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培训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5-22 12:01:20 分类: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端正写作态度,优秀的心得体会往往会带给人更多的思考,写心得体会就是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组培训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7篇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1

最近这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的学习进步不太明显,所以老师改进了学习的方式方法,给我们班级的同学进行了分组,让我们进行小组的学习,这样的上课方法我以前也听我上初中的姐姐说过,没想到我也能够体验这样的上学模式。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我们小组自己给自己学习就够了,我们上课的时候还是一样的上课的,但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让我们小组里面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上面来,我们每一个人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小组里里面进行讨论,大家商量着谁的解法是合理的是最忧解,然后我们么一个小组都要上来回答自己在小组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结果。

那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方的我,上了这么久的课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仅是老师讲课我们做好笔记学习就行,而是上课的四十五分钟前面三十分钟是老师给我们讲课f并且提出问题,然后剩下的十五分钟让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因为我们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要参与到讨论中来的,每个人都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的,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独立去尝试解答问题、分析思路的机会,在这样的方式下我们都得到了锻炼。

二、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心和进取心

因为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之间是免不了竞争的,我们每个组都是要对其他小组的问题解答做出打分的,所以小组里面的每个同学都是在努力的做出思考,每个人都想要为这个集体争光,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一起努力,大家变得更加的团结了,大家一起为自己的小组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加油,增强了大家积极进取的心。

三、好处的同时我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大家都参与到了讨论中来,所以大家自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同时,教室就会变得嘈杂,而如果有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就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氛围来讲小话而不是在参与讨论,用大家讨论的声音了自己说话的声音,反而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

体验了这么久的小组学习,给我的收获是大于影响的,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当然也希望老师能够想办法改善里面不好的地方,让我们班级的同学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全年级最好的班。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2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恰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要想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选好合作内容,并在分组分工、合作技能、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在培养良好合作习惯的基础上,抓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良好的合作习惯,有效合作过程的保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使群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积极参与的习惯。即每一个学生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在摸球实验前,我就让小组长进行分工,谁摸球,谁记录,谁数次数,谁监督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提出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大家就会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从而让摸球实验顺利进行。

2、倾听的习惯。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

(一)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

(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三)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勇于发言的习惯。由于学生的自身思维方式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条件允许时还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守纪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合作学习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恰当的合作时机,迸发思维的导火索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1、独立思考后。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老师却不深入到小组内参与学习,也没有掌握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生有没有困难,而是一会儿就看看表,有时间的话就继续学生的随意讨论,没有时间的话,一声令下,讨论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学生没有讨论完,哪怕学生正讨论得激烈,教师也全然不顾,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老师控制得已毫无自主,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产生疑问时。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预习题: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我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3、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选一种)。上课后,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提问: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吗?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自己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找出哪些图形是学过的;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个新拼成的图形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面积存在着什么关系?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小组讨论,运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初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规律,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让自己小组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在“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学习方式,替代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4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第十八期党校二班十三的小组讨论终于在10月28日晚圆满结束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我们每个成员都对党性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学习,就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达成了共识。我们会珍惜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时光,以后会更加严格地按照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的学习讨论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阐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关联的。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就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同时,必须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她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符合我们党执政后的党情、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干部的心愿,是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理论,是对党的性质的重要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

一、带头学习提高。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带头争创佳绩。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三、带头服务群众。

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四、带头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带头弘扬正气。

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并争

大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打牢政治素质基??

政治素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核心,是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他是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证其正确发展方向的中心环节。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牢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基础,党员的政治素质高了,模范作用才能得到好的发挥。

1、加强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入党后基层党组织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力度,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对马列主义有系统的深刻的认识,真正把建设有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成为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支柱。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主要是全面系统地帮助大学生党员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中奠定好基础理论,使他们真正树立起政治上的坚定信仰。

2、加强政治品格的教育与培养。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政治教育,主要是把政治道德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坚定性、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热诚、对自己严格自律的自觉性、对他人的理解信任和坦诚等等。要通过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合理接纳他人,与社会主体价值保持一致。只有真正把一个全人的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统一起来,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品质的人。

