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性质教案7篇

时间:2024-12-15 11:51:06 分类: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我们必须提前准备详细的教案,以指导教学活动,好的教案应当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下是400字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的性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水的性质教案7篇

水的性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生5:……

3、课件展示,得出结论。

师:校长分的和你们一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小电脑是如何拼的,(利用优质资源课件演示分地的过程,师生共同观察总结得到校长分的地一样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的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进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由的猜想,使实验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验证,使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探究新的学习活动之中。)

4、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三个年级分的地一样多,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请看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仔细观察,第一个分数和第二个分数相比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呢?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2,……

师:谁能用一句换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

生: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师随着板书)

师:同学们在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师:像这样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结合我们的预习,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0除外。

师:为什么0要除外?

生:因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补充板书0除外)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那几个词比较重要?

生:同时相同0除外

师:(把这三个词用红笔加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谁比较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为什么?

生:我们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师:数学知识中有许多知识如像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因此平时学习中我们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才会举一反三。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一)练一练

(二)摸球游戏。老师手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有许多水果,水果上面写着不同的分数,如果你摸到一个水果,说出一个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数,这个水果就奖励给你。

(二)判断(抢答)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过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2、把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3、给分数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数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测一测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几?

四、总结。

1、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谁能说说你这节课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2、把板书最后补充成一条鱼,希望大家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装满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书)

五、作业

练习册2、4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给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水的性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 生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复习提 问

复习提问: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

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

∴∠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水的性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会组成比例.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媒体教学

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和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 和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 = )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或 .

3、揭示意义:像 = 、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和 ② 和

③ 和 ④ 和

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 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 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3、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和 (2) 和

(3) 和 (4) 和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水的性质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

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

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

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

1.如图1,

(1)∵ (已知),∴ ( ).

(2)∵ (已知),∴ ( ).

(3)∵ (已知),∴ ( ).

2.如图2,(1)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已知 ,则 与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图2 图3

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 是 ,第二次拐的角 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 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

[板书]2.6 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 的平行线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

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 ,使它截平行线 与 ,得同位角 、 ,利用量角器量一下; 与 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回答出不论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回答.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 (已知),∴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对项角相等),∴ (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邻补角定义),

∴ (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 (已知见图6),∴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

如图7,已知平行线 、 被直线 所截:

(1)从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 ,可以知道 是多少度,为什么?

?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

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 ,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

?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 和 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避免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解:∵ (梯形定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

1.如图9,已知直线 经过点 , , , .

(1)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 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3) 、 各等于多少度?

2.如图10, 、 、 、 在一条直线上, .

(1)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2) 时, 、 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

?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叙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若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总结、扩展

(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

如图11,

(1)∵ (已知),

∴ ( ).

(2)∵ (已知),

∴ ( ).

(3)∵ (已知),

∴ ( ).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出示投影6)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已知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

1.如图12,已知 是 上的一点, 是 上的一点, , , .(1) 和 平行吗?为什么?

(2) 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

?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

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

(二)选做题

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

作业答案

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12.(1)∵ (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组2.∵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上).又∵ (已证),∴ .∴ .又∵ (平角定义),∴ .

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

水的性质教案篇5

[课程标准要求]

课标对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指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经历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过程,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自主发现是行为动词,动手、观察是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是指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看似容易,但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学生将在教师设计的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总结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指定位数的小数。

[学习目标]

1、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概述出小数的性质。

2、运用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改写小数。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评价任务]

通过练习和例3化简例4改写小数检验目标1、2的教学完成情况

[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熟练地读、写小数后教学的,本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教材先通过例1和例2教学小数的性质,即让学生通过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比较0.3和0.30的大小,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又安排例3和例4对小数的性质加以应用。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题,即一个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一个是在小数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来使学生学会小数性质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基础的。

2、教具:课件

学具:米尺,方格图,殊为顺序表

授课对象:四四班学生

授课地点:考务办公室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4、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谈话激趣

昨天因为买冰激淋的事难住了我女儿,大家来帮帮她好吗?同一种冰激凌金阳光超市标价2.5元,家家乐超市标价是2.50元。那家便宜些呢?2.5元是多少钱?2.50元呢?它们什么关系?(相等)(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建议我女儿去那家买?(都行)通过比钱数我们知道了2.5等于2.50请观察这两个小数,2.5是怎样变成了2.50的?(在2.5的末尾添上0)

