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生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10-14 13:01:08 分类:工作报告

调查报告通常以书面形式呈现,但也可以包括图表、图像等辅助材料,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有力的证据和信息,下面是400字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90后学生调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90后学生调查报告8篇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中学生诚信的调查研究,试图了解目前中学生诚信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以便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能更好的实施诚信教育。具体通过问卷调查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中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单选题]

2、你是不是对撒谎的人比较反感?

3、你有欺骗过父母和老师吗?

4、当个人利益和诚信道德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5、通常你答应朋友做某事后,你怎么做?

6、办错事后,你是否会很坦诚地告诉你的父母吗?

7、家长常教我们“乖孩子是不可以说谎的”,你认为

8、对于俗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怎么看待的?

9、你会被那些拾金不昧的故事感动么?[单选题]

10、对于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你怎么看?

11、考试时候,你作过弊吗?

二、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我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经随机分层抽样抽取被试者共50名。问卷收回后,经仔细筛选,最终保留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问卷。调查者先将调查表发给班主任,请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活动或自习课时发给全班同学按题号据实填写,不记名,老师不作提示,同学之间不讨论。学生问卷填写完毕后,由班主任收齐,上交汇总后逐项统计。

数据统计法。用常规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表各项数据分类统计,用百分数对计数资料作一般性描述、分析。

三、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经过对有效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对问题的统计时,发现82%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重要,14%的人认为一般,只有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重要,可有可无。

由问题的调查显示,“你是不是对撒谎的人比较反感?”其中92%的学生选择了反感。8%的学生选择了依情况而定。

问题中“你有欺骗过父母和老师吗?”,76%的学生选的是有,24%是很少。

问题选“选择诚信”的占65%,“放弃诚信”占35%

问题,a项坚持讲诚信原则,努力去完成占很大比例。

问题,办错事后,你是否会很坦诚地告诉你的父母吗?65%选a是的,我感觉有必要让父母知道,然后好好改正。14%选b不会!因为告诉他们就要受到惩罚。21%选c看什么情况啦,等他们快发现时再说。

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谎言分善恶,善意的谎言可以原谅。

问题“会”占34%,“不会”占35%,“没感觉”占31%。

问题“重视”占53%,“很少”占34%,“不重视”占23%、

问题选a的同学较多,选d的较少。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中学生诚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高;学生忙于学习没有坚守诚信的意识,也没有很好的遵守诚信方面规章制度的约束、

四、对学校诚信教育现状的建议与策略。

1、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重视诚信教育,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2、严禁不健康的广告入侵纯洁的校园。

3、加强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教育指导。

4、培养中学生的“爱心”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2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出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为高校大学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调查设计 统计 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20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大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

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有84.21%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一般重要,仅有3.16%的人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大学生普遍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重视身体健康说明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在心

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比较健康,仅有5.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时7.37%的人表示经常遇到心理问题,66.32%的被试表示偶尔遇到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大学生心理脆弱的现实依然存在,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大部分被试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11.58%的被试承认在学习生活中压力非常大,22.10%的被试经常感到压力,53.68%的学生有时会感到压力,12.63%的被试表示基本不会感到压力。在压力的主要来源中,其中58.95%的被试选择就业,42.11%的被试选择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选择学业不顺,有35.79%的被试选择情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就业。在当今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怎样知道学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从被试对每天生活的地评价看来,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欠佳。62.11%的被试认为自己每天过得生活马马虎虎,1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聊,仅有25.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实。

第四,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有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30.53%的被试认为完全不理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67.37%的被试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自己绝对不会自杀。但依然有2.11%的被试认为自杀是一种脱痛苦的方式,或许自己会做,同时有23.16%的被试表示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从整体上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杀这种行为都有比较理智、比较正确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正确的态度。13.68%的被试选择害怕死亡,15.79%的被试选择忌讳谈死,但并不害怕,72.63%的被试选择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第五,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关系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表示很好,58.95%的被试表示还可以,只有2.11%的被试表示不太好。在同学遇到困难是否给予帮助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58.95%的被试表示会主动帮助,40.00%的被试表示视与同学的关系而定,只有1.05%的被试表示不会主动帮助。

第六,在人生的价值标准问题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倾向。51.58%的被试认为人生的价值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多少,10.53%的被试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多少,