3、加强政治能力的培养教育。生活在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形态,给所有的人,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党员在政治素质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政治上的分辨力,对大量而复杂的社会信息能够分辨出真伪;对与社会主体价值相背离的东西有足够的警惕;二是对社会上正面的东西能够拥护和支持;三是对社会负面信息的批判和拒绝,敢于向负面的东西“说不”,具有批判和拒绝的能力。

二、按照《党章》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思想上领先

一是大学生党员,要把学好《党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党员只有把《党章》学好,才知道自己要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力,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只有把《党章》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读懂、记牢,才能做到在思想上真正入党,才能做到入党前后一个样。二是大学生党员要学好专业知识,要有远大的理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表现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三是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学习,一定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切实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让理论真正“活”起来。开展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对党员进行党员培训、组织参观学习、集中观看教育电影、请先进党员来做报告等等。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让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素质,在思想上真正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2、大学生党员在工作上起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从身边小事做起,党员要本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念头,在工作中,要力争为学生办实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党员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能力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创新。这种创新的工作方法,将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细小的事情上做起。我们现在不少的党员好高骛远,大事干不好,小事又不想干。其实许多干大事的人,都是能把小事做得十分优秀。所以党员要善于做小事,特别是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凡小事做起。 总之,大学生党员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都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党员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学生,让同学们永远跟党走。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5

经过学习,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三、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物理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到这种顺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

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四、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组合作成功发展的关键。良好的评价机制,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第一、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

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充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6

说真的,分组时大家推荐我做组长,我感到压力很大。虽然在班里我被当成电脑“高手”,但实际上我真正有点水平的只是重装下系统、处理下小故障而已,我是ps菜鸟、ppt也只做过3次、电子杂志一点没玩过。不过大家这么看好我,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我以前都是跟着人家混,组长、部长分配任务给我,我去完成就ok了。但这次我成了组长,再没有人想好分配好任务给我,有的只是老师的催促和重重的压力。我们的主题定的比较早,但前期进展非常的缓慢,连分工都未出台,因为我错误地延续了“不到最后一天不干活”的拖拉作风,不太放在心上。直到刘老师第一次催促并提醒作品提交时间我才醒悟:我作为组长的不行动起来,我们组就完蛋了!而对于分工,最重要的是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才不会互相推卸,真正有效地工作。但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当组长的人来说,这个分工工作还是有些困难的,突然我想起了王竹立老师介绍的思维导图mindmapper。真正用起来才发现它对于激发思维的强大与实用,很快地我就列出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研究报告撰写、电子杂志制作修改”6个任务分工及相关拓展。11月5日下课后开了个讨论会,让大家相互协调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工作,分工正式确立。

11月15日晚上上课课间及课后,我们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因为我们发现,按照“月月漂流记”这个主题来写的话,“月月”作为一个被吃、被消化的对象,用第一人称来写实在不合理。难道我们说月月很高兴地被人吃掉么?讨论期间,大家思维十分活跃,提出各种想法。但结合可行性的因素,很多想法都被否决了。最后林钟贤同学提出的“嫦娥生病,玉兔带着一个月饼去人体消化道中提炼药引的科幻童话式想法得到了我们的肯定,并决定由她写出剧本初稿。这时我们“技生虫”小组又迎来了一条虫——懒虫刘仲其同学。他之前错过了分组,由于他来自中山医,跟我们是兄弟专业,又有过电子杂志制作经验,于是征询过刘老师的意见后,我们果断接纳了他的加入。我们的分工也相应出现了改动,由刘仲其同学负责电子杂志初稿的制作,我转为负责修改及整体协调跟进,其他同学分工不变。

此时刘老师开始第二次催促,但当时只有一名组员交了资料,怎么办呢?为什么我们效率会这么低、工作进度这么慢呢?我感到压力很大,几乎不敢回复刘老师了,并开始思考问题的所在:原来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计划。没有截止时间的限制督促,人的惰性就会很容易占上风,不管是忙还是闲,都会一天拖一天,紧张不起来。但不管再忙,任务总是要完成的呀,时间也总是要挤出来的呀。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篇7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二、选择恰当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三、要有足够的小组活动时间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四、评价和奖励方式多样化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小组培训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