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6篇

时间:2024-05-25 09:51:07 分类:工作报告

通过一份出色事迹材料,人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困难和挑战,培养坚韧不拔的品德和价值观,一份高质量的事迹材料是可以让我们个人的能力被发现的,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6篇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1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他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六个年发头。十六年中,一批一批学生成为合格人才,进入高校,走向社会,令他激动,让他欣慰。十六年的风风雨雨,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六年的不断探索,更让他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他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今年,一个表现一直很好的学生,却出现了成绩滑坡,他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他就到她家去了解情况:她家去年失火,爷爷有患病多年去世,家庭非常拮据,父母虽然没让她辍学,但家庭生活十分贫困,给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面对这件事,他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他们对女儿造成的副面影响。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服了家长。了解情况后,他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女生,她深受鼓舞,又继续努力!家访让他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他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有一个学生是中途转学来的,学习很差,可是性格却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他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他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双差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并有组织能力,同学也佩服他。他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他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他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他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他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十六年来,他接触的"双差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他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他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走向成功之路。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2

若不是回乡看到老家变化不大,她也许不会选择农村创业。她说,或许一家人还继续留在外地,一家四口还继续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创业期间,为了流转土地,她独自一人上成都,下重庆,奔赴云南昭通,辗转贵州毕节,行程数千公里,签下了19份土地流转合同。

目前,她养殖的泥鳅已经销售了60多万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120万余元。122亩的泥鳅养殖基地,只有她和她的父母在管理和经营。她就是在南溪区仙临镇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冬梅。

回乡创业

张冬梅今年29岁,是南溪区仙临镇合众村七组人,早年家贫,4岁那年,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成为打工一族。特别是她大学的时光,一家四口长期三地分居。渴望能一家团聚的她,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张冬梅上大学后一直都在做兼职。手机促销、发传单、餐馆服务员等等,基本上能合法挣到钱的兼职,张冬梅都愿意去尝试。从大二开始,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她再也没有问过家里要一分钱。张冬梅粗略了算了一下,一年能为家里省6000多元。

2010年,张冬梅从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在当地做了一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每月工资几千元。2011年,她又到重庆做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她的父母正辗转新疆、青海等地工作。一直想创业的张冬梅开始有些不甘平庸的生活。

转折出现在2013年,张冬梅一家回乡省亲。难得团聚的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回到合众村时,看到家乡的样貌和20多年前没有太大的区别,张冬梅的心里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她把这个事情和父亲一提,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

“爸爸懂得泥鳅的养殖,我们这里山清水秀,还比较适合养殖。”张冬梅说,泥鳅的养殖效益短、平、快,寸苗成鱼出水需要3—5个月,2000—3000斤/亩,每亩的收益在2.4—3.6万元之间,一年可以收两次,收入在4.8万元到7.2万元之间。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说干就干,父女两人当即决定回原单位办理离职手续,回乡创业。

百亩基地

2013年下半年,张冬梅和父亲张修定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家乡,父女共同出资80万元开始创业路程。当时,父女遇到的一个难题便是土地流转,由于当地村民外出打工者较多,再加上对土地流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一家人陷入资金、技术到位,而场地未落实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时,张冬梅接到几个电话,告知她可到对方所在地进行泥鳅养殖,可流转300—500亩土地,每年每亩的单价只需要80元,租赁时间由张冬梅定。甚至还有免费出场地,让张冬梅一家技术入股,年底五五分成。

面对“诱惑”,张冬梅并未动摇回乡创业的决心。既然有村民不愿意,那她就一家家的跑,和对方谈合作。当年,张冬梅开始搜集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址、电话等信息,只身一人前往成都、重庆、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等地,说服他们签订土地流转合作协议。她一个个地找,一遍遍地查,历时26天,行程数千公里,终于签下了19份土地租赁意向协议,共租赁土地122亩,每亩585元。

土地问题解决了,张冬梅便和父亲开始着手养殖场的修建,从平场到挖坑等基础活路,张冬梅都亲力亲为。养殖场办起后,父女进行了分工,张修定负责技术管理,张冬梅负责养殖场运营。

“如果按照新疆当地给我们的土地租金计算,我们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成本。”说起为何坚持留在家乡创业,张冬梅说,他父亲当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一来是想“羔羊跪乳”来报答乡亲的恩情,二来是想通过养殖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年入百万