9.47%的被试认为是金钱的多少,28.42%的被试表示说不清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功利化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冲突、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大学生仿徨、无奈、消沉,感到“活得没意思”。当大学生无法合理排解这种种压力、焦虑、冲突时,便极有可能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大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感恩生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有人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其实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应是关于人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

育的本质属性。我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第二层次是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生活。第三层次是生命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规划,构建生命课程。一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专门的高校生命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呈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几门独立课程很难完成任务,所以还应将高校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哲学、艺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从而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命教育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门科目中都应融入的内容,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都能把生命教育融入之中。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命课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对大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形式来进行的。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机制。第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创新。以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同时充实丰富的贴近大学生生命发展实际的内容,构建大学生的生命课堂。第二是以生命教育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自由发言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生命校园。第一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书画摄影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和举办一些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为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5、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构筑保护生命的立体网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大学生生命发展的“合力",使大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高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爱大学生生命发展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大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汶川大地震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1)

[2]刘大中.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0)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3

一、问题提出

当前,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育的环境和内容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纷繁复杂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越来越需要去挖掘教育的内在本质,着眼于学生品质的提高。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的品质发展现状、摸清中学生在品质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清楚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德育发展态势,为学校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社会进程的课程、规划、制度标准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全市乃至全国性的中学德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内容。方法及工具

1.对象:重庆市部分城市重点高初中、农村初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8700份,回收8487份,其中有效问卷8120份。

2.内容:共分为四个板块,涉及到道德品质、心理品质、生活品质、学习品质等24个问题。

3.方法: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4.调查时间:

三、调查结果

(一)道德品质

诚信乃立人之本。对于能否在平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总是能和大多数时候能做到的同学占总人数的95.1%。经常不能够的占1.25%。有时侯能够的占3.65%。

在国家或集体、他人需要的时候,能否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作奉献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养总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能的同学占28.98%,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同学占56.09%(两项合占85.07%)。有时候能够的占13.05%,经常不能够的仅占1.88%。

关于在日常生活中担当责任的问题,总是能和大多数时候能够付得起责任的占91.44%,有时候能够的占7.09%,经常不能够的占1.47%。

当遇到是非判断的时候,是否能够排除自身的利益因素,秉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是人成其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重要指标。总是能和大多数时候能够保持公正评判的占91.23%,有时候能够的7.12%。经常不能够的占1.65%。

在遇到弱势群体时,总是能给他们以同情和善意关心的同学有50.83%。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同学占38.56%。有时候能够的占8.64%,经常不能够的占1.98%。

(二)心理品质

自信是一个人能够成功应对各项事情的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在面对各种事情时,你是否能够保有充足的自信的调查显示,经常不能够的占5.56%。总是能29.11%,大多数时候能43.80%(此两项合占72.91%),有时候能够的占21.53%。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你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总是能(36.23%)和大多数时候能够(44.08%)合占80.31%,有时候能的占15.56%,经常不能够的占4.13%。

对别人的冒犯、错误、过失,能宽容对待,总是能(31.48%)和大多数时候能够(52.85%)合占84.33%。有时候能够的占12.91%,经常不能够的仅占2.76%。

道德品质中的为集体和他人作贡献与对集体事务保有充足的热心这一项关系密切。总是能和大多数时候能够占75.19%。有时候能够的占20.40%,经常不能够的占4.41%。

你心态平和、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占51.33%,有时候15.30%。总是能够的占30.01%,经常不能够的占3.35%。

(三)生活品质

在牛活中,帮助别人是一美德,能够把帮助别人做为乐趣的人,难能可贵。在调查中,总是能够(34.21%)和大多数能够(48.35%)的同学占据了大多数。

中国的俗语有曰:百善孝为先。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是在传统意义上丈量一个人生活品德的重要指标。在调查的学生中,总是能够51.22%,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占40.97%。这两者的比例在纵向比较中是较高的。

生活和学习各个细节,做到自觉自律,经常不能够5.85%,占据较高比例。大多数时候能(48.96%)和总是能的(24.78%)共占73.74%,有时候能的占20.41%,。

自觉自律与能够有恒心毅力坚持做一件事情相关,其比例也与自觉自律相似。

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品质是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在学生的反馈中学生大多数时候能做到无论遇到何困难,都可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总是能(44.64%)和大多数时候能(42.07%)共占86.71%,有时候能够10.62%,经常不能够2.67%。

