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调查活动开始之前,一定要制定好相关的调查方案,同时在了解了调查情况后,写好调查报告,每个人都要养成在参加调查之后,进行调查报告写作的习惯,400字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篇1
导语: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出外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当今全国高校数量已达2000多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000万人,可见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同时,国内的旅行社达1.6万个,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大学生旅游却很少选择旅行社这条途径,是大学生的原因还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对于大学生市场的潜力不是很明了。鉴于这两点,对当今大学生旅游的调查就显得是有必要的。
所以,我通过自己搭建的个人网站“一起旅游吧-大学生自助游”做了相关调查。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当今大学生旅游的大体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态度,为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同时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为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的意向
在旅游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旅游,另外5%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喜欢。但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却有明显的差异,几乎100%来自城市的学生有旅游意向,而只有接近85%来自农村的学生非常旅游。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的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对旅游没感觉的大学生有66%主要是没有钱,其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占74%。
去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62%)和休闲散心(21%),另外找同学、熟人玩接近16%,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同时,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是金钱,1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影响他们。
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不同学校的大学生专业的差异,有些同学是出于专业的目的而选择去哪里旅行,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勘探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学习目的而选择旅游。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大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故对旅游的喜爱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来欣赏景观、增长见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4%,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
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有3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9%和5%。反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期,想去就去,占了总人数的56%左右,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在具体时间段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国庆、五一长假,约占了总人数的52%。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周末出游的人少,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0%和24%。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周末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预习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故国庆、五一长假是大学生旅游的高峰(56%),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篇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景观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辉煌的、悠久古老的中国传统城市城镇,至少是古城古镇的传统空间,正在大规模地、迅速地消失,它们被消失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众多,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正是导致传统城市和城镇消失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文化活化、高度体验、以人为本等手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古城古镇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并举。
一、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
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古城镇的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文化内涵一旦遭到破坏,受损的不仅是地方文化和社会形象,经济利益也会和文化一起被埋葬。将传统文化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吸引物,是古城古镇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今古镇旅游以呈现出以下趋势: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文化活化,是古城古镇独特魅力持续的力量之源;高度体验,是古城古镇获取市场收益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好政府、原住民、投资商、游客多方利益。
二、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
(一)开发现状
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落。而在流域南充段,因置郡较早且临水易居,传统古镇不胜枚举,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其中,阆中古镇为中国四大名城之一;老观古镇,忝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跻身“南充新八景”行列,锦屏古镇,也因赋圣司马相如的众多传说,而引发了世人广泛关注……
(二)开发原则
在全面出击,蜂拥而至的打造热中,由于缺乏宏观把控和统一规划的整体思路,古镇开发所面临的困惑也愈来愈多。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我们的打造当建立以下开发原则。
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篇3
早就听说虹口乡近几年也在大搞旅游资源开发,今年暑假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去住了两天。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仅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可到达。沿途的风景对于天天遭受酷热的城里人来说确实是非常地清爽宜人。公路的右边是按着厚厚实实的绿色外衣的小山,左边是一条小峡谷,峡谷的底部是白沙河,那清澈见底的流水,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不正是大自然灵气的闪现吗 这里真是一个享受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我开始感到轻松起来。 然而在这住了两天之后,我有一些失望了,不是对这儿的景色的失望,而是对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失望。首先这儿提供吃住的都是一些农家乐,而且规模很小,沿途所见的都是一户人家围起来一个院子,挂一个招牌便是了。据这里的"农家乐"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靠关系,靠拉熟人来维持生意。因此,对于地段较为偏僻,社会关系较少的人家来说要维持就比较困难了。其次,娱乐活动单调,倒是有一个颇吸引人的"虹口漂流",但价位偏高(140元/人),不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乐意消费的。其它的活动就只有打麻将了。另外就是秩序不够规范,比如生溪沟一带的路边小摊就显得很杂乱,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现在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并且保持长久不衰呢 我觉得因地制宜,突显自己的特色,打造旅游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认为虹口应该塑造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主要依据有下列几点:
首先、这儿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而都江堰又以成灌高速公路与成都这样的特大城市相通,周围城市人口密集。对于城区的上班族来说,忙了一个星期,周末去一些大景点如九寨沟之类的不太现实,一是花费较高,二是路程遥远。因此像虹口这样又近便又舒适的场所便成了度周末的理想场所。
其次、这儿的自然风光很纯,很美。小巧而秀气的青山,温柔又调皮的绿水,清新湿润的空气,还有阵阵凉爽山风扑面而来。这不正是现在许多人所向往的回归自然的环境吗 所以这里不仅是上班族放松自己,消除疲劳的好去处,也是向往自然安宁生活的老人消夏避暑,享受生活的好地方。
再次、经过近几年的开发,虹口已经作为一个避暑胜地在周围地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司机们都戏言,一到夏天,任何一条省道都没有到虹口的公路忙。据统计,在盛夏时节,游客数量一周可达4万多人。这不仅为进一步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说明虹口的发展将是非常有潜力的。
因此,我觉得把虹口塑造为这样一个大众避暑胜地的品牌将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方面,这里由于是山区,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而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因而这里的农民没有农田,生活没有来源,目前是靠政府补贴生活费维持生计,所以生活水平也难以有较大提高。如果旅游资源能进一步开发,这儿的农民便有了致富的新路子,不仅可以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有较大提高,而且也为政府节省了开支,还创造了利税。因此,虹口的开发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基于这里的地理条件及开发现状,我觉得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较大规模的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
在价位上应有层次,但主要以中等价位,面向工薪阶层为主。 尤其对于来此长住避暑的游客应给予优质的服务与合理的价格。
第二、公路交通进一步加以整治。
目前这里虽然大部分地方都己通了公路,但都较为狭窄,因此现在人们到这儿来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大都是小面包车。而且从都江堰到这,坐公车的话还得转一次车,比较麻烦。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开通到这儿的旅游专线,以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环境。
第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增加一些有情趣,有品位的娱乐活动,诸如游泳,爬山,钓鱼,生态考察,篝火晚会之类的,并可组建一些协会,使人们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风情。同时对己有的特色活动"虹口漂流"应进一步完善和宣传,价位上应适当调低一些以利于被更多的人接受。
第四、在对外宣传上也应展开攻势。
尤其要突出面向大众的避暑胜地这样一个主题。前不久,大邑县的县长就亲自带队到重庆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旅游促销活动,打出了"大邑绿色健康之旅"的招牌,展示了滑翔,滑草,草原骑骏马等独具特色的避暑旅游套餐,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虹口也可以在成都及周围县城搞一些宣传活动,全面介绍它的位置,特点等,以提高知名度。
第五、在旅游秩序规范方面也应加大力度。
因为一个旅游品牌的塑造不只靠自然景观,更要靠优质的服务。尤其对于路边的小摊小贩要加以规范管理,消除卫生和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要避免哄抬物价的情况发生。旅游地区物价高是普遍现象,但也要适度。比如在生溪沟,出于这早的水流速度较慢,水也不太深,因此到这游泳的人特别多,让我吃惊的是有人用铁皮围了一个简陋的更衣室,便挂了一个牌子"每人每次一元"。
第六、需要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自然环境的保护。
不能开发一个破坏一个。在虹口的时候;我就已经看到在一些很清澈的小河边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垃圾,尤其是塑料袋之类的。长此以往,这儿的水将不再清澈,山将不再葱郁,而是变成了臭水沟,垃圾场。那这样的开发就毫无意义可言了。相信谁也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吧。除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外,还有动植物物种的保护问题也应引起高度注意。在虹口,有很多珍贵的植物,而且有许多还是名贵的中药材如杜仲,厚朴之类的,动物的种类更是极其繁多。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早期,我们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好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这些中药材也是除旅游资源外的另一大财富,在旅游淡季,它们就成了这里农民的另一大收入。
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篇4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外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旅游群体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青年学生(主要指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另外,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旅游选择之外,受青年大学生影响而做出的家庭旅游的选择,在我国国内旅游活动中,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广大青年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等之类的旅游行为,对山东某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以指导我们对广大大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此大学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为典型调查对象,(其中调查了30份问卷,男生比例占56.7%,女生占43.3%)。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出游意向(动机)、出游地点和时间、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次数、旅游的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同伴等)、旅游花费来源、旅游消费状况、旅游信息渠道来源和学校对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等。
1.大学生的旅游行为是指其在大学期间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2.调查的重点是大学生离开学校超过24小时(即过夜旅游)的旅游行为。
(三)调查方式和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其中高年级(大三、大四)为21份,低年级(大一、大二)为9份(其中大一为4份,大二为5份,大三为17份,大四为4份);男生占17份,女生占13份。
二.调查分析
(一)出游意向(动机)
在旅游意向上,表示很喜欢的占30%喜欢占43.3%较喜欢占16.7%无所谓的占10%,其中女生很喜欢占30.8%,喜欢占46.2%,较喜欢占15.4%无所谓占7.7%;男生很喜欢的是29.4%,喜欢的41.%,较喜欢的17.6%,无所谓的11.8.在30份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目的:放松一下占60%,寻找乐趣占46.7%,学习、获取知识占13.3%,追求刺激占6.7%,看望朋友占3.3%,其他的占10%。其中目的主要是休闲散心(106.7%)和增长见闻(13.3%),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探亲访友的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二)出游地点和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民族风俗区和风景名胜区。