由于张修定掌握着一套熟练的泥鳅育苗、出苗、养殖技术,加上张冬梅一直在努力学习经营,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后,生意还不错。截止目前,她家销售水花、存苗、成鱼的营业额已有6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从事泥鳅苗孵化、商品泥鳅养殖工作。在技术上,张冬梅一家还突破了传统孵化模式,将泥鳅的受精率提高到了95%以上。“目前,我们自助研发的活水孵化器‘u’型培育池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张冬梅说,这个技术的创新,使泥鳅的成活率基本提高了40%左右。

“我们生产水花的能力在1000万尾/次、寸苗100万尾/次,成鱼年出水6—8万吨,年收入可达到120万元左右。”张冬梅说,按照目前养殖场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每年的投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除去一家三口的工资),一年的纯利润在90万元左右。如此一来,她家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到2015年就开始挣纯利。

张冬梅算了一笔账,稻田和泥鳅种养配套,一亩可以产成鱼1500斤左右,按照12元/斤计算,一年都要增收近2万元。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已经和她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准备进行泥鳅饲养。

另外,张冬梅还准备新流转200亩土地,配套种植梅花和特色水果,新建农家乐等,准备发展观光农业和体验农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3

黄胜新,自去年汶川地震救援顺利归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说话不多的铁骨汉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黄胜新正休假到医院照料身患癌症的母亲。当一接到部队成立抗震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增援的指令,黄胜新立即返回部队,瞒着母亲,奔赴灾区救援。

5月14日赴川以后,黄胜新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多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与南宁市消防支队其他战友一起抢救被困人员19名,其中8人生还;带领救援队员转移群众3617人,为群众搭建避难场所76处,清理危房145间,抢救各类物资价值约1300多万元,抢运救灾物资480余吨,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黄牛”黄胜新又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2008年5月14日,南宁市消防支队赶到四川都江堰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当日下午,黄胜新在都江堰四川街一栋六层坍塌楼层上,利用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发现下面有生命迹象,并隐隐约约听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救命!”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看到黄胜新和战友,立刻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哀求:“我弟弟埋在里面已经两天两夜了,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吧!”“你放心,刚才我已经听到他的声音了,我们一定把你弟弟救出来!”

根据黄胜新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和战友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方位,挖了一条隧道,清理被困者上方松动的水泥块和砖头,用工具一点一点挪开楼板,通过细小的缝隙,进入被困者所在的狭窄空间。

伴随挖掘的同时,上方的楼板不断嘎嘎作响,碎石纷纷掉下,战友们着急地喊道:“班长,有危险!”而此时黄胜新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已经千辛万苦挖出了这条生命通道,我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拼命加快挖掘速度,就在他把人救出来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几层厚厚的楼板在余震中塌了下来,埋住了他们之前救人的地方。而那时,要是黄胜新再慢一秒,就再也回不来了。

由于抗震救灾表现突出,黄胜新被公安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祥云火炬在南宁的传递活动。

满载荣誉依旧朴实无华,08年抗震救灾立功至今,黄胜新先后在南宁等地做了十几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收到自治区、南宁市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嘉奖。黄胜新英勇的抢险救灾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南宁市街头巷尾的美谈。

而今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部队领导和战友眼里,他仍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战士,是那头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位的“黄牛”。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小个子的消防兵。他笑着说:“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偶尔会有人认出自己是黄胜新,挺不好意思的'。”他也直言,有时候确实有点不方便。

在群众眼里,黄胜新俨然成了一位英雄。市民们有需要消防帮忙的时候,几乎都会想起这位腼腆老实的消防老兵。7月13日,黄胜新所在的辖区内公务员小区有一位住户的门被反锁了,到现场的消防战士弄了很久也没有把门打开。这时,战友们想到了在特勤大队的黄胜新。“黄胜新来了,没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有黄胜新在的场合都可以听到。他的救援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黄胜新到达公务员小区现场时,他以惯来敏捷的身体,运用“楼层下降”技术,从住户的窗台进入到屋内,成功地把该住户的门打开了。事后在与记者的聊天中,黄胜新说到:“其实,人家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装一个门,动辄三四千,的确不忍心把住户的门弄坏。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门被反锁的情况。我都在想,能不弄坏,就尽量不要弄坏住户的门。”

黄胜新就是这样一个老实诚恳的人,他时刻替他人着想,不愿意弄坏老百姓的一扇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得到了战友和市民的好评。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4

xx,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茌平人,2005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现任资阳市雁江区汇兴路消防救援站一级消防士。