面对各种危险和不正当势力胁迫时,勇敢面对,经常不能够4.53%,有时候能够15.52%,总是能(38.61%)和大多数时候能(41.34%)共占79.95%。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勤俭朴素的比例是,总是能够占36.78%,大多数45.06%,有时候14.9%,9%,经常不能够3.17%。

团队的合作精神在现代社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在做各种事情的时候,与他人的合作,学生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总是能(41.21%)和大多数时候能(48.34%)的占据89.55%,有时候能占8.75%,很少有学生经常不能够(1.70%)与别人合作。

生活中能够有合作也应该能够独立处事独立自主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调查结果表明,总是能的占40.84%,大多数时候能的占48.02%,这说明绝大多数时候学生是可以做到独立处事的。有时候能的占9.16%,经常不能够的占1.98%。

(四)学习品质

学习首先需要的是勤奋刻苦。有名言日是百分百的成功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是付出的汗水。在中学生中关于学习勤奋刻苦问题上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占46.46%,总是能的占27.82%(此两项合计占74.28%),有时候能够20.24%,经常不能够5.68%。

孔子常有言曰:不耻下问。在谦虚请教的问题上,总是能的占43.62%,比较高。大多数时候能够的占40.39%(两项合计84.01%),有时候12.94%,经常不3.05%。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对于此问题的调查说明,经常不能够的8.87%。总是能够的学生占26.70%,大多数时候能的占37.14%(此两项合计63.84%),有时候能的占27.30%

学习很重要的一个品质即在于敢于质疑权威。质疑精神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学习的成效。对于质疑权威问题的调查显示,总是能够的占据32.42%,大多数能够的占43.60%(两项合计76.02%),有时候能够的占25.86%,经常不能够的占7.12%。

学习也如同做人,要知错就改。学习的方法、态度及各个方面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反省能力和认识到错误立即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应变能力。关于反省、发现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一问题,大多数能够的占45.23%,总是能够的占33.32%(两项合计78.55%),有时候能够的占18.01%,经常不能够的占3.44%。

四、结论

(一)道德品质:总体较好,同情心和风险意识较弱。

整个中学生群体总体上在道德品质方面呈现出的结果是向好的。他们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为他人作奉献、负起责任、给他们以同情和善意关心、秉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对于他人持冷漠的态度。奉献意识还在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养成。

在道德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即在平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在国家或集体、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作奉献、在日常生活中负起责任、在遇到弱势群体时,总是能给他们以同情和善意关心,当遇到是非判断的时候,能够排斥自身的利益因素,秉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通过数据的整合,我们发现至少有85%以上的同学总是能或者是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这说明整个中学生群体总体上在道德品质方面呈现出的结果是比较向好的。

但是有两项指标需要引起注意。对于同情心和善意关心这一问题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总是能够的同学超出半数,而经常不能够的同学在纵向比较中占据最高比例。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大多数的人能够给予自己的善意关心,但是也有一大部分人对于他人持冷漠的态度。

另外,在为集体和国家做奉献这一项调查中,经常不能够的同学也在纵向数据比较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奉献意识还在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养成。

(二)心理品质:积极乐观,但自信心稍显不足

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谅解别人的错误,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以及对集体事务热心。但是,我们发现经常不能够拥有自信的同学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同学在大多数时候拥有自信的比例也较低。所以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养成还需要加强。

在心理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即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候你能够心态平和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自我的充分自信、能够让人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别人的错误持一种谅解的态度及对集体事务保持热心,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我们发现经常不能够拥有自信的同学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同学在大多数时候拥有自信的比例也较低。所以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养成还需要加强。

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别人的错误持一种谅解的态度,心态平和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

关于对集体事务热心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提到过的为他人奉献的道德品质问题相关联。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例。即能够对别人实施援手、为他人服务的同学基本上也会对集体事务热心。对数据的分析确实如是,大多数同学做到了这一点。

(三)生活品质:积极,勇敢、孝顺,但自我约束能力与恒心毅力有待提高

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到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父母、勤俭朴素。尤其是孝敬父母长辈这一点。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团结合作与独立自主的生活品质,也能够具备,他们也拥有勇敢面对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生活品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恒心毅力坚持做一件事情。

