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抒情作文7篇
学点写作知识,看点写作书,才能提高写作文的水平,不够重视作文的写作,那个人的语文学习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节日抒情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节日抒情作文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阵阵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热闹的春节。
吃饺子可是春节重要的习俗,看见妈妈早早开始准备包饺子,我也叫着要学包饺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小心地从冰箱里拿出猪肉和洗好的韭菜、胡萝卜,把它们逐个放在案板上。妈妈拿起菜刀,“嚓、嚓、嚓”全部切成丁,剁成泥,放在碗里,加调料:食用盐、鸡精、胡椒粉、食用油,打2个鸡蛋,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起来——就这样,鲜香美味的肉馅儿做好了。
妈妈拿出饺子皮儿,一边包一边对我说:“现在要包饺子了,一定要记住,必须轻轻的包,不然,饺子皮破了,就白白浪费了,看,像我这样,慢慢来。”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将一勺肉馅儿放在饺子皮的中央,用手拿起饺子的一面,像折纸一样,和另一面对齐,然后按压肉馅儿和饺子皮的之间的空隙,我越包越快,一会儿就是一盘,哈哈哈,一个个又圆又胖的饺子,正等着入锅呢!
妈妈把饺子下进锅里,不一会儿,我就闻到了香味,可真诱人啊!妈妈说:“饺子好了,尝尝我女儿的手艺!”爸爸和爷爷吃了一个饺子,说:“真棒!”我得意地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大饺子,“啊呜”一口,一个饺子就进我肚子里了。
美好的春节,美味的饺子,到现在还念念不忘。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样美味的饺子呢!
节日抒情作文篇2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等,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见自己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愤怒交加,最后抱起一块石头跳入江河里。
到了现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被定为端午节来纪念屈原。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爱国诗人。奶奶在这一天也会把长长的艾条,高高的挂在家门口。
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奶奶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就会把包粽子的粽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材料,糯米,肉,红枣绿豆等等。接下来就是包粽子,首先奶奶都会拿两三片粽叶,左手捏着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手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椎体的形状。然后,往卷好的粽叶里面放一根筷子,再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材料。奶奶会边包边用筷子戳一戳,奶奶说,这样会粽子更紧,更加好吃。最后再拿一片叶子盖住糯米,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这样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就包好了。粽子煮熟后,每次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把粽叶打开,那个香味喷鼻而来,金黄色的糯米看起来是那么的诱人。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真是太美味了。每次我都会一年吃好几个呢。
因为我爱吃粽子,所以我喜欢端午节,真希望天天都过端午节。
节日抒情作文篇3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家乡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大人们聚在厨房里“战斗”着,大伯伯围着围裙,满头大汗。大伯母低着头洗菜,婶婶忙着整理碗筷......大家说说笑笑,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们换上新衣裳,在小院里打打闹闹,可开心啦!
年夜饭开吃了,我们围坐在圆桌旁,桌上的饭菜非常丰盛:有黄瓜、玉米和豆子做成的“火车”,有用虾和土豆丝合成的“灯笼”,还有慢火熬出的美味鸡汤......我们先请爷爷奶奶上坐,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妹妹祝福道。我也不甘示弱:“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哥哥词穷了,急中生智说:“祝爷爷越老越帅,奶奶越老越美。”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吃完饭,鞭炮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那声音很吵,我不是很喜欢,就问爸爸:“过年为什么非得放鞭炮呢?”爸爸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一到这时,就会来人间作恶。它怕红色,也怕鞭炮的响声。大家为了赶走它,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口贴上红春联,在窗户上贴红窗花,挂上红灯笼,还会放鞭炮。久而久之,这些习俗就流传下来了。”原来是这样,我又长知识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真热闹,家家户户幸福团圆,我在这欢乐喜庆中又长大一岁啦!
