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的作文8篇

时间:2024-05-31 11:51:04 分类:作文大全

不少人觉得写作文是一种负担,但只要找到写作的乐趣,就会变得轻松起来,作文能够激发我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指导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指导的作文8篇

指导的作文篇1

1、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观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2、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观书看报阅观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观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3、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4、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拓展资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指导的作文篇2

想象有多方面的作用:透过想象能够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能够开拓思路,推动构思;能够突破时空界限,重现历史,展现未来;能够大胆虚构,塑造新颖生动的形象,让我们与名人对话,让文学形象“活”起来;还能够让自然万物开口说话……总之,作者主观的虚构、想象能够增添文章的神奇色彩。

1、推测想象

在《道士塔》中,余秋雨对王道士粉刷壁画的描述就是典型的推测想象。作者首先望见的是已经被粉刷的墙壁,然后推测想象出王道士干活的情景和当时的心态。

2、超时空想象

想象,能够突破时空、重现历史、展望未来。因此从想象的时空角度,能够把想象分为:追述式想象和幻想式想象。

(1)追述式想象,就是把过去的物、景、人事写的仿佛如在眼前。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的诗句就是追述越王过去宫殿的繁华景象的。

(2)幻想式想象就是将未来的人事设想得好象已经摆在眼前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就应如此,将来可能是事实的。

3、假设想象

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大胆的假设想象。在写作中,假设想象也是经常用到的。《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假如不让马谡守街亭》、《假如路瓦栽夫人当初没有丢掉项链》等等都是假设想象。

(1)换位想象,即换取原先事实中的人物,事件来进行想象。对于换位想象,广大同学就应熟悉,实际上从小学开始,就写诸如“假如我是班长”、“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之类的作文,这种主角的换位让我们抛开真实的自己而转成别人,让一些本来不适合我们主角的话语借别人的口讲了出来,获得新的感觉。

?我若为王》也是换位想象,虚拟假设的成功范文。作者换位设想自己如果是“王”,则妻就是“王后”,儿子就是“太子或者王子”,女儿就是“公主”,亲眷都是“皇亲国戚”,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圣旨”,他的任何欲念都将“实现”,他将“没有任何过失”,所有的人都将对他“鞠躬”“匍匐”,都转成他的“奴才”,这种奇思异想,把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否定巧妙地表达出来了。

(2)拟人想象,就是让一些动物甚至没有感觉的植物来开口说话,来到达意想不到的效果。拟人想象能够无所顾忌,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可能转成可能。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能够说是拟人想象的成功运用者,他在名作《地洞》中,就透过一只老鼠打洞的心理的展示,反映了现代人生存中的不安全感。

指导的作文篇3

著名哲学家王尔德说:“我时常追随父辈的脚印,结果却迷失了自己。”确实,在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只有大胆出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有中国“零售大王”之称的马云说:“背对万人驰行,自然万里独一。”他敢于打破常规,勇敢创新,采用新的运营模式。坚持用“倒立”的观点看人,使“淘宝”旗下的“阿里巴巴”在初出茅庐时就超过老牌劲敌ebav网,他本人更是名利双收。独特与出格的思维使他成功了。国家如此,公司如此,个人亦如此。余秋雨常常吸收新异奇特的想法,从另类的角度看问题,并将之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文章使人读来有一种超脱与明澈的感觉……可见,只有敢于出格,独树一帜,不为生命中狭窄的'“巷口”所局限,才能长久发展。走出“巷口”,正是走向辽阔世界的开始。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悲剧的发生正是没有逃离这宿命般的魔咒?传奇才女张爱玲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唯有临摹。”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因为没有长远的目光。更没有对生命的出格付诸行动,最终只留下了令人悲悯感慨的一生。墨守成规,亦步亦趋,就注定会被时代淘汰,与成功无缘。只有走上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才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

斯特里马特用阳光中的微尘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不拘地移动,才可能永恒地存在;村上春树用山野的鲜花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任意地绽放,才可能有繁华的春天:大仲马用乱石中的珍珠诠释出格的生命,唯有改变局势,才可能脱颖而出。所以,万千世界里,不能让风沙掩盖了自己,只有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才可以使灵魂出格,在人生的高地里出奇制胜。