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生活品质既有传统道德意义上的,比如:助人为乐、孝敬长辈、勤俭朴素,也包括一个独立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所需要的品质,比如:团结合作、独立自主处理事情、自觉自律、恒心坚持,还涉及到了许多生活与人生的态度价值观念,比如:勇敢面对、积极进取等。

在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父母、勤俭朴素上,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到这三点,尤其是孝敬父母长辈这一点。这说明在学生的整个教育中,对于传统道德的教育、宣传、感染是有成效的。在这三者中,经常不能够做到勤俭朴素的比例略高,它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重物质风气的外围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团结合作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一个人既需要坚持主见,不人云亦云,也需要在许多时刻与他人合作。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身上两者的出现相辅相成。在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品质中,从数据来看是呈正相关的态势。

而自觉自律一项,从经常不能够比例的纵向比较来看数据较高。这说明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同学在自我约束上是存在问题的,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恒心坚持这一项调查问题中。中学生特别需要在自我约束、毅力坚持上再进行更多的加强。

勇敢面对与积极进取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在生活中做到这两点。

(四)学习品质:谦虚、勤奋,勤于反省,但创造和质疑的比例较小

大多数学生总是能够做到谦虚请教问题、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勤奋刻苦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大多数时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权威的比例比较小。

在学习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勤奋刻苦、谦虚请教问题和反省改正错误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所经常提到的观点。数据统计也显示,大多数学生总是能够做到谦虚请教问题、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勤奋刻苦学习。这说明在幼儿园开始至中学教育中,传统教育观点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大多数时候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权威的比例从纵向比较来看比较小,经常不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比较多。究其原因,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质疑权威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质疑权威和创造性学习两者关系密切。没有质疑权威,学习就只能是按照既有的东西来被动地接受,就不能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没有质疑权威,就不会给创造、创新学习提供机会,就不会有更显著的实质性进步。

五、建议

1.将提高学生品质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德育风尚工作的一部分。现代社会节奏变化之快前所未有,相关的道德问题在大语境之下的讨论也日益剧烈。加之以层出不穷的社会性道德事件不断改变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把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国家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相结合,才会给予学生以正确的道德观、思想观。此是“小德育与大社会”。

2.将提高学生品质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安排相结合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品质抑或是生活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教育,它们都涉及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况且这些方面的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只有将他们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大整体中,学生德育的提高工作不会是孤军奋战,也才会更有成效。

3.将提高学生品质与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细微转变相结合

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是道德品质的具象呈现。日常生活方式背后显现的是学生内心的道德标尺。只有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心理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多加观察,多加引导,从细微处人手,在细微处转变,把思想的改变与行为的改观相结合。诚可谓“大思想与小生活”。

4.将提高学生品质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相结合。

针对创造性学习和质疑权威的学习品质问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教师应当做好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发扬“在不疑处生疑”的质疑精神。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4

小学生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校园安全问题得到普遍重视。为了解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茶棚学区曹东庄小学对我校学生采取发放《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调查问卷》方式,就小学生自护及平安意识等问题在学校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

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我校调研的对象是我校区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共发出133张问卷,收回133张有效问卷。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我校学生在安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

我校学生安全知识现状分析:

一、选择题

常识情况:

知道安全教育日的学生占55%;知道哪些兴趣是不良行为的占99.8%,了解管制刀具是哪几种的占99.7%,在认为喝什么水最健康选项中,认为喝自来水最健康的占5.6%,纯净水最健康的占0.8%,白开水最健康的占93.6%。

交通安全方面:

知道全国统一规定的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的占60.6%;看到交通事故后,知道记下肇事车辆号码的占98.8%;知道少年儿童几岁以上可以骑自行车上街的占99.3%;知道如何经过一个火车道的占99.6%。上下学方式中,家长或专人接送的占23.6%,不行的占55.3%,骑车的占21.1%。

应急处理方面:

能够正确处理烫伤的占85.2%。知道被狗咬伤注射狂犬疫苗的占98.3%,

食品安全方面:

知道合理膳食的占99.7%,能够正确辨别有毒蔬菜的占26.8%,发现食物中毒,知道如何处理的占60.8%,知道为什么不能吃七分熟的涮羊肉的占85.6%;购买周边推车卖油炸食品方面,经常购买的占0%,偶尔购买的占20.9%,坚决不买的占79.1;

