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手套教案6篇
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方法,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缝手套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缝手套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课件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前次知识。
(一)提问回答:
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
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
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
(二)教师概括小结。
(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
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
3、装饰要多样化。
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课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缝手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颜色、不同花色的手套、画有手套轮廓的画纸、各种粘贴装饰材料(剪裁好的'图形纸、皱纹纸、小贴片、印章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准备好的花手套,请幼儿进行观察并交流。
1、花手套都是什么样子的?
2、自己还见过什么不同样子的花手套并描述。
二、教师出示材料,告诉幼儿本次活动内容。
三、幼儿自选材料进行粘贴手套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粘贴,尽量粘得和别人的不一样。
2、可以多种材料共同使用
3、根据幼儿的粘贴情况,教师可以把绘画比较好的作品直接向大家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四、作品展示
五、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展示到墙面,幼儿平时活动时也可以参考学习。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缝手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冬天的手套有不同质地和样式,知道手套可以用来保暖。
2、能根据手套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类。
3、在探索戴手套的过程中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至少戴一副冬天戴的手套。
2、教师事先准备不同质地的几幅手套。
3、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将手套放在前面的桌子上,方便欣赏、观察。
活动重点:
了解冬天的手套有不同质地和样式,知道手套可以用来保暖。
活动难点:
根据手套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类。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套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手套。
t: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手上戴的是什么呀?
2、t:老师手套是什么样的呢?(教师)
二、观察比较手套。
1、t:现在呀,在我们的桌子上很多的手套,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t:它们的颜色/大小/款式/图案/质地是什么样的呢?
2、t:在你们看到的这些手套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带来的手套,那请你们上来找一找,仔细观察每一副手套然后找出自己的手套来,好吗?
3、t:刚才老师的手套小朋友们都看过了,老师戴的是粉红颜色的用毛线做成的手套,那你们的呢?请也来和老师一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手套呢?
4、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手套。
5、教师出示合指手套和五指手套,
t:小朋友来看看这两种手套有什么不同?(帮助幼儿明确手套种类的不同)。
三、探索如何戴手套。
1、t:请你们试着戴上手套,想一想怎样才不会把手套戴反呢?(幼儿自由探索戴手套的方法)。
2、t:你是用什么方法戴手套的呢?
3、t:戴五指手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戴不上呢?戴合指手套时怎么样戴才不会戴反呢?(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经验,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如根据手套的背面花纹、手指方向等戴手套)。
4、t:我们戴上手套之后有些什么感觉呢?(手套可以用来保暖)。
四、手套找朋友。
1、t:小朋友们,把你们戴着手套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们来玩“找朋友”游戏,当找到和自己一样的手套的小朋友就和他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2、幼儿玩游戏。
五、活动结束。
缝手套教案篇4
教学背景:
我们都知道,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一日生活皆课程。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多彩的手套,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了解手套的多样性。
2、初步引导幼儿学习配对。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学知识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手套 音乐:捏拢放开,开火车
教材分析:
手套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事物,冬天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戴着手套来上学,在课间的.时候发现女孩子之间会比较谁的手套好看,谁的手套暖和,这给我一个启示,用手套上一节课,会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很大的满足,激发他们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我通过在百度搜集资料,将课堂的环节设计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捏拢放开》
师:宝贝们,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啦,能做好多的事情。(师边说边做洗脸、刷牙、梳头的动作)现在让我们的小手一起动起来吧!(师幼共同随音乐做律动)
二、 学习新内容
师:天气这么冷,怎样让我们的小手变得暖和呢?幼儿:可以搓一搓;用嘴巴吹一吹;烤烤火;戴手套。
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现在呀,老师就用你们想出的好办法让小手变的暖和吧。(师边说边戴上手套)那你有手套吗?你的手套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这个手套有花边;有红颜色的,有绿颜色的;还有妈妈戴的手套;有大的有小的。
师:可是宝贝们看看我手上有几个手套啊(一个)另一个我找不到了,哪个小朋友帮我找一找啊?请幼儿来帮忙找一找?提问幼儿为什么是这个啊?引导幼儿说出要配对,他们是一对。
三、 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宝宝们从这边选一个手套,然后到桌子上去选一个和她长得一样的手套,拿过来坐到座位上,看谁找到了。
四、 游戏活动
师:我们是不是都找到了啊?我们把手套带上吧,好暖和啊!冬天冷了,我们带着小手套小手就不会冷了,我们一起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吧。仔细听音乐哦!播放百度搜索的音乐:开火车。
缝手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松鼠爸爸爱护家人、不怕困难的品质。
2。在说说画画中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
活动流程:
谈话引入——欣赏故事——设计手套
(一)谈话引入谈话导入课题,导出《两只棉手套》
——冬天天气很冷,很多小朋友都戴上了手套,手套有什么用处?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想一想小松鼠把手套用来做什么了?