罗素认为,出格之人创造世界,保守之人繁衍种族。当生命之帆落满风尘,唯有打破常规,大胆出格,才可使其在桃华柳密处觅得小径,在大江东去时华丽转身,在万径人踪灭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中心明确,笔力集中,论据充分,语言有张力,且能进行理性思考,体现了一定的写作功底。

“出格”是个多义词,文章未能很好地破题,论证语段只是散乱无逻辑的排列堆砌,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语段开头缺少导入句,给读者以突兀之感,且个别语段分析事例时游离于中心之外。

对策

1、破题。“出格”是个多义词,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将论点确定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这样,文章的中心便明确了。

2、理清思路。先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打破常规呢?分解理由为二:

一是只有打破常规,才能给事物注入无穷的活力;

二是墨守成规只会阻滞事物的发展。这样一正一反,理由充分。

再说一个“怎么办”:“出格”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不是无理由的包容,而是一种打破常规、特立独行的行为。这样辩证分析,凸显理性光芒。

3、给论证性的语段加导入句。或名言导入,或理性阐释,避免事例叠事例,使语段开合有度。

指导的作文篇4

我期待已久的元宵节终于来临了,吃过团圆饭后,我们一大家子人便走向烟花燃放的地点——北区。

由于换了新地方,我们不知道具体位置,不知不觉到了一个死角,只听耳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原来不等我们抵达目的地,烟花都开始“跳舞”了。我们只好在荒山野岭看着,旁边有一座古老的房子,让我们不寒而栗,还好有烟花的陪伴,温暖了我们的心房。

最先迎接我们是如“瀑布”般的烟花,“瀑布”喷涌而下,虽然我们距离烟花燃放地点很远,但感觉巨大的“瀑布”迎面而下,好像就要落到我们身上。“瀑布”消失后烟云飘绕,添加了节日的气氛。

弟弟妹妹提着灯笼在那里“哇塞、哇塞”的赞叹烟花的美丽。过了一会,突然,他俩的尖叫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你们快看,是降落伞!”只见降落伞“嗖”的一声窜上了天空,随着豆子裂开似的“噼啪噼啪”的响声,空中展开了一朵朵灿烂的烟花,接着就出现了许多红绿相间的降落伞。弟弟妹妹很快又转喜为忧:“哎,要是我能接到降落伞就好了”。一个一个降落伞闪着光芒降落,就像一条条毛毛虫,最终它们被一幢幢房屋掩埋。

接着,传统的烟花又开始了。一束烟炮直冲向天空好像要穿透云层,只听见“咚”的一声,一张巨大的“天罗地网”向我们扑来。落到半空时,那张神奇的大网却又像流星雨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老鼠”也是颇为精彩的传统烟花节目,一只只在鞭炮里藏了很久“小老鼠”“咻”的窜上了天,急不可待迸发出来了,消逝在空气中。

一朵朵烟花,一束束烟炮,就这样不断的绽放在空中,随着时间的流逝,烟花结束了,元宵节也将离我们远去。我们却回味着美丽的瞬间,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指导的作文篇5

大道至简,奋斗为要。“人”字只有简单的一撇一捺,但“做人”却蕴含着一生一世的哲理,奋斗就是贯穿其中的主题主线。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个人的成长如此,美好的生活如此,伟大的事业更是如此。在历史长河的每一个时期,在广袤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挥洒汗水、不懈奋斗的人们,到处都留下了奋斗者披荆斩棘的光辉足迹。有了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浴血奋战,才有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傲立世界东方的昂扬姿态;有了袁隆平院士“要做一粒好种子”的无私奉献,才有“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万家粮足;有了“十年寒窗磨一剑”的冥思苦学,才有“一剑霜寒十四州”的苦尽甘来。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要幸福就要奋斗!奋斗就是遇见更好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不二法宝。