消防安全方面:

能知道发生煤气时,如何正确处理的占6.2%,在火场中懂得自救方式的占98.6%

活动安全方面:

知道课间操哪种游戏方式不可取的占99.9%,在火车上,处理陌生人给可乐事情中,做到妥善的占95.6%,放学路途中知道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项目的占95.6%,选择不全面的占52.3%;独自在家正确处理陌生人求见的占96.3%。溺水时,知道如何正确配合救护人的占78.6%;进过网吧的占10.3%,如遇校外有人勒索金钱,事后处理中,尽快告诉爸爸妈妈的占99.8%;如果被绑架大声斥责绑架者的占0.5%,绝食的占0.5%,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的占99%。

用电安全方面:

全面了解哪些做法会触电的占56.9%。

简答题:

第一题,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他说是你父母的同事,并能叫出你的名字和你父母的名字,你该怎么办?95%的学生回答是温婉的拒绝进门,让其改日再来。

第二题,关于希望几年级不用家长接送,回答是12周岁的占85.6%,三年级的占14.6%。

第三题,在学校期间如何注意防火,回答不带火种的占85%,其他占15%。

第四题,外出如何避免遭受雷击,回答不到大树下、电线杆下、高处意愿的占85.2,回答不出来或不正确的占14.8%。

通过这次问卷说明我校学生安全知识和常识懂得一些,但认识还不全面。因此,社会、学校等方面对小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还要加强。

二、存在问题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部分学生自护能力差,学生实际安全技能欠缺,学校安全逃生演习效果欠理想,有待加强。

三、对策与建议

小学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心与重视。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家庭、学校联手保平安:以班级为单位,家庭、学校联合开展小手牵大手、安全共拥有活动,通过孩子影响家长,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作用。

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深入开展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定期学生作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举办交通安全图片展,使学生认识遵章出行的重要,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逃生演练固平安:为增强学生避险自救能力,学校不定期举行防火、防震、防水、燃气泄漏等意外事故逃生疏散演练,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求各班以班队会的形式向学生作消防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安全用火,掌握危急情况下的避险方法。

安全巡查护平安;为使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加大学校设施安全的巡查力度,定期巡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为学生在校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防控疾病求平安: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疾病防控知识教育,教给学生防控疾病、消毒杀菌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措施。针对学生喜欢吃零食的特点,要求学生不购买三无食品,教给学生辨别劣质食品的方法,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只要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密切配合,不断健全小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就可以为广大小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我们平安、健康、幸福地成长。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5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 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 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 ;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⑴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 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6

20xx年10至xx月,华南师大文学院编辑出版系10级媒介市场调查课程的师生们,用专业的市场调查的方法,在广州大学城10所大学进行了“关于广州大学生熬夜状况的调查”,获得了一系列客观、真实的调查结果,为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熬夜状况,进而提出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一、大学生熬夜的现状

多数大学生看来,24:00之后睡觉才是熬夜 调查表明,当被问及什么时间睡觉属于熬夜时,36.96%的大学生认为超过24:00属于熬夜,22.73%的大学生认为超过凌晨1:00属于熬夜。由此看出,多数大学生赞同超过24:00属于熬夜(如下图)。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是在23:00~24:00 对于“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问题,超过70%大学生认为开始睡觉的理想时间在23:00~24:00,30%则认为在23:00之前或者24:00之后才是理想入睡时间(如下图)。

超过一半大学生24:00以后才开始睡觉 当被问及“大概什么时候开始睡觉”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在23:00—凌晨1:00开始睡觉,其中23:00开始睡觉的占了9.29%,23:30占了20.16%,24:00的选项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38.34%,而凌晨1:00也占了15.02%(如下图)。

大学生上床睡觉与进入睡眠的时间大致相当 当被问及“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入睡”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上床睡觉与进入睡眠的时间并没有多大差异。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超过50%大学生在24:00以后入睡和进入睡眠状态的(如下图) 。

综上所述,大学生普遍认为超过24:00点(包括24:00)睡眠属于熬夜。而超半数大学生能在自身认同的理想睡眠时间里进入睡眠状态。

超过1/5的大学生天天熬夜 当问到一周平均有几天是熬夜时,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大学生一周熬夜超过4天,21.74%一周熬夜七天,9.29%一周熬夜六天,调查数据可谓惊人(如下图)。

