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8篇
每本书都是一次心灵的冒险,读后感是我们与书中世界的心灵对话,读后感是心灵与灵魂的交流,是我们在阅读中与作者直接对话的方式,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1
作为老师,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备课,批改作业,白天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书籍。忙完一天的事,在爱人和孩子都休息了。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繁忙,夜静静的,只有台灯散发出洁白无暇的光陪伴我度过这一天中最为惬意的读书时光。沉湎于窦桂梅的精辟见解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疲劳和烦心都消失了。原来專家的见解和自己的教学有这么多的不谋而合,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决。自己确实有一种充电的感觉。头脑变得充实了,生活变得丰盈了。虽然自己是美术教师,但是有机会看一看其它学科的文章,有利于课堂的整和,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窦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养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时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
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
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窦老师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在隽永深情的语境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三、运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二桃杀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
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每当我一次次的翻看这本书总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也激励我在教学研修中不断成长、进步。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2
记得师范刚毕业那会儿,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天真地以为心中有爱就能改变一切,整天和孩子们嬉戏玩闹在一块儿,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们,关爱他们的点滴生活……还别说,真有那么一阵出现过奇迹,也许是农村孩子特淳朴吧,他们被我的“爱”打动了,一个个对我特别的好,为了我可以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甚至连几乎不可能改掉的乡音都纠正过来了……我便一度迷失在自我陶醉中……
可美梦不久便被打醒了,由于局势的发展,乡村小学很快就被合并掉了,并校后,并行班级多了,也就有了对比。慢慢地我发现,即使我再努力,成绩始终都无法赶上别人,这才有了疑惑,恐怕光有“爱”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些其他什么,于是便一路追寻,到处取经,但收获却甚微。
前不久,高老师对我说,多看些相关的书,可从窦桂梅老师开始,于是我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回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起来。可一拿上手,就再也舍不得放下了,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我都要读完一课,那感觉不是仅一个震撼所能比拟的,收获自然也不小。
我边读边思,并时刻把我的课堂与窦老师的相比,仔细寻找问题所在。渐渐,第一个问题就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自认为朗读还行的我怎么也教不出朗读同样优秀的学生,看了窦老师上的课,我知道了,原因是我只是一味地强加给他们,他们不但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是不明所以,怎么可能接受呢?而窦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完全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来读,学生口读我心,自然而然就能读好了,窦老师只在适当时点拨一下,让整堂课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找了这么多年的答案,一下子解决了,“佩服”便是我对窦老师的第一层认识。
还记得孙老师也曾帮我找过原因,她问到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群体,我思考之后回答她是优等生,她说这就是问题所在。她平常关注的是后进生,即使偶尔一堂课关注优等生,那课后也必定给后进生补上,他们才是我们该关注的群体。是啊,后进生都会了,更何况优等生呢?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课上我照着教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一个也不会啊,那叫我怎么办,课总得上下去啊,就只能……所以即便发现了问题所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看了窦老师的课,我明白了:首先,后进生的士气已经在我的不重视下消退不见了,即使有他们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举手了;另外,我一直不愿意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后进生失去了信心……窦老师的课却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士气都是那么地足,兴趣都那么浓,效果自然不一样。即便刚开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气氛沉闷,窦老师也总能扭转局面,真不是一般的神奇啊!