其中,旅游目的地选择自然风景区的最多,占了总人数的70%,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人文历史古迹和民族风情区,分别占总人数的23.3%和26.7%;反而繁华城市区,海滨城市区和红色旅游革命区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最多人选择的时间段是不定时间,占了总人数的46.7%,说明了大学生都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由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选择寒暑假期以及平常的节假日出游的人很少,分别占总人数的23.3%和20%。
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留在家看电视看书而不外出旅游;而普通节假日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不利于出游;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课业比较重,一般会利用周末进行复习或吸收新知识,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或参加各种活动;另外,五一、国庆黄金周是大学生旅游的另一高峰(30%),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配,而且还可以趁黄金周的时间休息调整。
(三)出游态度和偏好
从调查中表明了,大学生出游的态度都是良好的,他们都乐意或喜欢出游,这跟他们的出游意向是完全符合的。而且大学生在准备外出旅游前,关注的问题通常是出游的费用(53.3%)、景点的吸引力大小(43.3%)、交通便利(10%)、距离远近(16.7%)、住宿条件(16.7%)和安全问题(20%)。
某旅游村调查报告篇5
一 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第四。
山东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两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 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景区(点)114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10 年,山东省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 3000亿元,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主导产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济宁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到2015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8%;国内旅游接待6032万人次,年均增速1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年增速18%;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9万人,年均增速15%,旅游外汇收入达4亿美元,年均增速18%。
随着济宁市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发展,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济宁市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2010年济宁市人才市场信息和济宁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统计显示,旅游业人才供需比为0.63:1,高层次旅游业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0.32:1,明显旅游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完成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我市旅游领域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问题,我院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为本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就职于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部门等行业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调研
为加强我院的示范专业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出专业特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学院对示范专业建设的`安排和要求,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期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展开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研法、查阅资料法、问卷法、访谈(座谈)法、电话访谈法等方法,对山东省境内部分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产业行业主管部门、专家,旅游专业开办较好的旅游职业院校,以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比较成熟的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力资源网站进行调研,其中走访企业93家。本次调研主要了解本专业对应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相关行业或企业的社会需求,了解掌握相关企业岗位设置及人才需求,了解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和人才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了解掌握毕业生适应胜任岗位工作情况,探索建立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本次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企业是否已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方式,企业是否认为经济效益与单位的员工的思想素质成正比,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个更重,企业希望我院开设的专业有哪些等。另外企业未来四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我们这次调查的重点。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可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有的放矢。
(一)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旅游企业数量、人员规模及地域分布情况。此次调查的旅游企业(单位)共93家,从业人数6016人。其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5家,从业人数55人;教育培训单位3家,从业人数89人;旅行社49家,从业人数365人;旅游宾馆22家,从业人员3546人;车船公司1家,从业人员10人。同“九五”之初的96年相比,在近10年的时间,我市旅游企业数量增加了77家,年均增长28.6%,直接从业人数增加了5000余人,年均增长28.9%,不仅行业规模不断壮大,而且行政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形成了网络化管理,县(市)区旅游企业分布更加合理,门类齐全,为旅游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业人员性别、年龄结构。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6016人,其中男性2599人,女性3417人,分别占总数的43.2%和56.8%。25岁以下的为2436人,26~35岁以下的为1846人,分别占总数的40.5%和30.7%,两项占总数的71.2%。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女比例协调,女性高于男性13.6个百分点,符合旅游服务业的社会劳动力性别差异特点,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从年龄结构来看,属于年轻化,而且年龄构成也较合理,便于新老交替和经验的传授交递。
3、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及培训情况。本科学历为518人,专科学历为1040人,中专及高中1994人,分别占总数的8.6%、17.3%、33.1%,三项总和占总数的59%,超过从业人员总数一半。其中旅游专业的为1166人,占高中以上学历人数的32.8%。从知识结构上看,学历和旅游专业的从业人数在逐年提高,人员素质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熟悉外语和一般掌握的人员分别为1079人和2103人,分别占总数的17.9%和35%,两项合计占总数的52.9%,比例虽然不算小,但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行业内真正懂得外语的人才还很缺乏。
