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古诗教案推荐6篇
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便更好地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教案的存在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专注于与学生的互动,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准备,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古诗教案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美。
3、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和诵读古诗。
活动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梅花的特点,欣赏梅花的品格。
活动准备:
梅花图片、课件、古筝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朗诵古诗《青松》后讲话引出主题。
师: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有勇敢高洁的青松,而且还
有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花
二、认识梅花,指导梅花不怕冷,在冬天开放。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欣赏。
(2)认识梅花: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
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请幼儿欣赏课件,理解古诗内容
(1)播放课件欣赏,知道古诗的题目,一共有几句?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古诗意境。
“墙角数枝梅”是什么意思?
“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遥知不是雪”是什么意思?
“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朗诵古诗
五、鼓励幼儿尝试配乐朗诵古诗《梅花》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2
教学活动:
游子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2、感受故事的凝练,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增进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游子吟》教学挂图、幼儿课本、语言cd。
2、古筝曲、《游子吟》音乐cd。
3、幼儿课本第1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或幼儿课本1第17页,以故事形式讲述部分译文,理解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事先提问:图片中有谁?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故事。
一一位慈祥的老母亲,手中拿着针线,给准备到外地做事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
2、教师观看教学挂图,请幼儿欣赏、感受古诗的凝练,学说古诗。
(1)观看教学挂图前四句部分,朗诵古诗前四句。
(2)分句提问。请幼儿结合诗句,说一说每句的意思,并逐句学说古诗前四句。
(3)讨论:故事中这位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母亲。
(4)继续欣赏挂图。请幼儿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意思?教师重点讲解译文,并朗诵古诗后两句,幼儿逐句学说。
讲解:小草应为有了春天阳光的照射,才能发芽长大,但小草却很难报答阳光的恩情。儿子也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成人,做儿子的又怎样才能报答母亲那深深的恩情呢?
(5)介绍古诗名称、作者。
3、学习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律和节奏。
(1)播放语言cd,请幼儿完整欣赏。
(2)教师完整朗诵,幼儿轻声跟读。
(3)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4)播放古筝曲,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请幼儿静静欣赏歌曲《游子吟》。
活动延伸:
1、继续阅读幼儿课本,根据画面自由朗诵。
2、播放《游子吟》歌曲,供幼儿学唱。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能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
2、理解古诗中“异乡”、“异客““忆”、“遍插”、“遥知”、“茱萸”、等字词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诗的完整诗意。
3、感受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活动准备:
让幼儿预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了解一些节日民俗。
相关诗句字卡。
古诗cd、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引出古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提问: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步发现古诗的语言结构特点,理解古诗诗意。
1、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提问:
古诗里说了些什么?
古诗和刚才的故事讲的'是同样的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
小结:同样是讲一件事,刚才故事讲了好多,古诗只用了四句就讲完了。(明白古诗是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赏古诗,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提问:
①在这首古诗里你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引导幼儿结合对故事的记忆,来理解古诗的字、词,感受古诗整体的意境。)
②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个人理解简单概括诗意。)
4、师生完整欣赏并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迁移情感,体验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问: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特别的思念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有名的古诗,如果你一个人离开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想些什么呢?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诵。
2、活动难点:理解古诗诗意,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指导要点:通过图片观察、分句解读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感受古诗《春晓》的意境美,并喜欢朗诵。
2、能否大胆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六、活动建议
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独自开”的寓意。
2.能按照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作者。
(1)引导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单介绍古诗的名称、作者。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作者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回答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坚强地挺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模仿教师朗诵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行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励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行讨论、交流,感受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
【活动延伸】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幼儿园古诗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
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
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 :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
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