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讨论心得优质5篇

时间:2024-04-19 11:51:16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能够获得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素质教育讨论心得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优质5篇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篇1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为了较全面地理解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我学习了许多理论文章,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1、健康的。心理素质2、良好的体能素质3、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4、良好的才智素质5、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能顺利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条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学会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学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关心知识、真理、学习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合理的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立定基础,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程”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过好教育,才能全面、积极在促进幼儿的发展。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篇2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学校校长刘万君同志的主持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自己要提高素质”,“我为素质教育要做些什么”三个课题,集中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现就本人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后的认识做以下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二、我为素质教育要做些什么?

(一)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从思想上开始转变,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旧的教育观念,积极认真的思考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跟上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真正的做好素质教育。

(二)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起着传播文明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明白自己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努力钻研教学方法,爱护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教师的职业意味着清贫,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付出,既然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了,就应该

清心寡欲,潜心钻研,力争在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到人生的价值。

(三)教师应该具备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换位思考,二是尊重学生,三是互惠。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多站在 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第二是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容易被挫伤的,不论是表现的好学生还是表现相对不好的学生,他们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所以我觉得应该尽可能的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四)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杜威有句名言, “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教与学就如同卖与买一样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独特的.精神世界,独特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交往关系的另一方,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的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正确的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五)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代发展到今天,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各有其责。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同时,“教学相长”

的道理也使我们明白,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向学生“学”了许多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懂得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教师在新形式下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不以成绩论英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也是学习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向学生学习。教师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教师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在共创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力量,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我校的教育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篇3

今天在校学习的小学生,二十一世纪将逐步进入社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才能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成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向综型,创造型发展。这就向我们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进行素质教育,即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少的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谈”上,只为在期末考取得高分数而教学。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枯燥乏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怎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的三要: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比过去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视思想的渗透,更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照《九年义务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由此,我们看出: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备课、上课、测试、教研等都围绕这四个要求进行,这样才能实施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才会有成效。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针

“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不少的教师只重视数学的教学,凡是考试需要的就认真地学习,且不惜加班加码;不需要考的内容就不学习;教师在课堂忙于讲课,学生课后忙于作业,师生把精力花在无限制的重复性的练习和复习上,为的就是为期考争个高分,争个好名次。这样的教育方法,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无视学生个性特长和个别差异,学生只被当作被动接受数学概念、规律等结论的容器。这样的状况,师生的心理压力很大,身心都十分的疲惫。以上的状况说明,改革数学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应把“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因为数学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认识数学概念和规律,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篇4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学生家长、教师的迫切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应尽快改变这一状况。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是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效果诸多因素的综合外形化,其根源在于教育思想,只在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质量观、理念观、教学观和育人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实际问题,才能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素质。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各种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要在本世纪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迎接新的挑战,这就是: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用一套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学生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是行不通的。把学生作为惩罚对象更是十分错误的。由此可见,减轻学生负担,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质量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今后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不少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就保证了教育质量,就完成了教育任务,就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我认为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两眼只盯着“分数”,甚至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去追求高分,追求优秀率和及格率,其危害是:(1)课业负担超过了中小学生的承受极限,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2)沉重的学习压力,满额的时间安排,阻塞了青少年从生活中广泛摄取知识的途径。(3)片面的学习竞争,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道德水准下降,违纪违法率增高;(4)片面地追求分数导致高分低能,导致后进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厌学情绪严重。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用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凭着自己责任心强,师生全力以赴,多讲多练,学生成绩自然会提高。因此,违返教育规律,不研究教育理念,不研究教法学法,不研究教学对象——学生,一味地满堂灌,加班加点,打“疲劳战”拼成绩,其危害是:(1)从学生角度看,课内课外高密度的知识灌输、高强度的作业训练、单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学习上的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智能降低,学生分化严重,成绩上不去,质量提高事倍功半。(2)从教师角度看,把质量的提高寄托于课内的满堂灌,课后的大量作业和补课,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斟酌教法,讲课总是程式化的“老套套”,这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效能低,而且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形成教与学分离的恶性循环。

由此于见,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必须优化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发展形象思维,树立现代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教学原则,优化教学方法,达到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育人目的。素质教育是从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当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着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精神实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起来,使学生从“死学、苦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

1、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校长的现代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观是对教学质量的基础认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质量观,教师的教学质量观决定着能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教学观。所以,校长的教学质量观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负增效,提高教育质量起着巨大的导航作用。

(1)校长的现代教学质量观必须体现“五强调”、“五培养”。

强调学生成绩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质量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强调适应社会发展的学术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强调教育理念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校长的现代教学质量观必须体现“五性”。

全面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时代性——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发展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创造性——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掌握科学,发展科学,创造科学。

实效性——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校长现代的教学质量观必须从过去的“知识重心”转向“素质重心”、“能力重心”。

2、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现代学生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验证教育的效果和价值也来自于学生。所以,只要真正认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的现代学生观必须体现“五认识”。

认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认识学生是独特的人;认识学生是具有健全个性的人;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学生是责、权、利的主体。

(2)教师的现代学生观在教育发展中必须体现“十个让”。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多方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他的爱好和学习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自律和责任心,让每个学生都有尊重他人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让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现代学生观在师生关系中必须体现“六个把”。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尽职尽业的责任心留给学生。

(4)教师的现代学生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中必须体现“六个尽量”。

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让学生动口表达;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3、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现代课堂教学观。

中小学教育质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好课堂教学观,才能更好地减负增效。

教师的现代课堂观,必须体现“五明确”。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篇5

12月31日我校开展了以“礼乐育人,开放活校”为主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本次讨论为打造我校特色学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师生礼乐意识,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每一个孩子”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讨论心得优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