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案7篇
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进步,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事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应对和解决,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__、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 阙què 须臾xūyú 圪蚤gēzǎo 濯zhuó
溅jiàn 挈qiè 樽罍zūnléi 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拖男挈女 伸头缩颈 抓耳挠腮 序齿排班 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们的意思。能用“又……又……”造句。
4、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重点:
学会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反馈课前预习情况
1、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后对“我们的教室”的了解。
1、交流字词自学情况。
(1)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读、记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着重正音:敞崭
●重点分析:敞、崭、喇、圃
(2)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宽敞、优秀、苗圃、栏目
(3)当堂听写生字,校正后请学生将写错的字上黑板订正,再强调。
3、通读课文
●给尽量多的学生读的机会。
●及时纠错。
●难读的几个长句重点跟读。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读“我们的。教室又宽敞又明亮”,理解“宽敞”,找找近义词。
2、这句话总的写出了教室的什么?
3、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2、交流。
●这一段写了教室中间(方位词,明白是什么方位)的课桌椅。(板书:教室中间,课桌椅)
●“教室里最多的要数课桌椅啦!”这一句把第一段和第二段很自然地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
●积累好词:崭新(反义词:陈旧)
整整齐齐、闪闪发亮(写出了教室的“明亮”)
4、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读读这段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
2、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了解读懂这样的段的方法。
2、能自己找出文中的两句比喻句,并明白句意。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自己教室某一处的陈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作者对良好学习环境的喜爱、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按什么顺序写的段落?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
(1)这一段话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时间顺序写的吗?
(2)想想每句话在写什么?哪几句是写同一方面的?用“∣”分开。
2、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1)先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用“”划出方位词。(板书: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的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再看看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用“△”标出。
(3)用“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式说说这段话写的内容。
(4)读懂写出来的几句话,重点读懂比喻句。
a、让学生自己找出比喻句,读一读。
b、引导学生质疑:“一方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各指什么?
在学生了解了把“大黑板”比作农民耕种的“一方土地”后,启发学生联系本段第2句,理解“播撒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知识的种子通过耕耘者的辛勤劳动,将会发芽、开花、结果。学生们通过黑板,接受老师的教育,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作贡献,感受到学习的幸福。
(5)带着这种情绪读整段话。
(6)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小结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①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②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
(7)把表示方位的几个词写到插图的相应位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段内容。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用学到的方法自学第4自然段,分别用“——”和“△”标出方位词和写的内容,交流。(板书:课桌后面的墙上学习园地)
2、找出比喻句,说说意思。
把什么比作“美丽的花”?“优秀作业”与“一朵朵美丽的花”有什么相象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同学们喜欢这些栏目吗?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喜欢?朗读。
4、提供“左边、中间、右边”三个方位词,把这一段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1)自由说(2)指名说(3)同桌说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读这一段,再一次感受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幸福。结合说说自己的学习环境,懂得珍惜这样幸福的学习生活。
五、小结
小作者介绍自己教室时,介绍得很清楚。先写教室中间,再写到前面的墙上,最后写后面的墙上,全文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六、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1)中的第3—7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乔、蜡、烛、搂、币、馆、谎、杰、稳、幻、拥”等1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乔、枪、弱、戏、币、势、杰、浪、幻”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读准“乔、蜡、烛、搂、币、馆、谎、杰、稳、幻、拥”等字音。
2.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课文,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体会皮诺乔淘气任性、勇敢善良的品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新课
1、(播放课件中的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给2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分成三部分,了解大意。
第一部分(1—4)写皮诺乔在鲨鱼肚子里遇见了爸爸。
第二部分(5—13)父子两人互相倾诉分开后的遭遇。
第三部分(14—24)写皮诺乔决定帮助爸爸逃出鲨鱼的肚子。
3、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皮诺乔在鲨鱼肚子里遇见了爸爸,父子见面激动之余,互相倾诉分开后的离奇遭遇,最后皮诺乔决定帮助爸爸逃出鲨鱼的肚子的故事。表现了皮诺乔淘气任性却勇敢善良的性格特点。
4、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5、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会读的11个生字“乔、蜡、烛、搂、币、馆、谎、杰、稳、幻、拥”指名读。
认识多音字“系”,(jì系鞋带)(xì联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会写的9个生字“乔、枪、弱、戏、币、势、杰、浪、幻”。给这几个字组词。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木偶动作滑稽、幽默可爱的形象,是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非常喜欢模仿的对象。故事《木偶奇遇记》更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文学作品,主人翁匹诺曹的形象深入孩子们的心。维塔斯音乐的魅力被成人世界所喜爱,我们希望能结合孩子的感知特点,让孩子欣赏感受经典音乐,提高艺术审美与音乐表现能力。在认真倾听分析后,我们发现《歌剧2》的音乐在形象与结构特点上非常适合表现小木偶人物与故事的情节,音乐会感染孩子,带给孩子创造表现小木偶的充分空间。以游戏为载体,在音乐的熏陶与提示下,让大班孩子感受理解、想象创造、自由表现匹诺曹的形象与故事情节,享受经典音乐给自己身心带来的愉悦是本节课教师的教学重点与追求。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理解音乐特点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间的联系,在掌握音乐节奏的基础上自由表现出小木偶的形象动作特征。
2、能在音乐的提示下,积极扮演角色、表现故事情节,体会在音乐中师生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木偶奇遇记》图片
2、音乐《歌剧2》
活动过程:
1、律动《牛仔很忙》
教:“哎!休息一下吧!”