3、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是不是什么数末尾添零大小都不变呢?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数0.1我在它的末尾添一个零,它的大小变吗?添两个零呢?(不变)我们想个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加个单位)加个米好吗?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长度相等。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试一试,请看合作要求:

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要求:1、组长分工分别量出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

2、把量出的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合作并比较)

0.1米是多长?(1分米)你是怎么想的?0.10米呢?(10厘米)你是怎么想的?0.100米呢?(10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交流

生:我量的是0.1米。0.1米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我量出1分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米。0.10米是10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0厘米。我量出10厘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0米。0.100米是100个千分之一米,也就是100毫米。我量出100毫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0米长的纸条

生:我们发现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的纸条都一样长。

师小结(看课件)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同学们我们通过小组合作量0.1米、 0.10米、0.100米的长,得出0.1米=0.10米=0.100米。如果老师再给你一组小数你也能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二)学生通过在正方形纸上涂0.3和0.30比较发现它们大小相等。

出示例2: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一样)想一下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请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它们试一试

合作要求;

1、两人分工分别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涂出0.3和0.30。并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把涂出的0.3和0.30的正方形纸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

(1)我涂的是0.3,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我涂3份,0.3就是3个十分之一.

(2)我涂的是0.30,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我涂30份,0.30就是30个百分之一.也就是3个十分之一.

(3)我的发现是0.3等于0.30

师:通过涂小数0.3和0.30涂出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0.3与0.30相等.)

(三)引导观察,得出小数的性质

指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0.3=0.30引导学生观察:我们来看这几组等式,从左往右观察2.50元同2.5元相比;0.10米同0.1米相比0.30同0.3相比。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小数的最后面加了0。生:小数后面多了一个0(哪儿多个0呢?)那小数大小呢?

生:没有变化。0.100米同0.1米相比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呢?

通过以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也就是板书:小数的末尾依次添上”0“

学生归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观察,2.5元同2.50元相比;0.10米同0.100米相比;0.3同0.30相比;0.1米同0.100米比小数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小数后面依次少了一个0生:小数的末尾,板书:去掉”0“那小数的大小呢?生:没有变化。通过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综合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生齐读一遍.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感知

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哪儿添或去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呢?(小数的末尾)在整数的末尾添0去0数的大小变吗?(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一个0仍然和2.5元相等吗?(2.5是小数)在1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变不变呢?(变)为什么?(因为1是整数)整数有这个性质吗?(没有)在2.5这个小数5的前面添上0它的大小变吗?(变)为什么?(不是小数的末尾)哪儿才是小数的末尾?

注意:小数的性质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认为小数的性质里哪些词很重要?(末尾)

齐读一边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是可以添上”0“或去掉”0“的,并且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同学们来看。

练习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先来看3.90米,(3.90 500 20.20问为什么?)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同学们像3.90米、0.30元等这些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它们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也就是把小数进行了化简。你能化简下面小数吗?

化简下面各小数:

例3 0.70 105.0900

小数里的其他零可以去掉吗?(不能)

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来看下面这些数化简后分别是多少?

练习

(2)同学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把小数进行了化简。有时根据需要,我们还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想一想超市里2元的商品标价时还怎么标:2.00元)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要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请把这几个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练习

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化简一个小数还可以对一个小数进行改写。请同桌两人讨论一下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小数末尾)

请看这三个数0.70 4.08 0.310 0.20去掉0,数的大小怎样?4.08去掉0,会怎么样?0.310可以添上0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2.5的末尾可以添上多少个”0“呢?

五、看课本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课本第58、59页,请把课本看一下把该画的内容画下来。

六、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一)我是小法官(打”√“,错的打”ד)

1、把0.50 0.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5.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二)把相等的数连起来。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三)给下面的物品加上标签(以元作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

水杯3元2角

铅笔6角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2.5元=2.5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水的性质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多媒体、导学案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配合导学案,学练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一辆抗震救灾汽车经过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

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后得出推导过程,小组内会的辅导不会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小组交流20页例题

(4)完成导学案上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们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上课堂检测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了解课堂掌握情况,为课外辅导做好准备。

6、作业设计

p24第4、12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例题: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水的性质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水的性质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