(二)欣赏故事
1。看图讲述故事——看图片听故事第一段,松鼠爸爸想要做什么?(给松鼠妈妈找一个暖和的树洞生松鼠宝宝。)——看图片,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松鼠爸爸找到树洞了吗?为什么又走了?(松鼠爸爸找到了一个树洞,可是熊已经住下了,所以松鼠爸爸只好走了。)——第三段,松鼠爸爸又找到了哪里?可为什么也不能住?(松鼠爸爸找到了小刺猬的洞,只好再去找其他地方。)——松鼠爸爸和松鼠妈妈怎么样了?爸爸找到了什么?(他们很着急,松鼠妈妈哭了,松鼠爸爸只好再去找暖和的'地方,突然松鼠爸爸看到雪地里有一只棉手套,就让松鼠妈妈住进去了。松树妈妈生了五只小松鼠,他们很调皮。)——松鼠爸爸住进去了吗,为什么?(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棉手套里,可是里面太挤了,松鼠爸爸只好在外面用尾巴给松鼠妈妈挡风雪。)——看到这里,你觉得松鼠爸爸怎么样?为什么?(很好;很能干;很爱松树妈妈和小松鼠)——谁来了?松鼠爸爸会怎么做?幼儿自由想象讨论。(把手套还给小男孩,再去找其他地方;请小男孩把手套送给他;……)——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把另一只手套也送给松鼠一家)——一起看图,揭晓故事结尾。松鼠爸爸是怎么说的,小男孩又是怎么做的?
——你们觉得这只松鼠爸爸怎么样?(很有礼貌,知道别人的东西要及时还回去。)
2。小结:这只松鼠爸爸很能干!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关心和爱护,碰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自己想办法,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也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松树爸爸能自己解决困难,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有没有碰到过困难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幼儿自由发言。
(三)设计手套——小男孩的手套有了个大用处,那如果我们也有一双手套,你想送给谁?为什么?(送给好朋友,让她冬天保护好自己的手;送给妈妈爸爸,妈妈早上上班很辛苦;送给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过冬;……)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中可以让幼儿尝试着自己设计手套。
缝手套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知道故事名称。
2、愿意用普通话说出自己听到的故事内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挂图、一只手套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一只手套。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了一件小礼物,你们想不想看啊?”
“哦,这是什么?(手套)手套应该戴在哪儿?(手上)”
“可是森林里有两个小动物却不知道手套是怎么戴的。你们想不想听有听他们的故事?”
2、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一只手套》。(大灰狼捡到了……这到底是什么?)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听到了谁、看到了谁?
(3)他们捡到了什么东西?
大灰狼和小花狗把手套当成了什么、戴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再听一边。
3、体态、神情再次讲述故事(大灰狼捡到了……这到底是什么?)
提问:
(1)“大灰狼把手套当成了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大灰狼脚上穿手套走路的样子。(活动中问一问托儿“这样走路方便吗?”会说“这样走路太不方便了”)
(2)“小花狗把手套当成了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小花狗头上戴上手套的样子。(活动中会说“手套直往下掉”)
4、教师:“真有意思,手套是戴在哪儿的?(手套是戴在手上的)书上的宝宝是怎么告诉大灰狼、小花狗的.呀,我们学宝宝那样大家一起大声地告诉大灰狼和小花狗‘大灰狼、小花狗手套是戴在手上的’。”
5、今天,大灰狼和小花狗真要谢谢托班的宝宝了,你们让他们知道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这样大灰狼和小花狗就可以戴着手套暖和和的过冬了。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