都不在身边,给孩子的陪伴与关心不够;爷爷性格比较古板,说话语气和表情都比较严肃,缺乏母性的温柔与细腻。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听到孩子的负面消息常以批评教育为主,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较强。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爱,尤其是母爱。所以,袁老师决心用爱去感化他。平日里,犯了错,袁老师总是找他谈心、耐心教导,时时关注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他树立信心。“六一”儿童节,袁老师买了笔盒送给他做礼物;假期来临,总要送上几本书,鼓励他多阅读;她一方面积极与爷爷、奶奶沟通,提醒家长对孩子要多关爱少批评,平时要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她决定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他。袁老师鼓励学生们主动跟他交朋友,发动班干部帮助他,用集体的温暖来影响他。几年下来,这位男生有了不小的进步,成绩也提高了。
在乡村学校,像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这些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家庭情感的缺失,在学习上也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与帮助,所以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兴趣,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袁老师班上就有好几个留守儿童,为了切实帮助到这些孩子,袁老师除了给予更多的关爱外,还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这些留守孩子辅导功课。袁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在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话、手机向她请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孩子们答疑解难。就是这样,袁老师想尽办法,尽量不让一个留守孩子掉队。
严律己,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工作中,袁老师诚信守纪、爱岗敬业,有着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育学生时,袁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即使名声在外,她也始终没有忘记时刻充实自己的信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勇于创新。20xx年7月,她撰写的论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乐教乐学》获县级二等奖;20xx年6月,论文《数学作业设计初探》获市级三等奖;20xx年7月,论文《让数学与生活联姻》获县级三等奖;20xx年7月,论文《自我检查的好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获县级一等奖;20xx年6月,论文《让爱滋润他的心田~一个问题学生》获市级二等奖;20xx年7月,论文《乡村教师的幸福》获县级二等奖。她多次获得镇、县、市级“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她所带班级也多次荣获校、县级“优秀班级”等荣誉称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她——小袁,一名有着简单幸福的乡村女教师。坚守乡村教师岗位三十余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家乡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