原来我的心里一直不曾装有后进生,自然就不会替他们着想了,我的语言也没有感染力,也就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难怪课堂气氛沉闷。真是惭愧,还一直把责任推到学生头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到此时,我才真正领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今后的课堂,我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语言。
回想刚开始之所以能那么快认同窦老师,是因为她也是从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成长起来的。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产生和窦老师一样的想法:为什么别人成长那么快,而自己却没进步呢?现在我知道答案了,并不仅仅像窦老师所说的是“公开课”的原因,我认为更是她那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这才是她取得成功的源泉,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精神,虽也曾不停地找原因,可即便找到了原因,也没有那股子精神劲支撑着去解决问题,就此停止了寻找的脚步,当然不会有进步了。而窦老师即便取得了成功,都不曾满足与现有的成绩,依然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实感汗颜啊,看来我首先要改正的是自己畏首畏尾的心态,教师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学生,可不能因为自己的缺陷而影响到学生的利益,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要向之努力!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3
寒假里,总算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品读我所喜欢的书籍。于是,我把自己买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拿出来又认真地读了一遍。早就听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水平很高,在办公室也和同事讨论过,自己也曾走马观花的读了一部分,在杂志上也看到过她笑颜如花的照片,让我们感到那样的亲切。
刚读了序言我就深深地被窦老师质朴真诚的语言所打动。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她的课堂跌宕起伏,为老师的妙语连珠连连叫绝,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赞叹不已。
从她的课件、录像以及教师语言艺术,可见窦老师课前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制作课件。看到她在公开课上的自信与坦然,我们可以想象背后的辛勤耕耘。在她的引领下,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堂情境之中。
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落叶》、《朋友》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讲《再见了,亲人》引进魏巍的《我的老师》,讲《圆明园的毁灭》引进法国作家雨果的《致巴赫莱的一封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进入深入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文章的欲望。
一堂好课是教师一生文化底蕴积累的写照,而这需要我们终身不断的学习。一本好书总让人有品不完的滋味,让我们能从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4
当时抱着好奇的心我选择了这本书展开了阅读,想了解一下这位窦桂梅老师她是怎么上课的,她既然能够出书,那必然课是上的很好的,虽然她教的是语文,但学科之间是互通互融的,这其中肯定也能为我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书中共有十篇课堂实录,每篇课堂实录后面还附有几篇点评,其中一些课有她的自我反思。从课堂实录的字里行间中我大概能脑补出这节课师生互动的场景。实录中还会附有一些分析,来解读窦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巧妙做法。当看完其它听课老师对窦老师所上的公开课的高度评价,我忍不住找到了窦老师当年上公开课的一些录像视频想要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看完后我不得不衷心感叹她的课着实上的妙。学习了窦老师的上课之道,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收获:
一、研究教材,把握学科核心素养
好的老师必定会认真去钻研教材,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窦老师对教材就有她自己的解读,而这也体现在她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中,她很擅长引导学生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真章。语文最是"教无定法",但又要牢牢把握住课标所强调的核心素养。而我目前还处于要借助教辅才能清楚教材设计意图和教学重难点的阶段,说到底还是对这门学科的钻研不够。对此,我们要理清教学脉络,用好教材资源。我们在备课时要树立结构思想,了解一节课在教材这个单元的作用,其次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在整个知识领域的地位,明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特别是要强化单元知识的结构意识,站高一点看教材,“眼高手低”,自上而下地设计好每一节课。有时候,我们可能都没有认真地阅读过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也不知道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不知道我们应该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这是不利于我们的教学的。我们自己在学期初就得要先清楚当下这一册甚至是整整六个年级的教材内容,思考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关系和逻辑,明白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更好地把握并设计教学,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更明白,能力和素养得到扎实的提升。
二、深入备课,了解拓展知识
如今的学生各个头脑活跃,老师经常面对学生的一些提问时招架不住。要是老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没有好好备课,那估计老师站上讲台时自己都会有点心虚。在看窦老师教高年段学生《秋天的怀念》这一课的教学视频时,令我深感佩服的是窦老师在面对学生回答"秋天……,随着北风……","像他这么有文化的人……"时,她会指出"秋天刮的是北风吗?这里我们说秋风的话会更准确一点。"以及"当时史铁生21岁,正值文革时期,他下乡了,下乡时得了重病,他这时有没有文化还待商榷……",窦老师不仅仔细地关注到了这些细节,还引导学生要实事求是,注重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也正是因为她自身做足了功课,了解的知识面广,所以才能及时纠正引导。再联想到自己的教学中,有时我讲着讲着会给学生们进行拓展,但是拓展的内容我并没有提前准备和查阅资料,讲出的话也只是基于我原有的经验,因此也不能完全保证准确性,而学生们还小,不具备分辨的能力,有时我们说出的误导性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很长时间。因此不管是哪个学科,备好课很重要,尤其要备好课堂拓展的知识,不确定的内容我们就不讲,或是待查阅了资料后再讲。老师之所以是老师,必定是因为某方面要强于学生,但如今的学生差异性很大,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学识一定比学生多,我们也不能待在原地,自负地认为学生一定不会追赶上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得要热爱学习,广泛地阅读,不断增长自身的见识。我们也要擅长从学生身上学习,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要鼓励和引导。