节日抒情作文篇4
“爱国”二字是神圣的,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的精神中最最珍贵的,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种号令。没有爱国,国家就不存在了,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者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张飞,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其中,爱过大诗人陆游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也深受感动。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生在民族矛盾的尖锐时代,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他晚年退居他的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之心始终不衰。
逝世前,还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可爱的解放就叔叔,日日夜夜守护在边疆,每时每刻都在保护我们的祖国母亲的安全。只要祖国的一个地方发生了灾难,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救援受灾的人民。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汶川大地震吗?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压在废墟、瓦砾下,解放军叔叔一赶到现场就开始救援,不顾自己的劳累,更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分日夜地救援,一晃就是几百个小时……
老师们的爱国情怀,也让我深受感动,为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夜以继日的工作,总是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有一首歌唱得好: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今天深夜啊灯火人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爱国者,如:清洁工为了祖国妈妈美丽,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其状清扫大街,当我们上学时,大人们上班时,大街一是焕然一新,干净,美丽了。还有交通警察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夏寒冬,都笔直地站在安全岛上,指挥交通秩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美好。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感情,我们大家可趁着祖国60周年的时候,为祖国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当一回小保安、小保洁员,小宣传员,小导游,小记者,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母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节日抒情作文篇5
在春节的这一天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了春联,把家里收拾干净了,来迎接一年一度的春节。
在春节的前几天,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和我们一起过春节了,我们很高兴,由于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所以我们一家决定在春节还未到来的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一开始,我负责整理桌子,扫地。姐姐则是去帮妈妈准备年夜饭,爸爸则是去买春联和鞭炮、烟花去。
很快我们就整理完,在爸爸回来之后,我看了看爸爸买的东西,都很齐全,可是唯独就是少了奶糖,可是也没有办法,爸爸都回来了,而且爸爸也很累了,所以我没有和爸爸闹。
很快就过去了一天,春节来了,在春节的这一天,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年”的怪物,每当月圆之夜,都要到山下去扰乱人们,而人们对于“年”是束手无策,知道有一天,有一个人来了,他穿着红色的衣服,拿着火把和锣,到了晚上,“年”出来了,这个人跑到了“年”的跟前,敲锣,没想到这个“年”居然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还有火,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把这一天定为过年,所以人们才贴春联,放鞭炮。
当然了过年也是我们小孩子“丰收”的节日,每到这一天,长辈们都要给小孩子们压岁钱,给了小孩子们压岁钱之后我们攒起来,等着买书时用。
春节是一年一度的节日,是每家人张灯结彩的节日,是小朋友们“丰收”的节日,春节还有很多的故事,春节过后我们还长了一岁,我喜欢春节。
节日抒情作文篇6
“百花开而春至,百川汇而夏至,百草黄而秋至,问候来而冬至。”朋友的一条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将至。
老人说:过了冬至就是年。当然了,到了这把年纪自是不会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来了。如果说不介意老,我还没有那么豁达。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惧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能耐规律几何?我还不至于愚腐到此。
现在的节日过的实在纯粹的不多。作为传统节日,冬至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岁末时节。与其它传统节日不同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竟然没有渗入大量的、斑驳庞杂的人文典故。冬至节没有太多妙趣横生的传说,几乎还保留着这个节日原初状态的单纯节令的意义。