2、导入:观看匹诺曹图片,激发幼儿用动作神态模仿、表现小木偶的兴趣。
教:(神秘)“我今天带来一个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皮诺曹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朋友,有谁知道他特别在哪儿呢?
3、欣赏音乐《歌剧2》,理解音乐特点与人物形象间的联系,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不断尝试用动作表现木偶的特征。
(1)完整欣赏第一遍,感受音乐的美与特点,初步理解音乐形象。
教:“今天,我带来一段皮诺曹最爱跳的舞蹈,来看看。(完整音乐)
教:“木偶是怎样动的,谁来告诉我?(幼儿回答:一节一节、硬邦邦…)你能做做吗?(请2—3个幼儿示范)你是木偶听见音乐会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木偶的动作。”(“啊”前的音乐)
(2)欣赏第二遍,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尝试用动作表现。
教:“我看见有很多小木偶做了很多有趣的动作,你们还有更好的动作吗?谁来教教我们大家。(提炼2—3个幼儿动作)
(3)引导幼儿不断感受音乐,用丰富的动作大胆自由地表现小木偶,激发孩子们的相互启发与学习。
教:“刚才你们教了我,小木偶还能做什么事情呢?(扫地、看书)“我是木偶,我正在…”(教师提炼2—3个幼儿动作,合音乐)
4、看图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建立情节与音乐段式间的联系。分段玩游戏,引导幼儿深入欣赏音乐,掌握音乐节奏,在音乐提示下自由充分地表现人物动作与故事情节。
教:“你们都知道皮诺曹的故事。”
(1)教:“小木偶皮诺曹被爷爷做好后只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一天晚上,美丽的小仙女出现了,用她神奇的手指轻轻一点,小木偶就试着动动头,动动手脚,然后他就活过来了,做了他喜欢做的所有事情,最后和仙女跳起了美丽的舞蹈。”(结合音乐,边讲故事边加入提炼的幼儿动作和情绪)
教:“皮诺曹都做了哪些事情?(幼儿回答故事情节)
a、一动不动的匹诺曹
b、仙女点化匹诺曹
c、仙女和匹诺曹游戏
5、教师和幼儿交替扮演仙女和小木偶角色,完整游戏,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1)教:“老师来当仙女,你们当皮诺曹,仙女的魔法棒没点到你们时,你们应该…?(幼儿回答)刚开始皮诺曹是躺在地上的,一动不动,准备。
(2)教:(坐起来)坐着做手、脚的动作
(3)教:(站起来)“皮诺曹活过来了,终于可以做喜欢的事情了,你会做什么?
(4)教:“后来,小仙女来了,她的手指是有魔力的,仙女念咒语:我的魔法好棒,停!”就该仙女跳舞了,小木偶就定在那里一动不动,看谁动作最漂亮,坚持的时间最长;仙女挥动手指:“交换”时,仙女就不动了,小木偶们又活起来了;仙女说“变”后,你们又停了;最后仙女点到谁,就是邀请你和仙女一起跳舞了。”
6、结束
教:“好玩吗?其实今天我们只玩了故事里的一个片段,在木偶奇遇记里,皮诺曹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呢!想知道吗?我们回教室,老师讲给你们听…”
教:“我们用皮诺曹的动作和语言给老师再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把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通过阅读,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下500年,幸得唐僧搭救方得逃脱。遂拜唐僧为师,护其西天取经,这一路上又先后收猪八戒、沙僧一干人等同去,这一路上历经坎坷,到底是如何艰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深山老林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
1、全班齐读
2、纠正读音 骸骨 茔 擎 忖思 骷髅 战战兢兢 唆嘴 脊梁 唧唧哝哝
3、请同学讲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挑拨是非的猪八戒的教唆下,不明是非的唐僧绝情的赶走了孙悟空。
4、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 猪八戒 孙悟空 唐僧
★再读感知
★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 猪八戒:搬弄是非
1、好挑事:第1节: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2、煽风点火、鼓动教唆:第2节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把握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僧听信猪八戒的谗言赶走了忠心耿耿的孙悟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再读品味
从文中看,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明察善恶、勇敢无畏、忠心耿耿
★火眼金金 第2段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聪明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第2段:怕师傅惩罚,还不忘向当地土地 山神说: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
★大仁大义 当师傅的绝情他止不住伤情: 第3节:“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好心反遭师傅误解,伤心之情溢于言表,可师傅依然不为所动,在离别之际,又不计个人恩怨对师傅款款下拜。第4节: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涂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忠心耿耿 临走仍不忘师傅的安危。第5节: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不喜欢 唐僧:胆小绝情、不明是非
1、人妖不分、胆小怕事 第2节“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
2、是非不分 毫无主见 第2节正相信悟空的解释时,又听信谗言,开始念咒。
3、固执绝情 第4节“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面对孙悟空的拜别,他不理不睬,口里叽挤咕咕:“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孙悟空就这样被唐僧赶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