60%大学生主动熬夜在3天以下 当被问及一周中有几天是主动熬夜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主动熬夜的天数为1天的占总数的24.36%,2天的占21.58%,主动熬夜天数少于3天的接近60%(如下图)。

超70%大学生主动熬夜时知道对其他舍友的影响 当被问及主动熬夜时,是否想到了对其他舍友的影响时,调查结果表明,73.29%大学生熬夜时考虑到了熬夜对其他舍友的影响(如下图)。

超过1/3大学生一周当中有3-5天被动熬夜 对于一周中有几天被动熬夜的问题,35%的大学生表示一周中有3~5天,37.07%有1天,20.79%有2天(如下图)。

近30%大学生对影响自己睡觉的熬夜者很有意见 对于“当你被动熬夜时,你是否会对影响你睡觉的熬夜者很有意见?”的问题,回答“是”的大学生占29.89%,回答“否”的占28.54%,选择“说不清”的占41.48%(如下图)。

约有34%大学生因为上网看电影、打游戏熬夜 当被问及熬夜的原因, 38.61%大学生选择了“利用夜间上网(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浏览各类新闻、收集资料”;36.04%选择了“每天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34.65%选择了“经常有学生社团里的一些工作要放到夜间去做”;33.66%选择了“利用夜间上网(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看电影、打游戏等消遣活动”;30.30%选择了“利用夜间参与bbs、博客、微博、即时通信(qq、msn等)、微信等的写作和互动” (如下图)。

熬夜令33%大学生“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症状” 当被问及“你觉得熬夜后对你的影响有哪些”时,60%大学生选择了“会在第二天上午上课时,因困倦疲惫睡了起来”;57.03% 选择了“会在第二天出现精神不振的反应”;37.62%选择了“会在第二天出现皮肤粗糙、脸色偏黄、黑斑、青春痘等问题”;33.47%选择了“会导致平时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症状” (如下图)。

近30%大学生得知熬夜的利弊后仍然主动熬夜 对于“当你得知熬夜的利弊后,你是否还会主动熬夜呢?”的问题,大学生选择“是”的占29.9%,“否”的占28.xx%,“说不清”的占41.98 % (如下图)。

综上所述,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多,学习负担较重,熬夜更为普遍;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每天纷繁复杂的信息的涌入和各种娱乐的盛行,对大学生而言,诱惑增多,熬夜不可避免。多数人在明确熬夜的利弊之后还是会主动熬夜或对抑制熬夜现象持着不坚定的态度。

近20%大学生认为熬夜纯属于个人行为,外人不应干预 调查当中,当请大学生对他们的熬夜这行为进行评价时, 高达78.26%大学生表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但熬夜偶尔为之属于正常行为,适当控制就可以了”;67.39%认为“熬夜虽属于个人行为,但会影响到舍友的睡眠,舍友之间应协商好睡眠时间,大家遵照执行”;25.89%表示“因个别同学熬夜而影响到舍友睡眠很不应该,学校当局应出面干预”;25.3%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应该杜绝熬夜”;也有19.57%认为“熬夜纯属于个人行为,外人不应干预” (如下图)。

近70%的大学生认为解决熬夜问题,主要靠个人意识的觉醒 当被问及“解决熬夜状况的途径有哪些”时,68.58%大学生选择了“主要靠个人意识的觉醒,自觉拒绝熬夜的现象”;54.74%选择了“学校向大学生大力宣传熬夜对健康和学习的危害”;39.53%选择了“学校当局在晚上规定的时间采取断网的干预措施”;25.49%的人选择了“学校当局在晚上规定的时间采取断电的干预措施” (如下图)。这表明,抑制熬夜的途径,主要在个人和学校方面。当前大学生熬夜并非无知行为,对其自身,他们明确熬夜的危害,也认识到对他人造成不利影响。抑制熬夜现象,除了学校方面的措施制止外,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熬夜者本身对熬夜的抵制和拒绝。

二、大学生熬夜原因分析

从问卷调查、小组座谈会和深度访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熬夜主要是个人行为,属于自己的选择,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系。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出大学生熬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熬夜的内部原因