小的时候最怕冬天,因为缺吃少穿。冬天绵延不绝的冷,一寸寸地侵蚀着肌肤。从手上到脚上,到处有冬天的风雪在身体上雕刻的痕迹。每每从街上疯跑回来,羡极了父亲围在一个粗大的火炉旁吃着母亲给做的饭菜。听着火炉上,茶壶发出咕咕的声响,看着从壶嘴里冒出的轻烟,家由于有了父母的存在变的温暖而实在。我只是看到父亲围着火炉的温暖,却不曾见父亲五更赶上胶皮车,到二十多里外的地方为拉煤的寒冷。听母亲说,父亲要在凌晨四点左右就套上大马车去拉煤。一直要到下午四点左右才能回到家中,父亲是在一天中最冷的时光行走在路上,辛苦在路上,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亲的温暖时光。父亲是个赶车的把式,赶的那种一主三副的车,就是一个驾辕的马,带三个边套骡子。那时还是羡慕父亲坐在车上的威武,是不是就是今天开大奔的感觉。父亲头带一个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双腿站在两个辕条上,长鞭一甩,那个威风。少不更事的我,那知父亲所受的寒冷和罪过是别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为了我们兄妹成长,父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的苦道过一声的累,那时的冬天是那么漫长,以至到如今,我脑海里对父亲夏天的形象几乎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一想到父亲便是冬天里的父亲。如今,父亲已是八十开外的老人了,他很怕冷,也就在刚入秋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问父亲,年轻时起早贪黑的赶车,你没有觉过冷吗?这时父亲总会笑笑说,顾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顾不的。那有时间去感觉天的冷暖呀。
于是,一直在心里拒绝去赞美冬天,包括与冬天相关的梅花和白雪。写过关于雪的散文发表在阳泉日报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没有一句是赞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编辑的青睐,因为,写雪必是溢美之词,像我这样的写法少,编辑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就编发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来。与吃文化无关,也与孝文化无关。与之相关的是这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杜甫的诗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阳生,每当在冬至来临时,我便早早的默念这一句。尽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开始,但是我依然从心底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滚滚而上的气势。仿佛听到地下的万物在涌动,河流潺潺,树木发芽,春天的脚步也便发出了铿锵声响。
冬至,将至。瑟瑟寒风里,叶落萧萧,我只是单纯的顾念住在我心里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们顾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念,冬至阳生春又来。
节日抒情作文篇7
冬至,是个大日子。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有些过去的片影在寒天冻地不时地闪现。冬天里,总是要向暖而过活的。自然的寒冷已然如此广大,内心的温暖便似捧手恋炉,慢烘着一些时间也带不走的余温。
好些年前,还在长安念书。虽则是离家千里,都属北方,却有大同小异的习俗。到了冬至这天,满西安城里,似乎也洋溢着点不同于平常的冷肃与暖意。夜上的早,灯也亮的早。上完最后一堂课,暮色四合,黄晕晕的路灯,从高处散出可以触碰的光,照着我们走深冬的路。母校各个餐厅,暖心的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应和时令节气的旋律,佐以不生冻疮的物证,甚至还满足为赋新词的乡愁。在北方冬至的食谱上,饺子是岿然不动的主角。在冬至,都是清一色的“今天吃饺子了吗?”天南海北,如水如船。
记得有一回,不知道因为何事叨扰,从早到晚竟然没吃上一个饺子。竟还恼了半天——那时候还有恼的工夫。想来不会真的为一口饭食计较,大多不过是为了应景。既曰“应景”就多了几许刻意。而在这“刻意”里又包含了多少追随、欢欣、寂寥、排遣,便无从可言了。
还有一回,也有模糊的印象。宿舍里老幺是西安人。那次他回家去过冬至了。六七点钟,剩下我们几个正索然谋划着到哪儿觅食的当口,宿舍门哐当一声开了,老幺带着一身尘土飞扬的寒气进了门。然后变戏法一样,拿出冒着热气儿的几盒饺子。 看着我们愣神儿,老幺一脸灿烂和明媚。他一边儿向我们夸着他母亲的手艺,一边还跟我们抢饺子吃,他明明是吃了晚饭才回来的。因为不用出外觅食,宿舍里也热闹起来。吃饱喝足的小白,腆着肚子,以指为笔,在凝着水汽的玻璃窗上写几个笔锋英朗的大字。写得什么,说的什么,都统统忘去了,只还记得,那晚的饺子是羊肉馅儿的,冒着热气。
时间过了刻度,余留的感受却愈加深刻。大概是那些不能遗忘的总有各种触发的机关,有各种旁白,让你每记起来一会,便更深一道。可记忆,如果太多清晰,往往带着疏离;氤氲着蒸汽的过往,才有情绪的无边蔓延。在老家,像我这样异地求学而又异地谋事的不少。走得越来越远,辗转越来越多。也就慢慢习惯了相逢离别,习惯了“上船饺子下船面”的说辞。这一味儿,仿佛可以慰藉不少的离愁别绪。我也自然的告别西安,到走的时候,还没有吃成一顿钟鼓楼二十四节气饺子。告别与重逢的距离,总是大过原本的想象。
而苏州冬至是不吃饺子的。苏州冬至大如年,羊糕熏鱼冬酿酒。刚工作那年的冬至,我照例找个有饺子的地方,对“盘”成三人。第二年冬至夜,在同事们闲谈张罗各家晚宴的时候,我师父在边上对我说“赵,晚上到我家吃饭,下班跟我一起回去。”我就这么懵懵懂懂的跟师父去他家过冬至了。师父是四川人,家里自然起了热腾腾的火锅。我则惊诧于那汤怎么这么鲜美。师父笑着告诉我,这是拿羊肉和鲫鱼汤熬的。原来如此,那可不得就“鲜”嘛!在这汤里过一过、滚一滚,连我素来敬而远之的盐水鸭也变得异常可口好吃。师父很有烧菜的智慧。
其实,他也手把手教过我一些做菜的方法,比如酸菜鱼。我也曾照着葫芦画瓢现学现卖,鼓捣半天做了给朋友们品尝。结果他们都表示很同情我师父有这么个徒弟。以后就没敢再尝试过。这一晃儿,也已经七八年过去了。
时间,起初不过溪水,日子久了就成了洪流。现在的冬至,不再在意吃什么了,因为在意的都在身边,都在心里。
蒋勋说,“我们把时间划分为日、月、年……时间,也便俨然似乎有了起点和终点,有了行进和栖止,有胜望和凋零,可以供人感怀伤逝了。”如此说来,人们对于岁末年关的郑重,是郑重于赋予其的意义。虚化的情愫总要有寄托。在年月轮转间沉淀下来的习俗,似乎可以穿越时光的结界,让心怀思量的人们长久停留。过往之中的种种判定、认可、追寻、向往、惶惑与感念,关乎自身而无关岁月。
故而,越是严寒,越觉温暖;越是细琐,越觉绵远。冬至,念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