沉潜方能飞跃,厚积才能薄发。奋斗是艰辛的,更是长期的、曲折的,就像写“人”字,必然要经过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一样,奋斗也要经历量的积累、向的校准、质的飞跃等阶段,且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各有状态,呼唤着我们抓住与之相对应的重点、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姿态。

从人生的时间线来看,青年学子犹如破土的幼苗,正处在“逆锋起笔”阶段。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扎根在知识的海洋,博观约取、雅通古今,学思践悟、温故知新,拓展视野、格局,丰盈精神、內心,夯实长远发展的根基。

从思想的“总开关”来看,青年学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塑造、日趋养成,正处于“中锋用笔”阶段。要透过历史的重重烟云,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规律主动、校准价值取向,自觉将理想信念与时代同心同向,把“小我”的追求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继承自强不息、诚信友善、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修身立德、律己笃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特定的阶段性来看,青年学子踏上高考这场“自我修行”的终点站,就像站在“停滞迂回”的转折点,往后是对无数个日夜伏案耕读、辛勤付出的成果检验,向前是迈入新的战场,面临更多的挑战。选择了专业,就是选择了方向、选择了道路,要矢志不渝地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力度不减、韧劲不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取得“出头”出彩的成效。

人生就像一幅徐徐舒展的画卷,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色彩。无论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丹心红,还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赤子红,奋斗都是其中最纯粹、最鲜红的底色。让我们一起用奋斗书写精彩人生,以奋斗礼赞最美青春。

指导的作文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指导: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互动点拔:

一、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最后一课》

二、指点迷津

外貌描写:

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

1、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三、比比眼力

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几个学生的习作,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不再犯同样的错 误。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

病例4:“哥哥长得很胖,四肢粗大,肚子圆圆。” 诊断:过于简单,缺乏形象性描绘。(干瘪式)医治:可以选择含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或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形象起来。

写作实践:

参照课本xxx第三题的要求,试以《我的偶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指导的作文篇7

虚拟,一种模仿现实的姿态,诉说着超越现实的梦想,却不敢回过头来,直面现实。

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等,戴上“眼镜”,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

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

对充实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试衣间,下一秒你在候诊室。手表的滴滴答答再也不会对你造成“时间不够用”的困扰。你一刻也停不下来,像一只旋转的陀螺、

对超越感的需求。它给你带来偌大的力量感,赋予你在时空经纬网间自由穿梭的能力,让你摆脱现实逼仄的平凡,感到无所不能。

对新鲜感的需求。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劳作没了。在这里,你拥有多重生活,品尝这不同风味的情景,走马观花地领略各种可能。

就像海绵,抱得越紧,就越难以松开。一切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无限可能的向往,一切远方,一切诗意,都在这块海绵里。

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样频繁地将“眼镜”戴上摘下,不仅让人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还可能加深人们对于现实的不信任,使人们愈发认为,只有在虚拟中根据个人喜好需求“创造”出来的新现实,才是最好的现实。它,剥离了人们与当下。那些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追去吗?

更多的是一种假象,一个购买注意的循环。根本上,一个人的时间无法增多,一个人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充实感的背后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鲜感的而背后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看别人活腻的地方”。

它给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只是,人终将面对现实,当“眼镜”不得不摘下,开关不得不关闭之时,习惯了虚拟的你,又将怎样面对这个陌生的现实呢?

那么,我们应该摈弃它,扔下它,远离它,不去看它?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宣扬自己热爱现实的背后,是麻木、默然于现实的心灵。

事实上对于充实感,力量感,新鲜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们与现实构成了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

而真正所应做的,不是舍弃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让vr回归到一种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另一方面。

虚拟,源于现实,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实的一种。用海绵自主地擦掉虚拟与现实的界线,让虚拟完善现实,成为一种现实。

指导的作文篇8

作文题目: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请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审题思考:

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我的心一下子被牢牢抓住了,原来形容"亲情"的时候,人们可以找到这么多优美而隽永的词语来,文字的力量虽然无穷,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山大地震时,一家三口被埋在了坍塌的屋子里,妈妈当场被砸死,而爸爸和九岁的儿子则被分别困在相距几米远的地方,周围黑漆漆的,儿子不停在哭,爸爸就与儿子聊天,给他讲笑话,鼓励他,告诉他很快就会有人来救他们了,于是儿子渐渐平静了下来,外面由喧闹归为寂静,但父亲的声音却始终没有停止,就这样37个小时后二人获救了,救援队先救出了儿子,然而当与儿子相隔5米远的爸爸被救出来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这位用语言一直鼓励、安慰儿子的爸爸从右肩开始一直到右腿都被一根重重的水泥柱压着,早已血肉模糊、辨认不清了,挖出来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看了儿子一眼便死去了。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样的奇迹以前是否还发生过,但这种这生命维持了37个小时来守护儿子的亲情真的把我的情感击溃了。

生活中的我们过于平凡与渺小,也许正是这种风平浪静的生活让我们忽略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周围、渗入我们的骨与肉中的那份情了吧!习惯了父母悉心的呵护,习惯了兄长无私的礼让,习惯了祖父慈爱的目光……

不会感动的人又怎么会去感悟生活呢?不会感动的人又怎么可能去揣摩生活呢?不会感动的人又如何会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呢?也许发生在你我身边亲情的故事并不轰轰烈烈,但必定曾在某个瞬间拨动了心底那根最动情的弦,记下它,让它去感动更多的人,这就是写作的目的。

写作点拨:

是不是发现写作并不是件什么难事了呢?有没有一种马上动笔的欲望了呢?别急,用真情实感去写,自然没错,但千万别跑出"话题"之外,让我们先读几篇文章,看看它们存在什么问题?

例文:

第二次生命

她叫兰,是家中的老大。因为家在农村,所以父母都十分不重视她,仅仅因为她是女孩。

由于家庭的贫穷,她才念到三年级就辍学在家,每天帮父母干繁重的农活,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业,一直偷偷地找弟弟借书看,她觉得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才能够真正的放松。

梅,是一个刚从城里分配到这个小山沟的老师,她是兰弟弟的班主任。那天,她来家访,看到兰边干农活边背诗,心不由得被揪了一下,她决定一定要让这个聪明的女孩上学,不管用什么代价。

兰真的复学了,与弟弟在同一个班,由于她已经辍学两年了,刚开始难免有些吃力,但她觉得自己比弟弟大,以前学得比弟弟好,现在什么都不如弟弟,难免有些自卑。细心的梅发现了这一切。于是她没事就找兰聊天,谈心事。

又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兰和梅相约出来散步,突然梅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对兰说:"快,快看,流星。"说完,双手抱拳,低着头,嘴里还喃喃自语着什么。兰好奇地问:"老师,您在干什么?"梅说:"从前我的老师对我说如果看见流星,就马上许愿,并说出自己愿意付出的代价,她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刚才许了一个愿:"我希望兰可以重新振作起来,走出失败和自卑的阴影来,代价是我的生命。"那天晚上,她们又聊了很久,兰一直都很感动,她开始觉得一切都不是障碍,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报答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兰渐渐向这个对自己像照顾妹妹的大姐姐敞开心扉,她觉得梅带给的不仅仅是姐妹之情,还有一种她说不清的,好像缺少了十几年的,像是母爱的感情。

终于,兰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重点中学,而那个暑假,梅也要回家看望父母,她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因为火车出轨。

当兰听了这个消息后,怔了半天,她不相信,她不相信,她这个温柔得像姐姐,亲切得像妈妈,一直关心她的人就这么走了。

久久地,她才说了一句:"这是她对流星的承诺。"弹指一瞬间,兰终于学成了。这一天,她来到梅的坟前:"一直以来,是你给了我亲情一般的力量,母爱一般的勇气,使我从当初那个有些自闭的孩子,成为了现在这样一个饱学之士,虽然你才比我大十六岁,但你给了我,我的妈妈从未给过我的母爱、力量,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火。妈妈,要不是你发现我,培养我,我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谢谢你。"这也许就是世间最美的情感,它超越了血缘关系,改变了人的一生,它就是亲情。它在每个人的心中埋藏,在每个人的行动中升华。

《指导的作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