如何快速得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窦老师在书中也分享了她的秘诀,那就是多上公开课,多请其他老师来听课,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有针对性地改正。因此,我们新老师要抓住机会,多向前辈学习请教,多展示自己,多参加比赛,暴露缺点,不断改进。
让我们一起多思考多学习,做一个具有“自由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的现代教师吧!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5
才能走多远。因此,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走得更远,努力做一名精神健壮、思想丰富的教师。
我们与窦老师的差距有多大?是水平吗?不是的。其实是生命的自由度。她的主题教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互文解读,这有效地发掘了课程资源,重新建构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将学生带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但她课堂上呈现的补充学习材料其实并非随手取来,信手拈来的,而是踏破铁鞋、寻寻觅觅才采集在一起的。如她教《秋天的怀念》,先要通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作品,再登门拜访史铁生先生,面对面交谈,进入史先生的内心世界,最后才创造出了精彩绝伦的《秋天的怀念》一课的课堂教学。
比如这一课,一定是窦老师在古文书籍时游历时,忽然间被《游园不值》这首诗打动,于是重新阅读用心品味这一首诗,捕捉心灵的感动与颤动,并又去古文殿堂里仔仔细细地走了一回,用敏锐的心去体悟去发现,于是发现陆游《马上作》中的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和他另一首诗《临安春雨初霏》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想起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又在《世说新语》中找到《雪夜访戴不遇》。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如大浪淘沙,披尽沙砾始得金。找到这些与《游园不值》可以互文见义的材料后,窦老师又多次向清华大学的学者、教授请教,写了三四篇备课随想,最终才形成成熟的教学预案,唱响惊世绝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而这,正是窦老师极宽广的生命自由度的来源。我们教学一首诗时,眼前只有这一首诗,因此自由度是相当有限的,觉得没什么好教,而窦老师的自由度则是整个古诗王国,她的心中是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潇潇洒洒,收放自如,她带领学生在文化长廊里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漫游。我们平时教学时只着眼于一本教材一本书,因此,自由度也非常少。而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往往放在几千年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展开,广泛涉猎阅读材料来丰富课堂的内涵,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学习,因此就具有惊人的自由度,一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正如她的好友看云所比喻的,教材无非只是一艘船,我们要借着这艘船将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而窦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很好。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6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是课堂实录,记录了窦老师讲课的精彩瞬间。而我,通过一个学期完成了整本阅读。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低年级如何“看图说话,写话”。真是受益匪浅。
“看图说话,写话”正如我们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画面的种类很多,比如漫画,生活照片等等,这些画面可以是一幅或几幅;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学会看图说话是学习观察生活并能更好地表达生活的重要方法。
首先,是认认真真的看。“看图说话”的第一步就是看,认真观察图画。这幅图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先看画面上重点突出的内容,再从整体上了解图画的意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图画中都有什么?不管是观察单幅图,还是观察多幅图,我们都要根据图画的特点,可以“先看重点,再看其他”,也可以“先看整体,再看重点”。然后,就是清清楚楚的说。其实很简单,怎么看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句式,提高难度让孩子表达。要走进图画的情景中,这样说的话富有生活气息,显得更自然,亲切,听起来很舒服。
看到窦老师的“看图说话”的指导课,对我思想的冲击、教学方法的点拨,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看图说话”的观察方法。观察的图画,有一幅或多幅,分静止和动态、人物和动物、景物和事物、正面和负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时把生活与图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取材的方法。学会了观察生活,就能写出生活。学生的学习是快乐而轻松的,当他们走向高年级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发现:窦老师的“看图说画”的指导,帮助学生搭建了一座通向写作的桥梁,教会了学生更好地表达生活。也教会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要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表达真实的生活。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7