(1)缺乏自控力,主动选择熬夜

自控力不像欲望是源源不绝的,它需要个人自觉的维持。此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代并没有熬夜的习惯,到了大学之后,一方面,摆脱父母、学校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舒适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夜生活内容也容易削弱学生的自制力,使他们倾向于放纵自己的欲望,许多大学生因为第二天早上没课或者不是重要的课程,他们头一天晚上就会熬夜进行各种消遣性活动,其中63.9%大学生选择上网打游戏、聊天、刷微博、看电影,然后第二天晚起或者逃课。此外,大学生聚会大部分在九点以后开始,这些放纵实际上是许多大学生自控力不成熟的表现。

(2)生物钟难以恢复正常

人体生物钟控制人体的作息信号,部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熬夜已经养成了熬夜的生活习惯,生物钟的睡眠时间延迟,提前上床反而感到不习惯。调查表明,30.8%大学生认为除周六周日外,23:00是最理想的睡觉时间,但他们38.34%通常是在24:00才开始睡觉。从深度访谈和小组座谈会的个别案例中我们也了解到,一部分同学一旦已经习惯了在某个时间段上床睡觉,提前上床会出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形。调整生物钟需要花一段时期,一些习惯熬夜的大学生不能坚持调整生物钟,就主动选择了熬夜生活。

(3)自认为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

部分学生表示,需要进行文字创作的时候,熬夜有利于灵感迸发,深夜里安静的环境,会让头脑变得清晰,所以当需要进行文字写作或者完成实验报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熬夜,以提高创作的质量。

(4)自认为大学阶段的熬夜行为利大于弊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5.3%的学生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应该杜绝熬夜,78.26%的学生认为熬夜对学习和健康都不利,但熬夜偶尔为之属于正常行为,适当控制就可以了。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了解熬夜的危害,但另一方面,从深度访谈和小组座谈会中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是,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熬夜有害健康,但他们依然会选择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熬夜,利用熬夜的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工作、娱乐等,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大学阶段的自己正处于活力充沛的时期,身体机能允许自己透支活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内容,熬夜后稍作休息即可恢复原本的活力与健康。

在快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下的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客观现实的导向,加之大学生渴望有所作为的内在要求,在个人价值观的支配之下,他们选择利用熬夜增加自己的可利用时间,也就变成了一件合乎逻辑的事情了。

2、大学生熬夜的外部原因

(1)功课繁重,学业成负担

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约36%大学生熬夜的原因是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这个现象在华南理工大学等理工科学校尤其明显,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业压力比较大,大量的功课迫使学生不得不熬夜。另有8.7%大学生由于考研需要熬夜,还有部分同学表示因为投简历熬夜,外界给予学生的压力增大亦造成熬夜现象的增多。

(2)舍友原因,集体熬夜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17.8%大学生熬夜并非自愿,而是受舍友影响造成的“被熬夜”,进而引发的集体熬夜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且有扩大的趋向。

(3)社团压力,熬夜成为必经阶段

大部分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熬夜的经历,并有着参加社团必经熬夜阶段的说法,学生因为参加社团活动,包括集体宵夜、集体娱乐、社团工作等在内的各种形式,1/3的学生都经历熬夜。

(4)学校管理放松

大学生普遍在中小学阶段受到严格规律性的管理,繁重的学业和紧凑的课程设置都不会提供学生熬夜的机会。而到了大学,忽然间放松的管理让适应规律管理但实质自身缺乏自控力的大学生像脱缰的野马般沉浸在各种消遣活动中。

三、改善大学生熬夜状况的建议

1、改善熬夜的措施(客观条件):

(1)学校建立熄灯制度,到固定时间断网、断电,提醒同学们上床休息;

(2)校方多开设一些养生课程,增加同学们的养生知识和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校内相关社团多搞一些“我要早睡,拒绝熬夜”的活动让广大同学参与,拒绝熬夜从意识开始;

(4)宿舍形成早睡的氛围,此次调查表明,若舍友均早睡,会对熬夜的同学造成一定的心理触动,进而也会早一些上床睡觉,舍友间互相影响,潜移默化,是比较实际可行的改善熬夜习惯的方法。

2、改善熬夜的措施(主观条件):

(1)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自我修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主动减少熬夜次数;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大学生熬夜主要是因为社团工作或者学习任务,如果能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那么就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