4、从业人员的来源及流动。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的为3462人,占总数的57.5%,超过半数。院校直接进入的为2258人,其他行业进入的为2958,业内交流的为800人,分别占总数的37.5%、49.1%、13.3%,可以看出,近半数是从其他行业转到旅游行业的,而行业内交流的数量很小。这一方面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其他行业人员的加入,安置了不少下岗职人,另一方面表明我们行业内人员交流不是很大,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交流更少。
经调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势体现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其定位非常明确,即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应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特点。那么,从行业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还是酒店,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望成为中级导游、宾馆、旅行社中基层岗位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地加大实训课的课时量,以强化技能性训练力度。
其次强调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前已述及,从事旅游工作的不仅需要具备服务技能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旅游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资源文化、经济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一专多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知识面越宽,就越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所呈现的宽泛性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趋势。
最后体现就业渠道的广泛性:由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渠道具有广泛性特征。新闻媒体和人才市场时有“白领好求,蓝领难找”的用人信息。我们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也表明,大多数用人单位急于聘用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旅游队伍中的“蓝领”。从某种意见上讲,蓝领较白领更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专业人才市场对蓝领的需求量远远超过白领。另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也为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旅游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服务技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如旅游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营销策划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通过对休闲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本专业的初级岗位、发展岗位与高级岗位,分别确定了如下6个岗位。
表1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表
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初级岗位导游国家导游证
休闲运动服务岗康乐服务员
酒水操作与服务岗调酒师、茶艺师
发展岗位计调与外联岗国家导游员、旅游咨询师
休闲旅游产品策划与营销岗策划师、营销师
vip客人服务岗“英国管家”资格证书
高级岗位休闲旅游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休闲旅游企业管理岗
(三)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
1、缺乏高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近年来济宁市的旅游专业人才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专业人才所占比例小,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高层次的规划、管理、开发人才,济宁市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2、小语种导游比较紧缺。随着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到周边国家旅游或周边国家到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急需一大批掌握韩语、日语等小语种语言的导游。但目前既懂小语种语言又经过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极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3.旅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容乐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及从业人员素质差距大,欠发达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由于一些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不高,还出现了“一流的服务设施,三流的服务质量”,“上等的绝美佳景,等外的服务态度”之怪状。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黯然失色。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状况
1、专业设置单调,开发不全面。济宁市高等院校所开设的旅游类专业主要是旅游管理和旅游英语,中等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以及烹饪等。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缺乏诸如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环境保护等符合社会实际需要、适应旅游业新的发展趋势的专业。
2、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规格偏离市场需求。一些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好地体现旅游市场需求,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有些缺乏针对性,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眼高手低,有些则偏重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致使培养的人才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偏离行业要求,以至于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面临就业难的困境。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训条件较差。一些院校均是近年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由于在校生少等原因,对旅游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致使许多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尤其是实训条件极差,“两张床位就办酒店管理专业”的现象不在少数。
4、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骨干教师。济宁市现有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旅游专业是在外语、历史、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因此,相当部分旅游专业的师资自然也是从这些专业中产生,导致了师资力量先天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即便是近些年新进的教师,大多数也是直接从高校到高校,过于偏重理论,缺少实战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骨干教师。
5、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修机会少,继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进修,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素质得不到持续提高,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增强。