参加工作15年来,参加总队打造消防铁军3次,部局搜救犬训导员2年,多次参加总队比武。先后被消防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多次被总队、支队评为“消防业务标兵”、“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训练标兵”、“红旗车驾驶员”先进个人等荣誉,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11次。

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20000余次,疏散人员200余人,抢救被困群众110人;在消防队伍改革大考中,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忠诚履职,甘当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执勤训练方面,体能业务素质拔尖,各项考核成绩均能良好以上;工作方面,积极协助管理队伍,搞好后勤保障工作,时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理想信念方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长期扎根基层,以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在提质强能和顽强拼搏中,争创美好消防生涯。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5

xxx,女,1991年7月出生,担任计算机系计应092班的团支书,入校以来,在行为规范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方面妥善处理好班级工作,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工作上,在担任班里的团支书以来要求自己每件事都要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同学中享有很高威信。每次团建都是从班级同学具体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学院党委、团委的整体安排,做好团建记录考勤工作,开周龙头山出游活动、参观黄埔军校旧址和各种形式的团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班级建立的良好的的班风和学风。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与大家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快乐、融合的班集体。

在学习上,我非常清楚的知道大学毕竟不同于中学,是比较注重自学出成绩的。所以入校后我尤其注意学习方法的转变,对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再也不能固守中学的'学习模式,转而逐渐培养自己的意识,做到高屋建瓴,未雨绸缪,同时勤于发问,积极思考,勇于实践。课外则利用图书馆这个"百宝箱"努力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加课外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在课堂上积极与同学讨论学习上的难点,认真的复习,积极做好导师布置的任务,独立完成课程的考试与考查,所以在上个学期以学习成绩第一名和综合名次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学校颁发的三等奖学金的奖励。

生活上,该同学乐观热情,朴素大方、关心同学,关爱集体,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乐于从生活点滴帮助他人。首先,我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我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我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其次,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暑假、寒假我都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为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有自从入校以来我每个星期都会参加校团委组织的义务家教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农民工子弟义务家教。

通过组织这些活动,我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由于为人谦虚,学习、工作又表现出色,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篇6

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放弃在城里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举动似乎不可理解,但他却无怨无悔的选择了这条路。他就是刘骜。

刘骜,男,19xx年出生,凤台城关镇人,现为凤台群顺路桥公司股东之一。他的创业,帮扶了当地57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有17名为共青团员,为我县全民创业特别是青年创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最初的心愿:捧上 “铁饭碗”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绚丽多彩,而多彩的生命是一个用艰辛和磨难来点染的过程。

现年24岁的刘骜,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小伙子,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他从迈进学门的那一天起,小小的心灵就怀揣着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人生梦想,那就是要好好上学,考上大学,跳出家乡,捧上 “铁饭碗”, 光耀门楣。

20xx年,在杭州学习工程管理的他,暑假期间回乡到父亲公司打工,作为一个还未步出校园的他,随着接触的外面世界时间慢慢增多,看着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一波高过一波青年创业浪潮,让他敏感地意识到,象他这样农村青年只有掌握更多知识,学会一身本领,才是立身之本。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想要在公司要干出一番事业,谈何容易。然而他凭借一颗永不言弃的心,一直寻觅着属于自己的舞台。当时,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刘骜,在杭州学习期间父亲曾经想托关系、找熟人帮他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小小年纪的他不甘心那样按部就班的生活,怀惴着一个梦想,一颗狂野年轻的心,回到了家乡。

崭新的梦想:当个“小老板”

看来,“大城市”并不能“留”住刘骜那颗年轻奔放的心。在遐想之余,刘骜思索着自己的创业梦。

诚如一句名言,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凭着在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兼平时悉心钻研掌握的专业技术,还有农村孩子一贯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品格,刘骜很快就从众多的“打工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公司大部分工人的认可,打工期间不仅丰富他的人生阅历,更开阔了他的视野,他拚命努力自已创实业的干劲,他在心里也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想自已也能当一个“小老板”,作自已事业的主人。

心随梦动。为着这个愿望,在此后打工期间,他除了认真的搞好自已岗位工作外,还谦虚地向那些经营管理方面的行家学习管理经验,并留意市场行业动态,结合自身的专长考虑,最终他心中认定了路桥工程管理这个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有着无限广阔的市场前景。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小小年纪的刘骜表示,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凤台建设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