——理性分析和看待熬夜。今晚为了完成社团工作或者学习任务熬夜,明天自然会因为熬夜而精力不足,这样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便大大降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熬夜是非常不明智的,也不应该熬夜。

(2)被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心理的反向推动力。如多了解与熬夜的危害有关的知识,使自己深刻了解到熬夜对身体健康的极大危害,迫使自己减少熬夜的次数以逐渐杜绝熬夜;

——向身边的人求助。虽然知道熬夜的危害,但是自己一时间无法改变这一习惯,可以主动向亲人、恋人、朋友和同学诉苦,并让他们帮助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借助他们的力量使自己更容易地减少熬夜的次数,以逐渐达到不熬夜的目的。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7

一、摘要

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性所欲。

二、问题的提出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三、正文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币,王不肯,杨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通过对所的数据的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的课外时间最多,平均达到每天六小时,而大三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少,平均每天两小时。如图课外时间柱状分析图。

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课外生活自我安排的态度可以看出,50%同学都是稍微安排自己的课外生活,余下的部分,约有10%是仔细安排,而大多数都是无所谓或者不安排,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生活都是没有自主安排得,由此窥视出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质量出于一个不理想的水平之上,亟待解决。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类型以娱乐主导为主。

根据某种活动在课余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为标准,可简单地将大学生课余生活分为学习主导型、活动主导型、运动主导型、娱乐主导型等类型。在学生课余活动中选择率最高的是上网,占89%,而睡觉、玩手机、体育运动等也分别占55%、445和35%,这说明大学生课余生活类型是以娱乐主导为主。

对课余生活的利用情况

大学生课余生活脱离了社会,不利于技能和经验的提高 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做兼职、义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很少,体现了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在个方面能力与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做准备。

以上的种种数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课余生活的状况,对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90后学生调查报告篇8

小学生课间活动调查报告张店区人民东路小学小学生闲暇生活研究课题小组课间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小学生本来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可与一些学生交谈的过程中, 问起他们课间玩些什么游戏,回答出乎意料,竟然没有我想象中的眉飞色舞,而是不断抱怨“没意思!没意思!”因为学校规定课间不能在楼道激烈活动,不能在操场上打球,不能追赶,不能……所以,课间他们要么靠在栏杆上“望断天涯路”,要么在教室内外无聊地走几圈,有的干脆做作业或者靠在桌子上,根本不到操场上去。可想而知,这样的课间自然感觉无聊沉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到如下具体的信息:

1、 课间你通常:游戏的占13%看书90%锻炼身体0聊天60%吃东西

02、 你通常是先上厕所还是玩一会再去:先去100% 后去

03、 课间你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跳绳、成语接龙、拍手游戏、跳皮筋、传话游戏、智力游戏、打鸭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选,占80%

4、 你认为在课间玩什么游戏适当?为什么?选择复习功课的竟然占49%,选择跳绳踢毽子翻绳的21%认为应该选择休闲游戏以便于放松的占21%

5、课间十五分钟,你感到:紧张的0有趣53% 无聊13%放松34%

6、你会利用课间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吗?会的占97%不会的占3%

7、课间你遇到过危险情况吗?是什么?没有的占87%有的占13%有被球打到头的,有看到同学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课间你通常在什么地方活动:教室占53%走廊23%操场35%还有一部分同学多选

9、你认为课间时间多长合适:15分钟占60分钟7%10分钟33%

10、你认为课间做什么不适合?为什么?100%的同学认为打闹、打架、踢球等剧烈活动不合适,因为会伤及他人。

11、课间你通常和谁在玩 ?自己一个人的占3%同学97%

12、下课后你是这样做的: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再玩的占87% 直接出去玩13%

13、课间结束时,你是: 铃响后进教室的占13%提前1-2分钟进来坐好97%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级学生对课间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这十五分钟进行放松,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学校的一些规定,他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规定束缚了手脚,

第二他们大多数对学业感到焦虑,希望通过课间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诚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让学生手足无措,使人不得不质疑这些校规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校这样做,有自己的苦衷。因噎废食的做法当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指导活动,让小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展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比如玩一些不受场地和时间人数限制的游戏,锻炼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在宽容轻松的环境中活动,但“不准这不准那”的禁令限制了他们的欲望,让他们过早学会了循规蹈矩,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焦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厌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因此,今后对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还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90后学生调查报告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