我敬仰窦桂梅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这种敬仰源于大学时期,我的《语文课程》老师选取的一节教学视频: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来,真的是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最感动于我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对于讲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上完一节课都像是进行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战后还要接收纷至沓来的各种战后赔偿——评课。每天都是黑着眼圈来,暗淡着心情回家。这样几个周期之后,我不禁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我能讲好课吗?一夜一夜的失眠,无法抑制的自我怀疑与否定。直到我看到了窦老师在书中的这段自序,我才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语文老师。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最最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损伤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因此,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尊重。她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因为,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三、积淀多厚,语文素养就有多高
作为“深度语文”的代表,窦老师更加提倡教师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种对于老师的要求或者说是期盼,却是来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功底。从窦老师的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实录上,我们都能看出,窦老师的语文课在教学素材、教学思想上都高于课本,深于课本,她要教给学生的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化的思考,一种道德性的探究,这源于语文,更高于语文。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激情,因为,当智慧的启迪与人生的思考相碰撞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不知不觉被的吸引,从而使心灵在激情中放飞、感动。
正像人们所评价的:“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这种自内而外,自然朴实的激情,就像是一团能够点燃学生灵魂的烈火,能将整个课堂激情四射。
而这需要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日复一日的无悔付出,正像窦桂梅老师所总结的那“二十八字”心得一样“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要想做一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学生,首要前提是我们先被别人所影响。语文教育说来是人的教育,而就语言文字来说,那就是读书和写作。
在我的心中,窦老师就是我行驶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其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我坚定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教书育人的幸福之神便会降临于我。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篇8
在这一学期里,我阅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感受很深,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感觉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想谈谈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在我校举行的评教赛讲活动中老师们都积极的参与了进去,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困难,学校领导从活动反馈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及时从图书室找相关的书籍,希望老师们从名家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机智中获得解除困惑的办法,当我看到这本课堂实录时,我很兴奋,借来后就急不可耐的看第一课《晏子使楚》,读时我被窦老师的幽默诙谐、旁征博引深深吸引,读后我不仅为窦老师的上课艺术和掌控课堂的能力啧啧称叹,引人深思。所以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站得更高,才能看的更远
纵览窦老师的这节课沿着这样一条主线来进行:楚王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我想只有在教育理念上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才能够把一节课挖掘的如此深刻,才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如此深刻的思考,我觉得这正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素养的真正体现。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以顺利完成品人、评事、欣文、解字等就觉得很成功了,由此可见我们站的高度还不够高,这就提醒我们去更多的关注新课标,跟主动地去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
另外,在窦老师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窦老师恰当的引入了《胯下受辱》、《狼和小羊》、一位历史学家的评语和一位外交家的观点等补充材料,这些无不让这节课锦上添花,而这些材料的妙用无不证实了窦老师的博学多才,更充分体现了窦老师站的的高度之高,以及眼光之远,为我树立了一个明确的榜样。
二、多媒体的适当利用,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我注意到窦老师的课堂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总是运用的恰到好处,而且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可见多媒体手段是窦老师挑动学生神经,激起学生激情与只会火花的有力武器。可想想自从我们的导学案全面铺开以来,我们的多媒体设备却被我们冷落了,我想这也是我们实施课改的一个败笔吧。在此我也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多媒体设备为我所用,相信你的课堂也一定会生机盎然。
三、多上公开课是我们专业成长的捷径
在这儿我想引用窦老师在自序中的一段话来阐明这一有观点:"想想也是,有专家高手的悉心传授,虽属"二手感悟",但只要自己肯用心钻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教师也就逐渐从"偶像派演员"变成了"实力派演员"——毫无疑问,其进步速度,比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点滴积累肯定要快得多。于是,我主动申请、强烈要求上公开课。"在上公开课这方面老师们做的都很好,都能积极配合教研组长参与本组及校内的听课、评课活动,很让人感动,我们的教学技能一定会有突飞猛进,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活力课堂中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掩卷回顾,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是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她渊博的知识广度,是她根植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教学深度。最后我要对自己说,要做一个像窦老师那样:永保对待工作的激情,对待他人的热情,对待生活的真情!窦桂梅老师的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